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中水的书写

2022-11-01 06:10莫思琪罗倩囡
今古文创 2022年30期
关键词:稼轩辛弃疾江水

◎莫思琪 罗倩囡 王 颜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9)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伟大的词人,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千百年来,他的作品广为流传,生机勃勃,使稼轩在诗词史上始终具有一席之地。稼轩的词意境开阔,容纳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单看稼轩笔下的水,也是多姿多彩,它不仅随着稼轩的人生历程而变化,更包含了丰富的自然美与浓郁的人文性。

一、辛弃疾的人生历程与水的书写变化。

青年时期(1140-1162)。23岁以前,辛稼轩一直生活在金。他的祖父辛赞仕于金国,但却以恢复宋国故土、报仇雪恨为己任。从小受到祖父的影响,稼轩心中早早就有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幼年时他跟随祖父辛赞的迁调而四处游历,据《美芹十论扎子》,辛赞曾“留京师,历宿、亳,涉沂、海”,据邓广铭、辛更儒考证,辛稼轩七岁左右时,辛赞任亳州谯县令,稼轩曾在此求学于刘瞻,在这期间他广泛学习了儒家经典,受到了良好的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这一时期稼轩并没有流传下来的佳作,但青年时期形成的爱国精神、受到的儒家教育,以及北方雄伟壮阔的自然景色、粗犷豪放的生活方式对稼轩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壮年时期(1162-1182)。绍兴三十一年,稼轩由于抗金有功得以回到宋国,这一时期他主要活动在临安、江阴、滁州、建康以及江西各地。这些区域有长江流过,长江浩浩汤汤,雄伟壮丽,沿途自然景色秀美怡人,稼轩生活在此,所以他作品中的水自然也多是江水。此时稼轩词中的水意境开阔广大,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的词风,高昂还是低沉的情感,都有一种大气之美,稼轩善用白描手法,对水不做太多细致的刻画,他主要借江水“澎湃”“一去不返”“川流不息”等表象特征来抒发个人情感。“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念奴娇》),狂风骤起,江面的波涛汹涌如猛虎,来势汹汹,似乎要把房屋都吞没,场面扣人心弦,稼轩紧抓狂波巨浪之“怒”,用寥寥数字就把长江的风急浪高描绘得震撼人心,这是长江的不平静,也是稼轩心中的极不平静,更是南宋国势危急、千钧一发的写照。

建康、江阴、临安都是南方的城市,这里山水雅致,人情细腻,吴越文化的柔、细、雅熏陶着这里的人,稼轩在这些地方生活过很长时间,使得他在北方形成的粗犷豪放的风格增添了一些婉约之致,他笔下的水有时也变得温柔婉软。“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满江红·暮春》),他借女子之眼描绘暮春景象,显得细致委婉,花落水流的残春景象与绿意渐浓的寂寞园林让人悲凉不已,这里的水不是滚滚而来,翻江倒海,而是温柔的流水,稼轩把它与残败的落花相互映衬,不息的流水载着落红远去,更突出了流水无情的特点,表现了稼轩感时伤春的细腻心理。

中老年时期(1181-1202)。这一时期辛稼轩被两度弹劾罢职,先后在带湖与瓢泉隐居。官场屡次失意,使得稼轩此时对恢复中原的事业失去了信心,转而对庄子、陶渊明等人的理解更为透彻,他的心境也更加释然,这就使得他笔下的水不再波澜壮阔,而是平静淡然。再加上带湖、瓢泉的地理位置比较偏远荒僻,自然景色清净幽美,相较于壮年时期在杭州、建康等地的开阔的、精致的水,此地的水则是天然形成、少有人问津的泉水、溪水,此时的稼轩围绕这些泉水、溪水写了一些清新平淡的词作。他对水的描写不再只局限于粗轮廓的刻画,而是深入到自然之中,运用视觉、听觉等感官对水进行细致的刻画,来表现他独特的心境。“一榻清风殿影凉,涓涓流水响回廊”(《鹧鸪天·鹅湖寺道中》)就着重写流水的声音,夜色深重,稼轩躺在床榻上无法入眠,回廊上传来淅淅沥沥的流水声,忽而一阵凉风使稼轩的意识更加清醒,便觉门外的流水声也更加清晰了,夜晚静谧,流水淅沥,有声的流水使无声的夜显得更加安静了,置身于其中,稼轩的心绪也更加平静了。

