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优化发展策略

2022-10-28 07:54谷永娟雷耀方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7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体教体育训练

谷永娟,雷耀方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体育是我国基础教学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体育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中,为了快速发展竞技体育的国际地位,一般会加强对体育人才的体能训练,这种训练模式虽然效率较高,却使得体育人才从系统性教育中脱离,并不符合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弊端逐渐凸显。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提出“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有效推动了体育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也使得体育人才的培养更加全面,这种教育模式下能够使体育专业教学更加丰富,有利于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体教融合”的内涵与特点

(一)“体教融合”的内涵

“体教融合”主要指的是“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包括健康促进、运动技能掌握及健全人格培养三个方面。教育领域普遍认为“体教融合”是改变现有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方式,能够将竞技体育思想与群众体育相互融合,构建一种全新的体育健康发展路径。简单来讲,“体教融合”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体育,掌握发展竞技体育的有效方式,站在全新的教育视角下审视体育社会教育文化的关系,发挥其体育在各环节的促进作用;二是如何培养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这就需要将体育社会同教育进行联系,发现最终的目的,并落实于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上,促进体育教育获得持续深化发展。

(二)“体教融合”的特点

目前随着“体教融合”这一理念的有效应用,其特点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学术价值方面。基于“体教融合”的内涵,在研究中能够探索“体教融合”的发展,丰富“体教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路径,能够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及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提供支持。二是教育改革方面。“体教融合”是我国教育改革必要产物,有利于深化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促进体育教育工作向更加完善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实现体育赛事的普遍化。三是体育竞技方面。就体育竞技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体教融合”将会成为竞技型体育人才的一种全新培养模式,促进我国竞技体育逐渐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育中“体教融合”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课程改革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有效方式,但是体育教学受诸多因素影响长时间无法获得进步,随着“体教融合”理念的不断渗透,高校体育教育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仍旧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统筹性规划

当前“体教融合”这一理念已全面运用到高校的日常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因为体教融合给体育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前景和学习动力。但是,在高校的整体规划中缺乏统筹性,没有将体育教学改革与高校的整体发展有效规划,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与学校整体发展不匹配。再加上体育专业类目较多,不同专业对应不同的市场环境,而“体教融合”只是针对一小部分竞技型体育人才培养,导致其他专业学生缺乏参与感,未能实现教学改革的全面落实,遏制了“体教融合”对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二)“文”“体”教育难有效落实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长时间的高强度体能训练,而且还需要保持良好的训练状态。尤其是一些运动员在训练中几乎没有时间去学习基本的文化课,这也就导致大部分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文化素养,使得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面临严峻的就业难题。尤其是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加强了体育训练与体育教学的相互渗透,却忽视了文化课对人才培养的影响。部分高校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后,高校还会给予学分奖励,这虽然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但是会影响其文化素养,不利于培养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

(三)缺乏专项经费支持

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全面落实“体教融合”的教学理念,需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专项训练,而专项训练往往需要大额经费支出。当前在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下,各领域都需要经费维持,这也就使得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严重缺乏经费。大部分高校无法建设高标准的训练场馆和竞技场,难以支出更多经费购买先进的体育训练设施和器材。虽然高校及各部门都在倡导“体教融合”,但是由于各种基础设施的缺失,导致“体教融合”仍旧无法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四)学生运动员管理欠缺

在高校“体教融合”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会采用强硬的管理制度,要求大学生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并遵守相应的规则制度。这种管理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导致体育训练的时间、项目不合理。比如部分学生为了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无法在统一规划的体育训练时间内进行训练,难以保障训练项目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再加上高校实施的学分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真正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利于推进“体教融合”,无法落实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综合目标。

(五)教育理念不健全

在“体教融合”的教学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在所有学生中挖掘具有体育竞技优势的人才,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水平,也是为了加强我国竞技型体育人才储备。但是,从高校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高校体育教育中过于注重竞技,忽略了健康教育。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将体育训练作为一种任务,并没有树立良好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自主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和锻炼习惯,影响了健康为主的体育教育目标落实。

(六)未能组建高水平运动队

当前在高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中,资金不足就难以促进体育教育环境和人才培养队伍得到完善,不能构建高水平的校园体育运动队。一般情况下,在对大学运动员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由于经费、时间等因素影响,主要侧重于体能训练,忽视了文化教育,导致大学生运动员的综合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另外,也没有加强退役教练员的引进,没有制定明确的岗位制度和评价机制,导致教练员自身发展空间有限,不利于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之上提升进步。

