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刍论

2022-10-27 17:13杨苗苗
成才之路 2022年26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兴趣意识

杨苗苗

摘要: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师生间缺乏沟通互动、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提升课堂实效,联系现实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融入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强化学生的协作能力,通过积极、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还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课堂评价,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完善教学模式。文章在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问题;策略;兴趣;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6-0133-0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激发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力,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是需要教育工作者重点探究的课题。初中階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科开设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并提升法律意识。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对此,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为学生创建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学课堂,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1.师生间缺乏沟通互动

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要呈现方式。虽然很多教师意识到改变传统授课模式的重要性,并逐渐尝试采用新型教学方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但仍存在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重视与学生沟通、选取的教学方式与学情不符等情况。这就导致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另外,部分教师对学生管教过严,忽视培养师生情感,导致学生出现疑问时不敢提出,并越积越多。很显然,这种情况不利于道德与法治整体教学效率的提升。

2.教学方式陈旧

从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看,部分教师以“填鸭式”为主要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笔记,课后完成相应背诵作业。有的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存在认知误区,即认为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中考成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讲授考试重点,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知识点。基于以上陈旧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另外,部分教师以自我为课堂主体开展教学,而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概念化的知识,需要学生背诵、记忆。但这些知识抽象、学习难度较大,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不符,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性困难,当问题越积越多后就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另外,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对自身的发展意义不大,完全按照教师的要求记忆并背诵知识点,以被动学习为主,自主性不高。

基于素质教育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学科教学中积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探索多种教学方式,不断在实践中优化授课形式。同时,教师还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教学目标,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可行性措施,做到精准施教、因材施教,从根本上解决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课堂实效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材为纲,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被动地接受知识。实际上,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空洞枯燥的授课方式,不重视学生的听课体验,那么教学效果将受到影响。而要想提升课堂实效,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和自主探索,并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课堂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表看法,以此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激活其思维。

例如,在教学“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教师要避免在课堂开始时立刻讲解相应知识点,可指导学生自主浏览教材中的对应内容,让学生思考环境对生活的影响,并联系生活中的污染现象,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找出重点内容,并积极提出问题,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为学生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运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授课,并以眼神、姿势与学生积极互动,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以此提升课堂实效。

2.联系现实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教材知识点,忽略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的联系,导致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较多生活化的内容,对此,教师可积极整理教材中的生活化内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其应用至课堂教学中,让教材知识充满生活化气息,以此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就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参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还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并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教师可从教学实际出发,筛选具有探索意义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深入理解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知识。

例如,“预防犯罪”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犯罪与违法的区别,以及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刑罚种类。对此,教师可搜集生活中的案例,为学生播放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恶意伤人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视频,直观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违法犯罪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辨别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掌握刑罚的种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选取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让学生对犯罪行为有更深入的认知,对违法犯罪行为对他人、社会的危害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到法律不可侵犯的神圣,从而逐渐增强法治意识。另外,道德与法治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还能让学生回归生活,获得更佳学习体验,从而将教材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生活提供正确指导。这可起到防微杜渐,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积极作用。

3.融入信息技术,构建知识体系

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为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现代信息技术集合图画、视频、文字、音频等,可将抽象的教材知识以通俗易懂、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活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强化学生的感官体验,教师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料设计生动形象的课件,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搭建完整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巧妙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世界文化之旅”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提前准备的课件。课件内容是世界多个国家的风景名胜以及特色饮食、风俗习惯,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综合呈现。在播放课件时,教师可根据课件内容讲解教材知识,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可见,图文并茂、声画结合的课件可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并让学生獲得良好的视听体验,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风俗,通过文化比较发现不同文化间的异同,从而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任务。另外,信息技术还可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为实现信息技术与道德法治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师要研读教材并掌握互联网操作技术,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料,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自主制作课件,并对课件制作结果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相关知识。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要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如果教师不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将难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学生以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但理性源于感性,而感性需要理性进行引导。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情感教学,给予学生鼓励和赞美,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信心,并以此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改变被动学习状态。另外,教师还可利用相关素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有效的情感指引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义勇军进行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之后向学生介绍《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调动学生情绪,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中,然后播放新中国成立、香港与澳门回归的相关视频,向学生介绍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并对学生发言进行客观点评,以此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氛围,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魅力。

