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过冷态水气液界面特性研究*

2022-10-28 12:15苗威吕孝飞赵会军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气液表面张力液相

苗威 吕孝飞 赵会军

(1.常州大学 江苏省油气储运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0 引言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强调加强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天然气中通常含有砂砾、水以及CO2和H2S等酸性气体,会对输运管道以及设备造成腐蚀破坏,因此在输送前通常会进行脱水脱硫等处理。冷凝分离是脱水工艺中一个重要的手段,超音速旋流分离器是一种新型的脱水装置[1],水蒸气在超音速分离器的Laval喷管内膨胀降温,但越过饱和线时水蒸气并不立即凝结,而是继续膨胀,使温度继续降低,在过冷的温度下发生凝结。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需要经过凝结成核与液滴生长2个阶段[2],对这2个阶段进行理论分析时,液滴形成过程中的表面张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目前,过冷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方法有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以及分子模拟等。理论研究主要有Gibbs界面热力学理论、Laplace理论以及Van der Waals密度梯度理论。过冷区域的水分子极易形成冰晶,所以过冷区域的实验研究很少达到极低的温度。对于过冷区域的热力学性质尤其是拐点的存在仍存在争议。本文采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水的气液界面特性进行模拟,研究不同温度平衡状态下的密度分布,以及表面张力等界面性质。观察表面张力的温度变化趋势,在常温以及高温区域与IAPWS以及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并对深度过冷水表面张力的第2个拐点(SIP)进行讨论。

1 模拟方法

1.1 势能模型

水的分子势能模型的相关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SPC/E模型在表现热力性质方面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因此本文采用SPC/E模型进行模拟。2个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势表示为短程Lennard-Jones势和长程静电Coulomb作用势之和:

表1 SPC/E模型势函数的分子参数

1.2 模拟细节

本次分子动力学(MD)模拟采用Lammps软件。模拟过程在30Å×90Å×30Å的盒子中进行,在中间30Å×30Å×30Å的盒子中创建1 000个分子,模拟单元如图1所示。

分子模拟采用NVT系统,三维周期性边界,系统包括1 000个分子,短程作用势LJ势的截断距离为10Å,长程库伦作用无截断。采用Ewald求和方法计算长程作用力能够有效地计算离子间的相互作用,且在周期性边界条件的模拟过程中可以体现长程作用势的效果。先对系统进行最小化处理,使系统趋于平衡,再采用Nose-Hoover控温方法将温度稳定控制在恒温,模拟步长设为1fs,模拟100万步,最终使体系达到该温度下的平衡状态。

表面张力通过计算系统压力张量获得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系统内部的压力张量:

2 结果分析和讨论

2.1 密度分布

为了观察不同温度下过冷态水的气液界面以及表面层的形成,本文计算了不同温度下沿Y轴方向的密度分布。将系统从Y方向切为60个1.5Å厚度的薄片,每1 000步统计每个薄片的质量密度取均值并选用最后1 000步的结果作为密度分布。结果表明:密度在Y方向上有连续快速下降的区域。图2统计了240 K、270 K和300 K温度下Y轴方向密度快速下降区域附近的质量密度。

从图2可以看出,质量密度存在快速下降的区域,这意味着出现了一个气相与液相的界面。液相区域的密度在某个值附近持续振荡,这种振荡幅度在气液界面附近达到最大,在液相区域较小。

随着温度升高,液相分子与气相分子运动更加活跃,因此液相密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每个温度下处在液相的薄片密度的均值作为密度振荡所围绕的值,统计值如图3。从图3可以看出,液相密度在280 K附近达到最大值,在270~280 K的温度区间内,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在其他的区域保持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趋势。

2.2 过冷态水表面张力

为了验证本文模型的准确性,分别对过冷区域和常温区域的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模拟,得到220~370 K温度范围内的表面张力如图4所示。

首先,将本文计算获得的常温区域(270~370 K)的表面张力数值和国际水和水蒸气协会IAPWS提出的表面张力计算公式进行比较,验证本文模型的准确性,IAPWS公式形式如下

从图4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不断减小,表面张力逐渐增大。在常温区,即温度在270~370 K区间时,本文模拟值和IAPWS公式以及VARGAFTIK N B[4]的实验结果比较一致;在温度为250 K左右的低温区域,本文模拟结果和VINS V[5]的实验结果也比较符合,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准确性。

在220~250 K的过冷区域,本文模拟值稍大于实验值,而且表面张力的温度变化趋势发生改变,对温度的依赖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强,与PT Hacker的观点一致,出现了第2个拐点(SIP),认为第2个拐点出现在250 K附近。

在220~250 K的过冷温度区域内对表面张力进行拟合,公式如下:

3 结论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220~370 K温度范围内的气液界面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了气液界面处的表面性质以及系统的密度分布,结论如下:

1)液相的密度围绕某个值在不断振荡,这样的振荡在液相幅度较小,在气液界面附近幅度较大。液相的密度在280 K附近达到最大值。

2)表面张力模拟结果在常温区域与实验值以及IAPWS公式计算值符合良好,证明了本文模型的准确性。

3)在220~250 K的过冷区域,表面张力温度曲线的斜率在250 K以下区域出现变化,出现了第2个拐点(SIP)。

猜你喜欢
气液表面张力液相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的羟脯氨酸含量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四环素类的含量
基于机器学习的离心泵气液两相压升预测
运载火箭气液组合连接器动态自动对接技术
牙膏中禁用漂白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90-2021)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气液固多相流对法兰接缝处的腐蚀行为研究
神奇的表面张力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神奇的表面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