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中国载人深潜精神的形成与传承

2022-11-01 15:16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顾继红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3期
关键词:潜水器蛟龙奋斗者

文/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顾继红

2020年11月28日,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海试任务,顺利返回祖国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一年多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制团队铭记嘱托,赓续载人深潜精神,勇挑重担,在“十四五”向海图强的征程中奋力实现开好局、起好步。

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我国载人深潜事业在不断发展与壮大中得到锻造与凝练的精神,体现的是新时代伟大的奋斗精神。

一、项目总体情况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等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博弈战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经过近30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载人潜水器谱系化工程得到有序推进。

国家科技部在“十五”期间(2002年)立项支持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以下简称“蛟龙”号)、在“十一五”期间(2009年)立项支持了“4500米载人潜水器”(即“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以下简称“深海勇士”号)重大研制项目。在2016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中适时部署了“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即“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以下简称“奋斗者”号)系列项目。

“蛟龙”号历时10年论证,10年研制,瞄准国际载人深潜技术的最前沿,起点高、难度大,通过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总体设计、设备研制、系统集成、潜器建造、系列试验等,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出国际上工作深度最大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经海上试验和交付应用的考验,成功实现了在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的六自由度运动、悬停定位、通信、探测、感知和取样作业。

“深海勇士”号用8年时间,分潜水器设计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两大阶段完成了总体设计、建造工艺、检验调试、总装集成、水池试验、海上试验等技术攻关,载人舱、充油锂电池、海水泵、低噪声推进器、浮力材等核心国产设备性能先进、技术状态稳定。

“奋斗者”号仅历时5年的艰苦攻关,就先后突破总体设计与优化、全海深新型材料载人舱设计制造、智能操控技术以及全海深推进器、浮力材、高速水声通信等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从“蛟龙”号到“深海勇士”号再到“奋斗者”号,其背后是中国载人深潜团队20多年对载人深潜技术矢志不渝的持续攻关。3台大国重器研制成功,体现了我国深潜装备“里程碑”式的跨越发展,为满足我国深海资源勘探、科学研究、救援打捞等日益迫切的应用需求提供了先进的作业装备平台,为维护我国在国际深海大洋的权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造的“严谨求实 团结协作 拼搏奉献 勇攀高峰”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充分体现了载人深潜团队献身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品质与境界,是我国载人深潜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代深潜事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载人深潜精神的形成与传承

科技专项档案作为3台大国重器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载人潜水器的立项与研制相伴相生,是载人深潜精神最重要的信息载体,是展示我国深海装备领域科研成果最重要的历史记录。案卷中的科技文档、现场照片、科技成果奖励,都见证了载人深潜精神的形成、丰富与传承。

(一)严谨求实。“蛟龙”号在立项之初,我国载人潜水器的最大工作深度仅600米,要实现7000米的跨越,其难度可想而知。为确保一次性研制成功,团队不仅从项目、质量、人员等方面落实严谨求实的要求,更是在设计、加工建造、调试测试等的研制过程中,实现三新验证充分到位、作业流程细化到位、记录完整准确到位、过程监视测量到位、过程输出评价到位。徐芑南总设计师按照“蛟龙”号的技术指标要求,提出了“丰富继承、重点突破、集成创新、整体跨越”的设计思想,制定了“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独立完成海上试验”研制路线,提出了整体性能与作业要求一体化、技术先进性跟工程实用性统一化、功能模块化和结构分块化相结合,以及多层面的安全保障以人为本的四项设计准则,有效协调总体与分系统、各分系统之间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衔接要求,确保了“下得去,能干活;上得来,保安全”的总体设计理念充分落实。

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及“奋斗者”号三型潜水器归档文献中,可以看到项目团队系统性地完成了相关的水动力性能、结构强度、密封等模型试验;样机功能考核;最大工作压力下所有分系统功能的耐压密封考核以及系统调试、水池验证试验、海上试验等从陆上、深海环境模拟、水池到海上的一系列测试试验验证,创建了一套系统性的、完善规范的载人潜水器陆上测试、实验室深海环境模拟测试、水池检测、海上试验方法体系;建立了从潜水器到支持母船、从水面到水下的全流程操作规程、试验方法、检测标准。这套载人深潜器试验与检测方法体系,很好地控制了研制风险,确保了潜水器从设计向实物的有效转化。

在潜水器设计、加工建造、水池试验以及海上试验等阶段都有各种类型的故障分析、纠正闭环处理文档。项目团队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不带故障下水”,他们对各种类型的故障均采取“一事一单”的形式,填写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表。对不能一次有效解决的故障,项目团队则反复讨论验证,直至消除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做好举一反三。随着对故障归零认识的逐步升华,项目团队梳理了原来认识不到或认识不充分的环节,确保了“部件问题不带入整机,内场问题不带入外场”,为海上试验的成功做了充足的准备。

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确保了项目研制过程中的各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二)团结协作。从项目归档案卷中,可以看到参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研制的有国内上百家单位,包括了牵头组织实施单位、技术负责单位、各分系统研制单位、关重件攻关单位、业务化运行管理单位、海上试验服务保障单位、潜航员管理培训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相关基础研究单位,开创了我国海洋领域多单位、多学科、跨部门联合攻关的组织新模式,为重大科技攻关起到了示范作用。