忘却世间烦恼,一心只醉在这山山水水之上是人生幸事,可稼轩却无法只沉溺于山水之乐。纵使这小泉小溪再美,稼轩心中总有滚滚的波涛在暗自汹涌,他也还会咏出袒露胸中不平之作,“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水调歌头·送杨民瞻》),江水滚滚自向东奔流,不停息,不回头,正像光阴一去不复返,把江水比作时间,稼轩以此感慨时光流逝,人生匆匆。此时稼轩身处瓢泉,檐外自然没有江水,他用想象的江水滚滚东流,表达“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的无奈,体现的是他心中的不平,暗含的是他难以忘怀收复西北失地的暮年烈士之心。

晚年时期(1203-1207)。此时辛稼轩主要创作活动仍在瓢泉,但不同的是,稼轩在年暮之时被起用,不久又惨遭弹劾,对朝廷的彻底失望使他的心境更加苍凉。虽在瓢泉,稼轩此时书写的主要对象却不是泉水、溪水这些小的意象,而是转为用江水这一宏观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情,从宏观的角度表达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思考。稼轩此时转为用粗线条的手法,与其他意象紧密结合来书写水,抒发更广大、深刻的人生哲思。“江头一带斜阳树”(《玉楼春·其六》),稼轩把江头与斜阳、树各个意象结合,勾勒出一个洒满夕阳的平静江面,仿佛昔日万马奔腾的长江也已经老了,只缓慢地流动,一棵老树独立在江头,与广阔的江面形成对比,更添了几分凄凉之意,凄凉却不悲苦,这江头景象引起的是稼轩“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的豁达的人生思考。

稼轩笔下的水从年壮之时的豪放开阔,到中年之期的清新细致,再到年暮之际蕴含深刻哲思,展现出了水的多种意境,这无不体现着稼轩独特的审美视角与审美感受,稼轩用水勾勒出的精神世界是世人了解稼轩、体察稼轩的又一副洞天。

二、辛弃疾词中水的自然美

稼轩笔下的水,尽得自然之灵气。

落实成本核算的严格规定和精细化管理要求采油厂具有优势。油气生产单位操作成本的核算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股份公司内部会计制度》、《股份公司油气田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办法》规定;二是需要规范、完整、真实反映当期发生的操作成本。

江浙地区的水,有清冷,有清新,有忧愁,也有稼轩独特的豪放。“日日过西湖,冷噤一天寒玉”(《好事近》)一句,将西湖比作寒玉,写出秋天西湖清冷澄澈的特点。西湖在文人的眼中,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稼轩看到的水的清冷,即是淡妆出场。再看“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新荷叶》)一句,稼轩重返南京,他笔下的水少了一份江南之地的温柔气息,多出了一份由他心灵生发的独有的自我安慰。一席幽梦之后,没有具体的山水之景如在目前,却有山水之感深印心中。水绕山围,如此动感的水,却在极静的梦后浮现,这不仅写出了自然的活泼清新之态,更有抚慰人孤寂的内心之意。江南的水,总是带有生机,得文人的一份偏爱,稼轩欣赏水之清新可爱,不仅劝慰友人可借自然排解苦闷,更是劝慰自己,这里的水,切合水的活泼自然,也颇显另一种妙趣。江南之水的三分忧愁,则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酒泉子》)这里流水不仅得自然之妙,更着词人之心绪,水的自然之状,更多地赋予了稼轩个人的情感。潮水之色比喻人之白头,这里水之色之所以给人的深刻印象是因为将普通的白色用白头之景表现出来,而且承载了无情这一浓重的情感,联动着江水让人内心翻涌却又归于荒芜。江浙地区水的清丽、秀美或忧愁等特点,在宋词中有诸多体现,例如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突出西湖秋天清冷的特点,下句“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中水更是作为渲染无情氛围的一种意象。但是稼轩的独特之处在于,江浙地区的水在他的眼中并不是只有一种姿态,他关注江浙地区水之清丽的自然特征,但也能观察到江浙地区水的活泼,以及其看似静却蕴涵动的生机。属于稼轩的豪放之水,在一首《摸鱼儿》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首句“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便写出江潮飞来时的震天动地之势,这里从潮水的动态、声音和气势写起。接着便描绘潮水排山倒海之势,苏轼 “鹍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中的组练是指身穿白甲的军士,用来比喻层层浪潮翻涌而至,而稼轩这里的江潮,则描写得更为细致震撼。江潮横截江面,似千万军士奋勇向前,水峰似山峰,江潮似战士们激战又似貔虎一样凶猛。这里的水,在稼轩笔下,无疑是壮伟开阔,奔腾不已之物,而作者内心的激越也全部挥洒在这翻腾的江水之中。下片“万里长鲸吞吐”,运用夸张手法,仿佛江水是从硕大无朋的长鲸中吐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又写出潮退后的无力与繁华和震撼落幕后的空寂与苍白。这里不谈其中蕴含的深意,只看描写的水之状态,也可以窥见稼轩无与伦比的文学功力,寥寥几笔便将潮退的状态写的如在目前,“倦”一字更是生动传神,写江水退潮用倦字,写出盛大的场面后的一种无力荒凉之态,铺天盖地的气势消退后又终将归于平静。钱塘江的潮涨潮灭,潮来时惊天动地,潮退后喧嚣随波荡平。动静之间的张力,热闹与空寂的对比,使稼轩笔下的杭州钱塘江展示出不一样的风采,这里不仅有潮来时给人的震撼,更有潮退后内心的倦惫和归于平静的惆怅,在潮起潮落间尽显稼轩的豪情与壮阔。

