李翠莲:为了完成好心中那三份答卷

2022-10-27 04:27郭维易
山西教育·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琪作文教育

文 本刊记者 郭维易

人的一生往往要递交两份答卷:一份交给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阅;一份交给自己,让自己回首往事时感到无悔。而陵川县实验小学校的党员教师李翠莲却说,她的一生需要递交三份答卷:一份交给党,让党旗因为自己的付出而增光添彩;一份交给学生,让他们回忆起与老师在一起的时光,都觉得是在幸福地感受生命的历程;一份交给自己,让自己回首往事时无比自豪。

牢记初心使命,对党无限忠诚

自从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拳宣誓的那一刻起,李翠莲便知道自己的一切已经不再只属于自己,更属于培养自己的党和人民。她告诉自己:“既然人生从此有了新的起点,更应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去做事,把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在日常教学中,李翠莲始终注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她注重拓宽知识领域、拓展知识层面,不仅学政治、学教育法规、学教育教学理论,还努力做到触类旁通,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做好教研教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翠莲总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省特级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虽然知道不能做到完美,但仍要力争做到优秀。学校组织的各类捐助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所带班级的学生表现出色,她自掏腰包买奖品鼓励学生;个别困难家庭学生特别喜欢读书,她到学校图书馆借来让学生读;班级学生习作“言之无物”,她就自己出资为全班同学订《作文评点报》。

李翠莲说:“作为教师,要教育好每一名学生,因为在他们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说句心里话,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我从没想过什么回报,只是出于一名教师的责任感,出于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注重学以致用,提升综合素养

李翠莲深知,教师能力的提升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虚心学习,多听课;二是博览群书,多思考;三是在读书和反思的同时进行写作。这是一种可贵的生活状态。她时常边读书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集教育者、学习者、实践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自觉地把读书和教学结合起来,在博览、精思、自省中成长。

李翠莲深谙“打铁必须本身硬”的道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才能让教材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变“教课文”为“教语文”。课堂上,李翠莲向40分钟要质量,把每一篇课文当作课例,讲课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文道结合、读写结合,凸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讲授五年级课文《海伦·凯勒》时,她从网上搜寻到音频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要求学生每天中午至少听两至三章,到校后大家进行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尽管身体残疾但却取得惊人成就的伟大女性,感受她坚毅的性格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为了高效学习《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李翠莲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呼兰河传》,让学生能够走进小说中,了解呼兰河的风土人情,体会主人公童年时的调皮搞怪,感受作者在年华老去时回忆过往的孤寂,进而明白课本上节选的部分,正是作者对五彩缤纷的童年、对魂牵梦萦的家乡的深深眷恋,因为那个慈祥爱笑的祖父给了她太多的念想。这样,也就自然悟透了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评:“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陵川县实验小学这个人才济济的大家庭中,李翠莲如饥似渴地吮吸着教育教学的甘露,向书本学、向身边老师学、向学生学,在有形无形的课本中探求着。担任学校教研室主任后,她潜心钻研作文教、学方法,摸索出作文课“四导式”教学法,做到作文列提纲长期化,作文修改多元化,并自编作文选。在这种方式的帮助下,她的学生陆续在《小学生之友》《小学生日记》《青少年日记》等刊物发表作文达80多篇。她结合班级学情,注重将国家级研究课题“高效阅读”实验、“作文学评”实验,省级课题“小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实验等方法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为做到“减负增效”,她认真探究作业设计,精心组织校级比赛,择优推荐教师参加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山西教育出版社举办的首届教师作业设计大赛,成绩斐然。

除此以外,李翠莲还多次编写校本教材。2020年,她带领省级课题组成员开发了校本教材《类文阅读》,在学校推广使用后,得到了领导、教师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打开学生心扉,化解一个个冰冻的心灵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让李翠莲掌握了非常灵活丰富的育人方法。2008年暑假之后,她新接了一个班。按照惯例,她让孩子们利用写日记的机会向老师说说心里话。从日记中她发现这是个“特殊”的班集体,班里有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李翠莲心中顿生怜惜之情,于是迅速调整以往“严”为先的带班原则,改为“爱”打头的育人方式。她努力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给予他们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使他们满怀希望地学习和生活。

记得有一次,她让学生以“家”为题写一篇短文,并且要连用比喻句写出“家在你心目中的感觉”。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心目中家的形象诉诸笔端,大家纷纷把家比作“避风港”“快乐驿站”“太阳”“热水”“土壤”“甜点”,这些比喻虽然喻体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特点:温暖、安全、温馨。然而班长小杨的文章却让李翠莲感到惊讶不已,这个孩子写道:“家像黑白电视,乏味得像黑洞洞的冰窖,让人渴望逃离,渴望飞翔。”经过多方打听,李翠莲逐渐了解了小杨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婚后小杨被判给父亲,脾气暴躁的父亲平时对他非打即骂,并且总是想着把孩子的监护权转给至今还未再婚的母亲,而母亲又不答应。所以在孩子笔下,家是灰暗、阴冷的。李老师找小杨来谈心,对他说:“老师记得你在日记中写过,‘爷爷奶奶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着,等我长大有出息了要报答他们。’你还能想起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快乐场景吗,也让老师分享分享你的快乐。”在李翠莲的引导下,小杨脸上漾出幸福的表情,接着滔滔不绝地谈起了和爷爷奶奶的幸福时光。那一刻,小杨似乎也感到了家给予自己的温馨。李翠莲告诉小杨,以后有什么话想说,就写在作文和日记里,老师一定替你保密。就这样,李翠莲运用作文的功能,让学生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并根据其情绪变化及时疏导。在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下,孩子的心扉逐渐敞开,还在日记里称呼她为“老师妈妈”。

班里还有一名叫小琪的孩子,有些自闭倾向,不仅课上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就连课下都不和同学玩耍,这让李翠莲非常担心。于是,李老师认真观察着、思考着,寻找着最佳教育机会。李老师发现,每次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检查背诵时,小琪从来都是独自默默地完成,俨然一个新版“丑小鸭”。哪怕小组因为小琪的表现最好而被老师表扬,周围的同学也没有给予肯定。李翠莲意识到要赶快给小琪调整座位,找一名有爱心、有正义感的同学和小琪做同桌。最终李老师选择了小辉做小琪的同桌。这名男生性格活泼开朗,出去玩儿总是拉着小琪,小组活动、检查作业也要小琪参与。渐渐地,小琪真的变了。原先那个整天被一大片刘海儿遮着眼睛,仿佛要把自己装到套子里的小琪,头上多了小花发卡,把刘海儿别起来,让眼睛露了出来,眼神变得自信、灵动,整个人都阳光了起来。

3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李翠莲钻研着、实践着,与同事交流着、合作着,让自己的不懈努力和人格魅力在教师中起到辐射、引领作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她也不断地收获着喜悦、品味着快乐,所带的毕业班中,语文、社会成绩多次名列全县榜首。出色的业绩让她先后获得晋城市名教师、晋城市三八红旗手、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骨干教师、山西省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成长的轨迹,也是奋斗的轨迹。李翠莲常常告诫自己:“荣誉就是一种责任,今后一定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前卫的思想、不竭的动力、平和的心境、扎实严谨的作风,创造性地完成好心中的那三份答卷。”

猜你喜欢
小琪作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鸟儿的时髦“发型秀”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风铃
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