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加德纳菌致孕产妇血流感染4例报道

2022-11-01 07:15陈晓玲邵奕霖邢凡凡刘妙灵韩宇婷徐小平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20期
关键词:阿莫西林血常规血流

陈晓玲,邵奕霖,邢凡凡,刘妙灵,韩宇婷,徐小平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1.微生物及感染控制科;2.医疗事务部,广东 深圳 518000)

阴道加德纳菌(GV)的首次提出是在1953年,正式命名是在1980年[1-2]。其可存在于儿童和健康男女的肛门、直肠中,也是妊娠妇女阴道内菌群的一部分。GV通常为阴道内的致病菌,在临床上常会引起细菌性阴道病(BV),然而在女性阴道外发生的阴道GV感染十分少见,国内外仅有80余例病例报道[3]。本文报道了4例由GV引起的孕产妇血流感染病例,这在深圳市相关报道中也较罕见。

1 临床资料

1.1病例1 女,32岁,因“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孕1产0,孕41周,胎位头位(LOA),单活胎”收入院,2019年12月13日顺娩一活婴,胎盘胎膜自然娩出完整。产程顺利,产时出血不多,产时发热,最高体温38.7 ℃。产后安返病房,指导母乳喂养,产后当天发热,体温38.8 ℃,急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WBC)18.19×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87.1%(↑);C反应蛋白(CRP)67.14 mg/L(↑);血培养结果未出。考虑产褥感染可能,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抗感染治疗,产后24 h出血量343 mL。之后体温均正常,血涂片电话回报:革兰阴性杆菌(+),会诊后,考虑菌血症,改口服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血培养结果回报:阴性。继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抗感染治疗,产后复测血常规仪器计数:WBC 7.47×109L-1;血红蛋白(HGB)115 g/L,肝肾功未见明显异常。住院7 d后出院。

1.2病例2 女,28岁,因“孕2产0,宫内妊娠41周,LOA,单活胎 ”收入院。予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产程中于2020年7月3日因“相对头盆不称” 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探查双侧附件未见异常,以ROT位娩一活婴,根据新生儿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和刺激反应这五项进行Apgar评分,满分10分,出生后1min 9分、5 min 10分、10 min 10分,胎盘胎膜娩出完整。术程顺利,术中出血300 mL,术后抗炎、促宫缩治疗。术中发热,体温升高,最高体温38.2 ℃,WBC 15.07×109L-1(↑)。产后24 h出血量398 mL,产后复测血常规仪器计数:WBC 6.22×109L-1。NEUT%为70.4%,血培养提示阴道GV,请微生物科会诊,考虑产前一过性阴道GV血症,术后体温正常,血感染指标基本正常,切口愈合佳,再次行血培养检查,未培养出微生物,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异常,暂不针对其加用静脉用抗微生物药物,可酌情考虑予口服甲硝唑500 mg,每天2次,服用7 d,注意与哺乳相间隔。

1.3病例3 女,38岁,因“孕2产0,孕39+6周,LOA,单活胎,先兆临产;高龄初产”收入院。患者入院后自然临产,产程中最高体温39.1 ℃。诊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于2020年8月21日顺娩一女活婴,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9、10、10分,胎儿娩出后,阴道流血多,徒手剥离胎盘,胎盘完整,胎膜1/6残留。产程顺利,产时出血300 mL,产后安返病房,指导母乳喂养,产后24 h出血量415 mL。因其产时高热,胎心率大于160次/分,发热时急查CRP 54.34 mg/L(↑);血常规:WBC 15.93×109L-1(↑),NEUT%为88.1%(↑)。故补充诊断为“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产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1次,产后留取羊水培养及胎盘送病理检查,羊水培养少量阴道GV,少量痤疮丙酸杆菌。产后注意体温变化,慎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止痛治疗。另产时监测偶达血压临界高值,产后继续监测血压变化。复测血常规:WBC 10.97×109L-1(↑),HGB 107 g/L,予口服补铁治疗。产后体温正常。2020年8月24日复查B超:宫腔线居中,宫腔底部可见大小约30 mm×17 mm的异常回声,未见血流信号,考虑积血可能。患者2020年8月24日已出院,产后无发热等不适,一般情况可。暂无须处理。电话告知患者结果,嘱如有发热、腹痛等不适即复诊,不适随诊。