在宋词中,对于钱塘江的描写并不多见,在苏轼词中,钱塘多作为词中的一个意象,而整体词风也偏缠绵婉转,如“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蝶恋花 密州上元》)。宋词中描写钱塘江描写较细致的是潘阆的《忆馀杭十首》(其一,其二和其十),其中其一和其二两首词用语温柔委婉,颇具江南之地的清丽秀美,如“处处水潺潺”(其一)和“长忆钱塘,临水傍山三百寺,僧房携杖遍曾游”(其二),而其三则是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奔腾壮美,如“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但直接描绘潮水的也就仅限于此,而后则是将全部笔墨用在了描绘观潮的人以及弄潮儿上面。相比之下,稼轩对于潮水的涨落描写得更加具体,不仅从潮来时的声音,形状进行描写,还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更令人惊叹的是,稼轩还描写出一种常人很少去关注的角度,将大潮退尽后的荒凉无奈描写出来,为文学留下了一种独特的钱塘之水。

稼轩也不乏对长江的描写。他笔下的长江时而平静开阔,气势恢宏,给人以旷达宏大的视野(“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水龙吟》);时而又忧郁深沉,饱含世间万物,给人以对于生命的沉思(“人影不随流水去”—— 《瑞鹧鸪》)。辛弃疾刻画出长江的各种形态面貌,用精妙的手法表现出了长江不同的自然美。而长江在稼轩的笔下更带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在这带有人文气息的长江的描写中,也可以使人感受到长江奔腾不息的自然脉动,长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稼轩的眼中,自然具有千载历史的厚重和永不止息的生命力。在稼轩的笔下,长江滚滚奔流,迈过万里江山,也跨过无尽岁月,冲洗着中华的土地,更沉淀着中华的文化。对比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文,苏轼的这篇描写长江的佳作注重于突出长江的历史厚重感,表现怀古的主题。全词对于长江的自然特点只用“大江东去”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来描述,但短短几句,就将长江的汹涌澎湃表现得淋漓尽致。稼轩对于长江的描写的词中,表现出和苏轼一致的豪迈气概,都多描写长江奔腾不息的豪迈和见证历史的包容,以及流淌无数岁月的沧桑。

稼轩在江西上饶城外的带湖有着长达十年之久的闲居生活,这一时期他流连山水,寄情田园,从他的词中可以看见上饶带湖之水的独特风光。在稼轩眼中,带湖之水,其色为五彩,“水底明霞十顷光,天教铺锦衬鸳鸯”(《鹧鸪天》),天上的彩霞为湖水铺上明艳的色彩,如同锦缎一样夺目。其色五彩,正因为其质澄澈,“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临江仙》)写出水之透明、空灵,如镜般清晰明澈。带湖的水,若即若离,有时“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清平乐》),溪水与词人之间仿佛没有距离,水是跳动活泼的;有时“春水无情,碍断溪南路”(《点绛唇》),溪水仿佛又冷漠无情,冲垮桥梁,阻断道路。

