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路径探讨

2022-10-29 14:49王书雨田治国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旅游品牌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

王书雨 田治国

摘 要:当前文旅融合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文化建设传承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文旅融合视角出发,探究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策略,并以杭州大兜路历史街区为例,分析讨论历史文化街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保护方式,从而推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彰显城市整体文化积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保护发展;旅游品牌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市城市管理局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常州公共空间景观优化设计研究与实践”(2021JH06)研究成果。

当今,我国给予了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极高的重视,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淀。其中,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起到了文脉载体的作用,是城市人文内涵的具体表现。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文旅融合成为旅游业重要的发展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旅游可以提高文化遗产的管理效率,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效益提升。同时,将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意在将“去生活化”的文化遗产“再生活化”,使当今现存的人文遗产资源活态化传承并且可持续发展。将旅游与历史文化街区相结合,可以在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并更进一步地传承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元素,增加其经济效益,最终促进城市更好发展。以旅游发展促进历史文化街区“活化”,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赋予历史文化街区新的时代内涵,并且能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建立新的旅游业态,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动力。

一、历史文化街区与文旅融合概述

(一)历史文化街区研究现状

街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街区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反映着一个地区的历史进程。历史文化街区是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街区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对象,拥有多方面研究价值,包括人文历史、建筑美学、艺术情感等。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提供人們活动的场所,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一定的传承作用,是一个时代、一群人的场所记忆的延续。国外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开始较早,近几年我国也开始注意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发展方式路径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思考与探索。基于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吸收,我国不断研究适用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模式。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相结合,但还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从文旅融合中凸显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价值与资源的独特性。

(二)文旅融合发展背景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对旅游的兴趣逐渐提升,旅游业开始快速发展。文化作为国家发展根基,是吸引人们去一个地区旅游的重要因素,因此,文旅融合趋势不断增强。文化因素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旅游成为文化传承的新手段。国外对文化旅游发展研究较早,旅游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文化旅游的发展得到我国大力支持,并且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同时,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国家旅游局与原文化部合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遗产旅游是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且文化旅游与商业化服务发展逐渐成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新动力,同时也对当地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当前文旅融合建设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二、文旅融合视角下大兜路历史街区现状及优势

(一)文化发掘充足

杭州市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现存文化遗址包括富义仓遗址、香积寺、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大量清末民居建筑等,文化积淀较为深厚。大兜路历史街区在发展过程中,对传统建筑文化保留全面,文化发掘充足,是杭州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整的街区之一。

居民生活区位于大兜路北段,从大兜路历史街区北入口开始向南延伸至国家厂丝仓库。清末民居建筑依然在开发中,整体建筑设计以院落为单位,设计合院式居住区。其中的崇仁庙改造后作为中心景观,设置单元式居住区。建筑在大兜路历史街区的开发中被保留,使得整体街区文化内涵更为深厚,并且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传承中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体现了街区文化精神的载体作用。

厂丝库区是仓储文化风貌保护区,位于大兜路中段,向南延伸至仁和仓南弄。在更新改造之中,为避免改变环境风貌,对杭州电线电缆总厂(原国家厂丝仓库旧址)部分工业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增设商业、餐饮设施。同时,对周边景观进行了部分改造,设置下沉广场,打造创意产业园区,内容包括时装设计展示、艺术家画廊、工艺品交流展示等。当前的国家厂丝仓库进行了一定的改造,并不完全是原来的模样,但是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整体建筑风格,同时被赋予了新的商业价值,更具有人文特色,做到了地域文化与经济相辅相成,文化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香积寺在原址以西、京杭大运河以东进行重建,水体与运河相连,这一部分成为禅宗文化集中展示区。香积寺经过翻新之后更为庞大肃穆,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再现了百年前的“运河第一香”盛景。

大兜路历史街区对文化发掘与传承的方式具有先进性的特点,对其他历史街区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历史文化街区是文化传承的实体内容,其发展根基是历史景观的文化内涵积淀。缺失了文化韵味,历史文化街区将成为一个虚有其表的文化空壳。

(二)独特旅游品牌的建设

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如杭州的西湖、河坊街、灵隐寺等等。大兜路历史街区也具有自己的品牌特色。在街区的北入口,选择以“渔”为标志的格网状架构,通过设立具有独特景观叙事性的小品,展现出独特的景观场景,比如捕鱼的渔夫、搬运鲜鱼的工人、讨价还价的客人等,展现热闹的鱼市场面。同时,对沿路建筑进行适当修缮,重现湖墅八景中的“江桥渔火”美景。大兜路历史街区设计了独特的品牌符号,形成自己的商业竞争力,在街区旅游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体现。

(三)开发模式合理

大兜路历史街区在开发中选择以“小资情调”为主,具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在这里具有各种特色餐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且充斥着江南风韵。旧民居区改造的餐饮区,更加贴近人们的平凡生活,同时郎朗音乐工作室的入驻提升了街区的整体艺术氛围。在这里,街区的开发是多元化的,不仅包括文化的发掘,在商业、艺术、生活服务等诸多方面,也都保证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

