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旅融合的公共图书馆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

2022-11-01 15:16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图书馆李夏婷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旅图书馆资源

文/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图书馆 李夏婷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这不仅意味着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提高,而且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文化竞争力。公共文化事业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书香城市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各地积极推进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不断融合,公共图书馆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阵地,致力于推动公共文化带动旅游行业、旅游行业助力公共文化,促进两者优势互补、互生共荣。

二、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

笔者通过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主题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从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起,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相关文献数量逐年增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一)观念转变。周淑云等人认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是以公共图书馆作为主体,以旅游作为形式,进行文化内容选择、重组、再生产的过程,并赋予其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全域旅游、助力图书馆转型升级的时代价值;储节旺、夏莉指出,国内外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维度包括建筑设计、文化宣传、文化特色、文创产品、便利选址和文旅走读,应充分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以期形成旅游承载文化、文化带动旅游的氛围;龚林奇、庞天慧论述了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存在必要性,并说明文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跨界合作在扩大图书馆影响力、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提升地区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实践路径。申军波等人通过分析文旅融合的时代价值和内在机理,提出公共图书馆和旅游融合的路径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技术平台创新、特色项目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推动图书馆与旅游循序渐进、适度有效地融合。薛群菁论述了立足地域优势、大众需要、社会参与、技术创新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服务实践,并要注重理念创新、模式突破、多元参与和技术应用等方面。周红雁指出增强互融意识、树立合作理念、建立特色化理念,促进图书馆与旅游事业全域合作,以满足读者多方面文化需求,促进地方旅游文化宣传推广。

(三)模式构建。查炜总结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文化地标、景区分馆、民宿书房、研学旅行、会展旅游和文创开发6种实践模式,并强调要坚守文化担当、加强顶层设计以及拓宽发展思路;康思本创造性地构建了基于人文景观、资源供给、信息服务、阅读推广、产品供给等5大功能的图书馆文旅融合模式,推动经济、文化和旅游高效协同发展;韩晔等人通过对比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梳理了研学旅游、网红图书馆、“图书馆+”的3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新模式。

(四)发展策略。王自洋等人根据长沙市图书馆文旅融合建设的案例,强调要从讲好地方故事、打造主题图书馆、创建文化服务品牌、加强对外文化宣传4个方面来调整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策略;刘军、林英探索了文化与旅游跨领域、跨地域、跨机制的融合,并提出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创新服务理念、发挥政策优势、丰富特色馆藏、拓宽服务模式等6种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苗宾基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导向、法律、平台3项优势,提出图书馆文旅融合需要从顶层设计、产品供给、数据效能、信用链接、全域服务、宣传营销6个方面进行完善。

三、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探索

(一)“图书馆+”地方文献。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旅游业赋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图书馆资源体现地方旅游特色,旅游业发挥公共文化推广作用,便可以实现两者互融互通。海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网展现了《骑楼百年至骑楼故事》《海口中山路老字号》《海南骑楼》《海口骑楼建筑立面信息采集图册》等海南独有的地方特色资源,同时设置了地方文献征集、地方文献动态、海南特色资源三个栏目,向读者介绍海南名人志、地方旅游景点。海南省图书馆将地方文献展览作为特色服务,不仅宣传了当地文化,而且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使读者既成为信息资源的受众方,也成为提供方,图书馆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全民参与、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二)“图书馆+”社区、景点。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图书馆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建立分馆、流动图书馆、自动图书馆等形式,完善了图书馆公益性、普惠性的服务方式,推动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变革。厦门市图书馆的服务网点分为4类:一是联盟馆,创建了厦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合体,成员馆包括各区图书馆与少年儿童图书馆;二是市图分馆,包括集美新城馆区、鼓浪屿分馆在内的14个分馆;三是汽车图书馆,让流动图书车走进社区、学校、景点;四是24小时街区图书馆,将自助图书馆分布在厦门市的各个街区。这种文旅融合方式将公共文化服务遍及大街小巷,读者随时随地都能找到想要的文献书籍,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便利。

(三)“图书馆+”博物馆。图书馆与博物馆等公益机构的融合是馆际互通的一种表现形式,将图书馆内的典藏资源作为主体,并借助博物馆的收藏、展示、交流、研究等功能,实现图书馆与博物馆一体化建设。国家典籍博物馆是国家图书馆进行文化宣传教育的新拓展,新近展览例如“《永乐大典》的回归与再造”“《尚书》专题陈列”“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传承大展”等,创建了虚拟展厅、在线看展等栏目,供公众观看阅览。另外,国家典籍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与研学实践基地,积极与学校、景区、社会组织开展公益研学活动,使人们在游玩中就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国家典籍博物馆这种沉浸式体验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达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目的。