三、“体教融合”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体教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基础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强竞技型人才的储备。对“体教融合”教育进行全面分析后发现,该教育理念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综合素质教育

当前教育领域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在我国教学改革中也明确提出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这也就说明在我国教育系统中体育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高校体育教育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训练当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并获得体能和意志的训练,全面提高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研究统计发现,大学生普遍缺乏运动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能够从体育锻炼和体育训练中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就使得在校大学生身体各项健康指标逐年下降,所以实施“体教融合”主要是为了完善原有的教学体制,引导学生在体育训练中获得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二)拓宽竞技型体育人才培养路径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体育大国,但是仍没有形成体育强国,因此在不断的发展中还需要大力开发体育事业,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体育事业的市场化发展水平。由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缺乏充足的后备人员,导致竞技型体育人才培养效率较低。在“体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影响下,能够将竞技性人才培养拓宽到高校领域,有利于在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和教育环境中挖掘更多具备体育竞技优势的优秀人才,鼓励更多高校学生参与到体育竞技当中,为我国体育经济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帮助我国逐渐向体育强国的方向发展。

(三)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改革

体育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部分,但是,一直以来社会与教育领域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度较低,除了体育专业在大力开发拓展体育教育之外,其他专业与教育领域并没有认识到体育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本次测试教学改革中明确指出,要将体育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奉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兼备的优秀人才。随着“体教融合”教育理念的不断落实,能够在高校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教育氛围,让更多的学生被这种氛围感染,并主动融入体育训练的大环境当中,使各专业树立起良好的体育教育意识,推动我国体育教育改革有效进行。

四、“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优化实践策略

在“体教融合”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不仅成为我国竞技型体育人才的储备地,也成为复合型体育人才的主要培养阵地。在此基础上应加强与其他领域的协作交流,体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独特性,打造“三位一体”的体育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我国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就说明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应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健康发展为改革契机,加强体育教育对“健康中国”建设带来的积极贡献。首先,高校体育专业应积极开发体育教育资源,在课程、教材及科研成果方面,围绕健康生活、健康环境进行教学研究,加强体育训练与健康发展联系,为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其次,要加强体育、教育、健康领域的整合,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校内训练、文化学习、实践培训等活动相互联系,加强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融合。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高效的“体教融合”发展契机

高校“体教融合”应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热点与难点,建设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与质量。首先,高校可以基于“体教融合”提出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并设立专门的专职教练员岗位,邀请退役教练员、运动员参与到学校的体育训练活动当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其次,还需要培养更多复合型的体育师资力量,可带领体育训练员、体育教师外出学习训练,掌握教学、训练、竞赛、执裁等基本技能,使其在体育训练与教学活动中加强实践与理论的融合,有效解决当前高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要加强师资力量评价考核,保障高校体育教学的师资质量。

(三)深化“体教融合”教学改革,夯实高校体育教学基础

“体教融合”是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健康中国”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体育研发与推广的主体,必须深化“体教融合”教育改革,夯实高校体育教学基础。首先,应加强体育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校体育院校应发挥体育场馆和人才资源库的优势,在我国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契机下,打造示范性青少年体育训练活动基地,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应加强全民健身的科普活动建设,要求学生作为志愿者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参与到青少年体育活动调查和运动技能培训当中。最后,应加强国家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发挥我国高校在体育训练研发中的领导性作用,打造更多具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和运动产业,从而有效带动高校体育事业发展。

(四)制定科学竞争机制,促进“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持续发展

高校是带动我国各领域发展的支柱力量。为了进一步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应在“体教融合”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制定科学的竞争评价机制,激活我国体育教育活力,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事业持续发展。首先,高校需要构建良好的内部竞争机制,创建“竞技型优秀人才培养选拔基地”。其次,应制定完善的人才考核制度,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除了需要考核人才的体能和体育素养之外,文化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比如高校可以建立特色人才考核竞争机制。

结语

“体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样也是加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当前应针对“体教融合”的相关内涵与特点,分析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体教融合”的实际价值,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策略。完善体育教育制度与教育模式,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实践方式,促使学生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有效提高我国体育人才培养质量与体育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体教体育训练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
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