(四)政府监管到位

大兜路历史街区之前面临衰败破落、道路坑洼、房屋破旧等一系列发展问题,近年来,在政府监管下,完成了整体修整更新,通过多年的实践,如今已成为杭州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当地的人们在这里休闲放松,外地的游客也在这里感受杭州独特文化。旅游业与商业同时发展,对当地的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大部分依靠政府,合适的政策与措施可以使街区更好更快、合理有序地发展,同时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文脉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五)景观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街区的改造发展之中,大兜路历史街区坚持了保护与发展并进的方式,不是单纯地建设,还有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文化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文化景观的保护也是大兜路历史街区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同时,发展之中对环境保护不失关注,在植物景观建设中,保证街区绿化设施良好。文化与植物绿化共同发展是促进街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路径

(一)保护模式

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基础在于文化保护,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容易出现文化僵化保护或者过度商业化问题。当前,我国大部分历史文化街区都采用静态保护方式,其特征是仅保护原有的历史建筑,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将历史文化街区的过往、现在与未来相结合,方法也较为单一,使得城市本身的历史特性没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发展,从而在保护实践中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之中,还要注重结合动态的保护模式,以城市的整体空间构成为基础,遵循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演变规律,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有机保护与发展更新,将历史街区的历史、现状、未来结合分析研究,使其能够更好地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发展的基础,只有在文化保护的基础上,才能与旅游、商业等结合发展。文化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内涵,合理的保护方式,可以促进街区更好更快发展,同时满足场所精神的构建需要。

(二)发展路径

1.文旅融合与“互联网+”结合

历史文化街区在发展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型旅游产业。当前,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使得产业结构更新,生产要素配置优化,从而形成新的业务内容,创新改变商业模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形成全面整体的智能网络体系,做到整个街区微信、支付宝支付全覆盖。在街区的旅游功能服务方面,建立街区智能的公共服务网络、街区游览语音智能导航、线上线下服务体系,打造更完整的个性化服务体系,从而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文旅融合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挖掘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并且形成全新的文化展示模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街区经济发展转型,形成新的商业竞争力,也有助于当地整体的经济发展,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快速、高效特性,更好地推广文化,使得文化传承不局限于单一场所,扩大场所精神影响,有效推动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

2.文旅融合保证街区风格化

当前众多城市出现“去地方化”问题,缺失本土文化特性。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具象体现,地方性是历史文化街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要保证街区本身的风格特性被保留。明确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保护是重要前提,防止盲目商业旅游化,遗失文化内核。旅游业的发展为街区的文化保护传承提供手段以及发展资金,同时文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吸引游客的前提,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发展之中要保证街区的独特风格化,不可在发展之中本末倒置,导致街区丧失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保留街区鲜明的风格可以更好地传承城市的文化内涵,继承发展城市文脉,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更好地增强本地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

3.建设独特的旅游品牌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文化财富,应积极拓宽思路,形成街区旅游品牌意识。将文化内涵与经济发展结合,增强街区的发展动力,例如提炼街区文化主题,形成独特的旅游口号;整合文化元素,使得旅游品牌独特并具有核心竞争力;拓宽宣传渠道,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宣传旅游品牌,提升品牌认知度,加强文旅融合力度。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是进行旅游品牌建立的重要前提,不可顾此失彼,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品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所以要在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保证当前地域文化的传承。

四、结语

当前,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历史文化街区为旅游业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环境,而旅游活化发展为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传承复兴与创造性发展提供重要基础。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文化内涵的保留与发展是重要环节。科学看待文旅融合与历史文化街区的结合,可以使其不断持续发展,不陷入发展僵化、文化缺失、文脉断裂的困境。只有专业人士不断研究发掘历史文化街区深厚的文化内涵,确立街区的文脉、场所精神、人文内涵,同时加以政府管理与商业、旅游发展,才能不断丰富历史文化街区人文内涵,增强人们对城市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参考文献:

[1]麦克切尔,克罗斯.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朱路平,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吴必虎,徐小波.传统村落与旅游活化:学理与法理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21.

[3]王景慧.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和作法[J].城市规划,1998(3):35-36.

[4]刘家明,刘莹.基于体验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复兴: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J].地理研究,2010(3):556-564.

[5]马勇,童昀.从区域到场域: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19(4):7-9.

[6]郭湘闽.从“离散”走向“综合”:以商业和旅游为动力的历史地段更新机制分析[J].城市问题,2005(3):2-7.

[7]徐红罡.文化遗产旅游商业化的路径依赖理论模型[J].旅游科学,2005(3):74-78.

[8]郑利军.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作者简介:

王书雨,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田治国(通讯作者),博士,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景觀植物应用与城市更新设计。

猜你喜欢
旅游品牌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文脉延续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探讨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山东旅游品牌个性差异化研究
旅游品牌对旅游经济的推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