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创新教学研究
——基于高校课程思政的视角

2022-11-01 03:50
经济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案例思政

●赵 颖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高校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而高校课程就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如何在大学的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完美地与思政元素契合起来,值得所有高校老师研究。

公司治理学是教育部规定的针对工商管理大类学生必须开设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与时代紧密衔接、综合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特点。该课程强调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强调对现实问题和中国特色企业案例的挖掘和思考。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制度的演进、股东大会的运行机制、董事会的运行机制、监事会的运行机制以及管理层的激励和约束等。该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授课不能单纯地进行理论传授和知识讲解,而是要将案例分析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问题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同时,要在知识讲授和案例分析中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每个知识点中,例如,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国有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董事和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等。本课程不仅传授学生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而且培养其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有助于学生形成职业操守、坚守原则的优秀品质。

二、课程教学设计

在教学思路上,公司治理课程的教学总体思路是课程教学改革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知识传授结合价值引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行。公司治理课程在各大高校中开设多年,该课程的理论传承、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要同时并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更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深度思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在教授课本上的有形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公司治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单纯讲解复杂的理论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为“由小及大”“由点及面”“由案例到理论”“由理论到思政”。将大的理论分解为多个小知识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由生动形象的案例作为引例,案例分析贯穿理论讲解,最后再由案例和理论的融合导出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育。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学生互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是单项的知识输出,如果能够在每个知识点讲授过程中,辅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展示、主题讨论等反馈互动活动的话,既能够增加知识学习的多样性,又能够启发自主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线上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可以进行现场投票、抢答、视频分享等线下无法开展的教学活动。学期中请企业专家到班级中开展讲座1~2次,弥补学生企业实践不足的劣势。

在教学效果考核上,以“重过程轻结果,重效果轻成绩”为方针,在教学效果的考核上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习效果纳入到考核当中去,并在总评成绩中赋予较高的权重,而不是单纯以期末考试作为衡量学生表现的唯一标准。对于学生参与的案例讨论、课堂展示、小组作业、课上回答问题等活动的程度纳入到考核当中去,体现过程评价;而学生对课堂活动参与的质量和思政高度是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很好体现。

三、课程思政元素

(一)培养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在英美国家高度分散的股权背景下,最早出现了公司治理问题和公司治理学研究。我国企业的股权制度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在疫情背景下,国有公司做出决策的速度更快,承担社会责任更多,抗风险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更强。通过分析不同的股权制度,深刻认识到中国企业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树立诚信和遵纪守法意识

2021年11月备受业界关注的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尘埃落定,至此,“康美药业”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财务造假的代名词。在学习董事会运行机制章节时,引入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案例选取与时俱进,案例内容教育意义深刻。该公司连续多年欺瞒外部投资者,虚增利润,大股东长期挪用公司巨额现金,最终,该公司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马兴田及5名直接责任人员、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及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全部连带赔偿责任,其中就包括康美药业的5名独立董事。该案例完美契合诚信守法思想政治教育,将理论和最前沿的案例分析结合起来,既能够进行理论的学习,又能够具有警示和教育作用。

(三)酝酿创新、创业种子

在公司治理模式上,中国的公司治理模式既没有直接借鉴英美公司治理模式,也没有直接采用德日公司治理模式,而是本土化后创新的结果。同样,在股权结构设计内容的讲解上,结合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和京东的AB股股权架构,开展股权结构创新的探讨,由理论创新延伸到实践创新。在企业制度演进、有限责任公司以及股份有限公司对比分析以及公司制企业制度有限责任和法人地位的特点剖析时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将来自主创业组织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上的储备。

(四)形成风险防范意识

在企业面临融资、投资的时候,追求利益的同时伴随着风险。董事会成员和职业经理人要有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雷士照明”利用外来资本,结果导致创始人失去控制权,企业曾一度无法正常运营。通过“雷士照明”案例分析,向未来的创业者培训公司治理和企业运营中的风险隐患,正确看待资本市场,合理防范风险。

(五)培养职业操守和责任担当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董事和管理者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是这种制度有效的前提。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作为公司内部人的董事和管理者既要对公司大股东负责,又要对公司外部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同时也有具有一定的社会承担责任感。公司治理课程教学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贯穿在各个章节。例如,在讲解股权结构设计的时候,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案例,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中要求独立董事和监事具有职业道德,坚持职业操守,不依附大股东,代表中小股东利益与大股东抗衡。为了增强学生们的体验感,本部分通过开展小组活动,模拟董事会决策,强化学生对职业道德和责任担当的意识。

四、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一)强调教学输出和教学相长

公司治理课程理论知识讲授很重要,但是学生的理解、反馈更加重要。学生对知识的输出是知识输入后消化理解甚至创新的结果,这些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理论的诠释也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正所谓教学相长,老师与学生的知识、创意的火花相互碰撞后,对双方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既强化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二)突出本土案例的挖掘和分析

中国公司治理问题及解决办法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中国的公司治理问题在英美国家找不到直接有效的解决办法。该课程需要深度挖掘和分析本土案例,形成案例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都会接触实践前言,更加客观深入了解更多的中国企业,不仅从专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这个过程对于形成和提高民族自信和制度自信很有效果。

(三)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元素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专业课程不是思想政治课,但是专业课程中必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所以,教授公司治理学的专业课教师务必做到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专业知识中去,大学课程不能只有专业理论,没有思想基础。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