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解读与个性发现(卷首语)

2022-10-30 05:10
骏马 2022年4期
关键词:约稿共性民族团结

晋 铭

有位作者和我说,最近他去牧区采访,准备为某刊物写一篇反映民族团结的命题散文。

驱车二百多公里来到当地熟悉的部门后,有人已提前帮他找了有关材料,加之采访的对象是接待过许多部门来考察调研的牧户,他的采访程序进行得很“顺利”,然而,回到家里坐在电脑前,思维一片迷茫,不知从何切入主题。

在和作者交流的同时,恰逢我三校的《骏马》期刊临时撤稿,需要换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几篇文章,我欣然受命,立即组稿。没想到,我自认为很有把握的稿件却没有按时组织上来,被约稿的作者说:“没有这方面的准备,找不到这样的素材,命题的写作意识还不够清晰,无从下笔……

作者提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原因有三:一是在出发之前没有制定详细的采访计划,到了现场一切只能听从别人的安排,处于被动的局面;二是急于求成,图快走捷径,没有跳出材料找细节;三是没有明确用怎样的典型去解读“团结”。

我在约稿时遇到的“突变”,与作者的经历有某些相同之处。特别是对“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问题,我认为这是当前许多人创作面临的困惑,如果不能真正理解“团结”和“共同体”的深刻含义,就很难驾驭命题,写出的作品就会没有特点,缺少深度。我市有的牧业旗以蒙古族为主体,他们自身的团结及与其他民族的团结,始终是文学人表现的主题,比如写乡村振兴的作品,有的作者把笔触聚焦在主体民族对其他民族的帮扶上,去选择共同走富裕之路的典型事例。可是采访时当地会有人说没听说过此事,一时找不到采访对象……没有不代表全部空白,也许还缺少发现。采访就是要沉淀浮躁,付出时间,深入生活,在“共性”中找出“个性”,走马观花不行,看材料不行,必须要自己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体验。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个“抱”就是“团结”,就是“共同体”,我们的写作就是要寻找“紧紧抱在一起”的对象,如果写一篇关于森林的命题,不需要写全部,要从一棵或者几棵树种写起,反映出森林与其它动植物共荣共生的博大与包容。我们的采访也是这样,只有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我们才会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民族团结新的素材,获得写作的切入点。

期刊如期出版。临时组织稿件的过程,给我留下许多思考。

猜你喜欢
约稿共性民族团结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民族团结之歌
约稿启事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共性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