离带湖不远,在上饶县和铅山县之间的瓢泉,稼轩对其描写得也颇有特色。据《铅山县志》载:“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辛弃疾得而名之,其一规圆如臼,其一直规如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渟可见。”而在稼轩的许多词中也描写了瓢泉的特点,从宏观来看,一句“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洞仙歌》)简明了然,飞流的泉水仿佛从高耸的岩石喷流而下,再如“山上飞泉万斛珠”(《鹧鸪天》)写出飞泉之貌,“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兰陵王》)又写出山脚泉水脉脉之态;从微观来看,“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沁园春》)写水珠从高处飞溅之态。其次是写瓢泉“明兮镜秋毫些”(《水龙吟》),澄澈见底,如同干净明亮的内心一样,包容万物。瓢泉这里的水,平静而透彻,也使词人内心感受到一种平和自然。而稼轩也擅写瓢泉水的声音,“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水调歌头》)一句直接点明水碰撞到山的岩石上所发出的清脆宁静的声音,令人心情宁静舒缓,“听兮清佩琼瑶些”(《水龙吟》)一句,更写出瓢泉声音清脆动听,如美玉敲击的叮咚声。

稼轩词中的水千姿百态,词人写出了不同水的不同风格,或大气磅礴,或清亮秀美,在写水方面,既写出了水的特点,又戛戛独造,别开生面。稼轩用他的非凡的笔力,构筑了一个如在目前的山水世界。

三、辛弃疾词中水包含的人文性

稼轩是宋词的集大成者,广泛地学习了屈原、苏轼、陶渊明、杜甫等名家的诗词作品,其写水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同时,辛弃疾的生活经历,也使他的词表现出明显的人文地域性。

(一)效法屈苏

稼轩写水词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有楚辞的影子,例如“湛湛千里之江,上有枫”(《醉翁操》)中修饰江水的“湛湛”一词显然借鉴了《楚辞·招魂》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句子,并用这一词表示江水的聚集貌和厚重貌。在众多写水词中,最能体现稼轩词对楚辞的学习的应是《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饮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余独处无聊些。冬槽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芳芬,团龙片凤,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余之乐,乐箪瓢些。

此词是词中的异调,仿照《楚辞·招魂》而作,在韵律上运用《招魂》的“些”作为韵脚,同时也有自己的“萧肴豪”部韵脚,在构思上模仿招魂者向亡魂说话,把泉水当作自己的倾诉对象,表达自己对泉水劝告和要求。上片先描写泉水声音轻灵动听、明亮如镜,对其进行称赞,然后以此为据对泉水进行三劝,一劝泉水不要出山而受到外物污染,二劝泉水与其被以肉类为食的虎豹借以解渴不如被以果类为食的猿猴饮用,三劝泉水不要汇入大海,成为推波助澜的一分子,这三个劝告,分别暗喻了作者讽刺外界环境污浊、希望泉水不要被恶人所用以及不要成为助纣为虐的一员的情感。显而易见,这是作者借泉水而抒情言志,表达出自己坚守高洁正直的品质之情。下片叙述作者为逝去的泉水而招魂,作者独处山高路险之处,不免生出无聊之情,于是产生招魂之意、招魂之举。他招来泉水,一是为了给自己酿酒,二是为了用于煮茶,泉水成了作者消解无聊、愁苦的工具。泉水的清洁与作者酿酒煮茶的兴趣也是作者追求清白廉洁、安贫乐道生活的象征。纵观全词,上片写泉水的性质,下片写泉水的功用,想象奇特,借泉水以自比,中间穿插“些”“兮”等语气词,给人以一唱三叹之感,情感上与屈原在众多作品中表示出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情相呼应,展现出辛弃疾对屈原作品的学习创新以及对屈原人格的赞美。