(四)“图书馆+”新媒体。5G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应运而生,媒介方式由传统媒体转变为新媒体,甚至是媒体融合,丰富了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诸如“两微一端”、短视频、直播等新的传播方式,进而使资源共享突破了时空局限,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最新资讯。山西公共文化图书馆云平台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借助互联网平台,整合山西数字文化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平台首页设置了文旅资讯、文化活动、数字展厅、共享直播、文旅地图、非遗传承等栏目,以多种形式展现了山西省的文化旅游资源,传承太行文化,弘扬太行精神。新媒体的出现符合当下公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可以预见,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多种新媒体方式获取资源、学习知识。

(五)“图书馆+”文创品牌。一个好的品牌能够缓解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的困境,吸引更多关注度,获取新的流量,图书馆特有的馆藏资源、本地文化、服务质量等优势为其开发文创品牌奠定了基础。重庆图书馆出品的重庆抗战时期文献精粹、重庆旅游指南、人物花卉折扇、纪念邮册、瓷盘摆件等文创产品,吸引游客与读者驻足,让重庆特色文化深入人心,激发游客主动宣传文化的积极性。图书馆推出与本地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使图书馆成为城市名片和游客打卡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促进当地经济高效发展再上新台阶。

(六)“图书馆+”民宿、酒店。打造“民宿书房”是拓展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实现图书馆跨界合作的重要举措,将图书馆嵌入民宿、酒店的融合模式是依托于图书馆的文化资源和服务形式,结合酒店运作方式与营销模式,目的是为读者营造沉浸式阅读氛围。佛山市图书馆迄今为止建成了10家“旅图·晓读夜宿”民宿图书馆,例如紫南村的洛神民宿图书馆、逢简水乡的人木美术民宿图书馆、民国主题风格的“梁公馆”等。将图书馆服务延伸至人们居住的场所,搭建了文化与行、住、食、游、购、娱之间融合的桥梁,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更深层地探寻了文旅融合的契合点。

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策略研究

当前,我国已探索了多种文旅融合形式,并与互联网、新媒体合作,构建“线上+线下”新的文化传播途径与图书馆服务模式,带给游客与读者全新的体验。为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今后公共图书馆应从政策机制、人才素质、科学技术、传播媒体、资源整合、文创产品、合作主体、服务场所等方面着手。

(一)加强政策支持,培养人才队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第十条“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倡导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营造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强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要重视提升其专业知识、培养信息素养,既要掌握图书馆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也要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前沿,深入研究文化与旅游的交叉学科,同时要紧跟时代脉搏,学习互联网、物联网、新媒体等新兴技术,培育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大的高素质人才。还可以为致力于文旅融合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青年学者积极投身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

(二)引进最新技术,更新传播媒介。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突出了运用数字化手段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拓展文旅融合的数字化阵地。利用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媒介,发展文旅直播、在线带货等线上新经济模式,丰富用户体验形式和内容。公共图书馆的“两微一端”可适时推送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资源,例如当地名人、名事、名吃、党史、文物、建筑等,图文并茂地宣传当地旅游文化,并且在馆内引入VR、AR、AI等智能新技术,用户只需佩戴相应的电子设备,即可观看旅游景区3D效果图,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了新颖性。另外,公共图书馆应完善用户的互动机制,收集用户需求与反馈,给予用户主动参与权,有奖征集游客游玩后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经过用户授权后在图书馆进行展览,以多种形式丰富当地文旅资源,带给用户耳目一新的体验。

(三)整合特色资源,开发文创产品。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旅游休闲街区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工作要求,强调要加强特色文旅资源的保护利用与优化重组,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文化传承与精神延续。图书馆应通过公众、企业、政府等各种途径收集本地特色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区域文旅资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员既可以上传本地信息,突出区域亮点,同时也能学习其他区域的特色文化,进行多方借鉴交流,共同搭建文旅信息化大舞台。公共图书馆还可以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创产品,并在产品上打印二维码。游客只需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可观看该产品背后故事的视频介绍,即使离开旅游地,也能给游客无限的回味。

(四)推动跨界合作,拓宽服务场所。图书馆应与档案馆、博物馆、研究院、学校、社区等公益组织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也要与旅行社、景区、商场、超市、酒店等营利机构合作,将公共文化深入到公众的生活、购物、游玩中,真正实现研学旅行;同时还应该与技术团队合作,借助高科技、新技术,将旅游资源嵌入文化机构、文化资源融入旅行途中。图书馆员要走进乡村,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在公共图书馆播放,向城市展现乡村发展近况,促进城市文化带动乡村振兴。公共文化事业辐射范围已扩大到各个行业,旅游业为其提供了更宽广的服务场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能使公众在游玩中获知,在获知中游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只有身处其中去感悟、体会,才能与之产生共鸣,汲取文化的精髓。

五、结语

文旅融合为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出了崭新的方向,公共图书馆又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庞大的资源支持。公共图书馆应该借助文旅融合的契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实情、突出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本文提出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要实行“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并且应从政策、人才、技术、传媒、资源、文创、联盟与场所等方面进行完善,充分发挥公共文化的公益性与旅游产业的盈利性的特点,使公共图书馆服务真正造福于人民、社会与国家。

猜你喜欢
文旅图书馆资源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冰雪文旅乘风起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图书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