5.开展小组合作,强化协作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从而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小组合作能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促使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小组合作学习属于团体性学习,需要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共同探讨,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对此,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具体要求进行分组,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教学中,教师可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并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如何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话题进行讨论。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组员分工配合,利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讨论中提升对教材知识的认知。需要注意的是,合理的分组是确保学习交流有效性的前提,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确保小组中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又有基础知识较薄弱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选择难度适中并具有探究性的题目作为小组合作的任务,以此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适时加以调控。一味放任学生自主讨论难以确保讨论方向的正确性,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讨论动向,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以此实现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切实提升。

6.积极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思考是学习的开始,而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给予学生启迪,并能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另外,教师还可通过问题进行精准施教,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避免学生进行无目的的学习。对此,教师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积极设置与教材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促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活动中,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可向学生提出问题:“社会生活中的有效保障是什么?社会规则主要有哪些内容?为什么要遵守社会规则?”问题的设置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可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高效听讲。课程结束时,学生就能回答教师提出的上述问题,理解规则是保障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必要前提,社会规则包括公共场所秩序、交通规则以及学校规则等内容,意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认知和行为意识,引导学生做社会规则的积极遵守者。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是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总结,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可充分理解、吸收课堂知识,从而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以口头讲述或板书为主要教学方式,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效率也不高。可见,教学方式对课堂效率有较大影响。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需要,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作为教学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素材开展教学,减少枯燥的知识讲述,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走进法治天地”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在互联网筛选合适的教学视频,让学生观看真实案例,并分析案例,以此理解教材中的法治知识,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变道,造成电瓶车驾驶员受伤。教师可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积极思考该案例中涉及的法律关系、法治内容。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更易于学生接受。案例讨论还可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深度理解与案例相关的法治知识,课堂有效性也可同步得到提高。

8.开展课堂评价,完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更注重教学实施过程,忽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因此难以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对于学生是否乐于接受目前的授课方式等一概不知,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实,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只有对课堂教学进行相应评价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更大提升。另外,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还能让教师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进而让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并进行针对性的查缺补漏。对此,教师应积极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布置2道至3道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即时回答,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并对教学结果进行总结。通过教学评价,教师能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活动。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指出学生学习上存在的不足,这类评价属于发展性评价,能让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通过课堂评价对当前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对教学方式的适应程度,以此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教师要做到精准施教、因材施教,以教材内容作为出发点,立足学情,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并在实践中积极反思,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向春,官美辰.立德树人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家长, 2022(12).

[2]肖秉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黑河教育,2022(03).

[3]白万龙.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22(05).

[4]何春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索[J].中学政史地,2021(07).

[5]刘海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新媒体应用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8.

[6]单惠惠.借助有效策略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分析[J].高考, 2018(35).

[7]王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

[8]李旭.思维导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

[9]王沈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高学生媒介素养的思考[J].初中生世界,2020(12).

[10]王金兰.如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天津教育, 2020(07).

Discuss on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Yang Miaomiao

(Jingchuan County No.2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Jingchuan 7443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such as the lack of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 and students’ low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In this regard,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tudents, so as to improve classroom effectiveness, connection with real life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uide students to build a knowledge system, pay attention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active learning, actively carry out group cooperation, strengthen students’ collaborative ability, and promote students’ thinking through positive and effective problems, We should also 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 and carry out classroom evaluation, so as to improve classroom efficiency and improve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 moralityand ruleoflaw; problems; strategy; interest; consciousness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兴趣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