稼轩写水词受苏轼的影响颇多。“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生查子·独游雨岩》)是对苏轼《夜泛西湖五绝》“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的化用,作者把不是由神鬼发出的而是由桃花水流动发出的声音看成自己政治上的知音,表达出自己怀才不遇的失意;“路绕清溪三百曲,香满黄昏雪屋”(《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是对苏轼《梅花》“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的借鉴,既写出了溪水的曲折又营造了一幅梅树绕溪边的画面;“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一句(《水调歌头》)对西湖的描写很明显是对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引用。辛弃疾不仅善于学习苏轼的作品,还吸收了苏轼的诗词理论,即要写“活水”而不是“死水”,所以辛弃疾笔下的水,既有写水的声音、性质、色泽的,也有写水的形状、状态、功用的,期间还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而且能随物赋形,写水的同时还与其他事物相映称,多色调多角度地描写水,而不是只拘泥于某一个方面。同时,苏轼词中有不少寄寓哲理之作,例如《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等,这种借水来表达自己人生态度的写法也对稼轩有所启发,在“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和“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鹧鸪天·送人》)两句中便有所体现,表现出稼轩乐观豁达的价值观念与积极心态。

(二)吸取陶作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在历代文坛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影响广泛,“桃花源”这一意象在辛弃疾写水词中也有所体现,如“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水龙吟》),飞泉声音好似波涛的怒吼声,落花飘动带来芬芳香气,使人产生仿佛误入桃花源之感,作者借“桃花源”一词,衬托出雨岩环境的壮大与美好,表现出作者对泉水以及雨岩的喜爱之情。稼轩写水词中也有不少对陶渊明诗的化用,例如“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贺新郎》)借鉴了陶渊明《停云》“八表同昏,平陆成江”的诗句,借人间江水翻动、水陆转化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在《蓦山溪》中尤能体现出陶渊明对稼轩写水词的影响,其内容为: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这首词是赋“停云竹径”的,词中的水既是“渊明趣”的体现,也是作者对隐逸闲适生活的表征。溪流上有一座小桥,溪水潺潺不停向前溪流去,一个“欲”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溪水似流不流的状态,令人不禁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之景。“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把水、竹、山结合起来,相互映衬,描绘了一幅竹绕溪水,遮盖半山的自然美景。“山上有停云,看山下、濛濛细雨”是对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的化用,稼轩登上停云堂与陶渊明当年作《停云》诗之景相似,这朦胧细雨穿透时空,勾连着不同时代的人的相同感触。纵观全词,辛弃疾对水的刻画反映出的是对自然闲居生活的喜爱与向往,此时的水不再是汹涌的波涛或者滚滚的江水,而是涓涓清澈的溪水与轻微柔和的雨水,词中透露出的隐逸闲适的志趣与陶渊明淡泊名利、躬耕田园的思想与行为有一致之处。

(三)广学名家

稼轩词主要受屈原、苏轼、陶渊明影响较深,但在一些作品中也有其他名家的影子。《水调歌头》中借江海泛指四方各地的“江海吸流霞”是受到了杜甫《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的影响;“练色泓澄玉清水”(《感皇恩》)一句写水的澄澈与深广,是对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和白居易《泛春池》中“烟波六七亩,泓澄动阶砌”的化用;“远水生光,遥山耸翠,霁烟深锁梧桐”(《金菊对芙蓉》)是对柳永《诉衷情近》中“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的借鉴。

(四)稼轩词中的人文地域性

谢元淮《填词浅说》中提到“以辞而论,南多艳婉,北杂羌戎。以声而论,南主清丽柔远,北主劲激沉雄”,南词和北词的有着不同,而这不同很大程度上与地域文化有关。在稼轩写水词中,体现出一份特有的人文地域特征,不同的地域文化熏陶着辛弃疾,使其显示出不同的创作风格,在不同风格的转变之中便显示出地域文化的作用。辛稼轩在南方生活了四十四年,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南方文化的影响,这使得他的写水词在雄浑与豪放之中显示出一份清丽,即使是描写泉水、小溪这种小巧的事物,他也得心应手,展现出宛如女子一般的巧思。特别是晚年在上饶带湖退居的十年中,南方秀丽的山水,闲适的生活,使得稼轩的写水词没有了沉郁、悲壮的气息而多为清新明朗之气。

辛弃疾作为宋词的集大成者,其写水词不仅有豪放派的恢弘雄放,也有婉约派的婉转细腻,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性。

四、结语

稼轩笔下的水既随着他的人生经历与心境活动有所变化,又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显示出其卓越的文化修养。稼轩的水,是反映其词作的一面镜子,也是中国山水词中的宝藏。

猜你喜欢
稼轩辛弃疾江水
寄稼轩
春江水暖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长相思·江水东
明志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剑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辛弃疾作词限酒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