通过实践,项目团队树立了全局观念。每一位成员都清楚谁的任务是约束自己的,自己的任务又是约束谁的,知道自己的工作不是个人的事,假如没有做好,整个工作就没有办法往下做。因此,每个人都很积极主动,各尽其责,相互补台,互不拆台,想尽办法把本职工作做好,主动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尤其是在总装现场、海试现场,涉及众多单位的“大兵团作战”。面对棘手的现场技术故障,项目团队展现了顽强的斗志,坚持弘扬“没有单位之分、只有岗位之分”的理念,开展“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的承诺活动,沉着冷静,精心操作,以精湛的技艺在现场攻克故障设备解剖、检测和修复难题。试验准备和技术保障人员做到精心准备、用心操作和细心检查。试航员面临深海未知环境,勇挑重担,每一次均按照试验部署开展下潜,在一个又一个深度被攻克的过程中,不断刷新了我国载人深潜的记录。

通过三型潜水器的项目锻炼,一支跻身世界载人深潜前沿、技术精湛、能打硬仗的优秀队伍已经成长起来,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走向深蓝,勇担装备研发使命,进一步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使命。

(三)拼搏奉献。在“蛟龙”号研制初期,项目团队面临着技术空白、人员短缺等问题。尤其是项目总师这一关键性角色,上级机关与所领导不约而同想到了徐芑南院士。2002年,徐院士已是花甲之年,但他听从组织的安排,不顾身体缠疾,66岁再挂帅,“出山”担纲了总设计师。老将出马无疑稳定了军心,一批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也纷纷加入团队,担当顾问和指导老师,胡震研究员等一批在自身专业领域各有建树的技术精英挑起了项目副总设计师的担子。

作为大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无疑是一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统帅。他言传身教、悉心竭力,带领年轻的研制团队成员一起加班加点,吃苦钻研。他谦逊谨慎、淡泊名利、严于律己的优秀品格深深影响着身边的每位同事。

胡震研究员在三型潜水器的研制中,相继担任了“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与“蛟龙”号、“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的工作。他经常以身作则地鼓励和教导团队里每位年轻人。尤其在总装现场、海试现场,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胡震每次都是事必躬亲,经常在现场工作到深夜。有时大家都休息了,他回到办公室里还在继续思考,研究图纸。正是他勤于思考,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才能一次又一次解决那些似乎束手无策的问题。

团队中不少年轻的科研人员在实践中快速成长起来,已逐渐成了中国深海技术领域的领军人才。叶聪研究员是“蛟龙”号的首批试航员,以大无畏的勇气和高超技术首次潜入7000米深的洋底。他还是“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及“深海勇士”号副总设计师。他“拼命三郎”的精神是出了名的。尤其在“奋斗者”号研制过程中,他经常通宵达旦奋战在一线,白天在办公室讨论技术问题,晚上已经赶在出差的路上。他的努力与执着,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为三型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三型潜水器的各类奖励申报书、获奖荣誉证书中,我们看到了老专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年骨干勇挑重担、忘我奉献;青年队员只争朝夕、奋发图强。这支队伍的拼搏奉献,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深海事业的发展。

(四)勇攀高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2012年圆满完成研制和海试任务,创造了当时国际上作业型载人潜水器最大潜深纪录——7062米,作业范围可覆盖99.8%的全球海洋面积。“蛟龙”号的研制成功,使得我国进入了深海载人潜水器领域的世界前列,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装备产业和应用体系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只用了短短8年研制成功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上取得了突破,打造了世界领先的载人深潜水下考察效率。“深海勇士”号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中国深海装备由集成创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跨越。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载人深潜谱系化发展的又一力作。“奋斗者”号的成功研制,使我国具有了进入世界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探索和研究的能力,实现了我国在同类型载人深潜装备方向的超越和引领,体现了我国在海洋高技术领域的综合实力,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通过相关领域技术专家对三型潜水器分别提出的研制验收结论及成果鉴定意见,我们深深感受到深潜团队不畏难关、勇往直前、奋斗不息的勇气跃然纸上。随着三型潜水器的研制成功,载人深潜成为继载人航天后又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前沿科技代名词。深潜团队在艰难攀登征途中取得的胜利,大大提升了国民的海洋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三、弘扬载人深潜精神,持续推进专项档案更好服务科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

三型载人潜水器的专项档案是专项研制过程活动的真实记录,为专项的中期检查、转阶段评审、验收鉴定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佐证材料,也为载人深潜团队谱系化研发提供了很好的利用服务。完整、系统、翔实的专项档案,启发了研制团队的设计思路,缩短了建造试验的周期。

各类珍贵的试验参考数据、设计分析结论、结题验收意见、成果鉴定意见不仅为载人深潜团队项目争取、业务拓展,积极参与国家“十四五”深海发展规划论证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也为我国深海装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近一年多,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激励着深潜团队凝心聚力、接续奋斗,继续书写属于深潜人的光荣与梦想,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激励着管理专项档案的“兰台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载人深潜精神,扎根兰台,守正创新,努力耕耘,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潜水器蛟龙奋斗者
“最美奋斗者”高铭暄的宣言
新中国“最美奋斗者”邢燕子
机械革命蛟龙7
“蛟龙”探海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最美奋斗者”——陈景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