1.4病例4 女,26岁,因“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合并甲减;孕2产0,孕39+1周,LOA,单活胎,先兆临产”收入院,2020年9月12日因 “急性绒毛膜羊膜炎”行产钳助娩一男活婴,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8、9、10分,脐动脉PH 7.212,脐静脉pH 7.244,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观察。胎盘、胎膜娩出完整,产妇产时出血不多,产程中体温增高达39.1 ℃,WBC 21.63×109L-1(↑),取胎盘拭子培养,培养出大量阴道GV,补充诊断为“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安返病房,指导母乳喂养。2020年9月14日血培养:革兰阴性杆菌(+),遂请微生物科会诊,建议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抗感染治疗,总疗程7~10 d。产后24 h出血量344 mL,产后监测体温正常,复查感染指标下降,复查肝功能:谷草转氨酶(AST)37.2 U/L(↑);谷丙转氨酶(ALT)33.3 U/L(↑)。复查血常规:WBC 6.93×109L-1(↑);HGB 111 g/L。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

1.5细菌培养及鉴定 发热初期经Bact/Alert 3D血培养仪(法国梅里埃公司)培养,平均报阳时间2.5 d。阳性培养瓶血涂片见革兰阴性小杆菌,转种2块哥伦比亚羊血琼脂平板:1块麦康凯平板,1块巧克力平板,将血琼脂平板分别放至35.0 ℃需氧和厌氧环境培养。24 h后,在厌氧环境中的血琼脂平板上可见灰白色、细小菌落;在48 h形成灰白色、直径约0.2 mm的湿润无溶血菌落;在72 h形成直径0.3~0.4 mm的菌落。而处于需氧环境的血琼脂平板,在72 h后才形成针尖大小的菌落。挑取厌氧培养48 h菌落,经德国Bruker BioTyper MALDI-TOF MS 仪鉴定,4例患者血培养细菌鉴定结果均为GV。

2 讨 论

从1955年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出GV来,其所致疾病已经被深入研究。有文献报道,GV与多种感染性疾病存在相关性,是BV的主要病原菌,其经性接触传播,可引起男女泌尿生殖道感染和不良妊娠结局[4],还可引起软组织感染和新生儿败血症;在对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女性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中、男性不育症门诊就诊者的精液中也培养检出GV[5-6];还有文献报道,在前庭大腺炎、阴道脓肿、腹水,甚至咽喉等部位也分离出GV[7]。但是,GV引起孕产妇血流感染的报道国内少见,CHEN等[8]和丁双双等[9]各报道了1例剖宫产术后GV菌血症,范宁等[10]报道了3例GV致孕产妇血流感染。

本文中的4例孕产期患者血培养均检出GV,但病例2考虑为一过性GV感染,4例患者在感染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且感染指标WBC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妊娠初期和发热前期相比均有差别,多数文献报道WBC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11-12]。

病例1、3、4均是阴道分娩,但在生产过程中均有阴道撕裂,病例2为剖宫产,而且病例2、3、4均有过流产的经历,这可能也给宫颈生殖道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根据徐鸣皋等[13]对育龄妇女阴道病原菌的研究结果显示,GV检出率最高。而根据魏炳华等[14]对妊娠期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GV筛查结果显示,无临床症状的GV检出率为8.2%,有BV典型症状的GV检出率为96.7%,说明GV是育龄妇女尤其是妊娠妇女阴道常见病原菌。而且病例3在产后还留取了羊水培养,在羊水中也培养出GV。病例4取胎盘拭子培养,培养出大量GV。由此分析,细菌可能通过阴道撕裂口或者剖宫口破裂血管侵入血流引起感染。

病例1和病例4均有甲减,甲减可能跟GV血流感染有一定关系。因为甲状腺激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激素,其能促进调节物质能量代谢、蛋白质的合成、脑和骨组织等的发育,在妊娠妇女中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更为突出[15-16]。妊娠期甲减对母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也有诸多不良影响,引起妊娠期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17]。有国外学者研究建立了小鼠感染阴道GV的模型,发现小鼠子宫颈和阴道可溶性上皮型钙黏蛋白和甲状腺转录因子 1 表达都增加,可溶性上皮型钙黏蛋白是子宫颈上皮重构的生物标志物,而甲状腺转录因子 1 在子宫颈上皮重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学者推测GV在妊娠早期感染时会促进宫颈软化,促使宫颈上皮重构,进而诱发流产和早产[18-19]。但是由于甲减是妊娠期并发症之一,甲减发病率为0.5%左右,亚临床甲减发病率为2%~5%,所以甲减与是否合并菌血症可能无直接关系[20]。

在治疗方面,病例1、4使用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先静脉滴注,后口服抗感染治疗,病例2使用甲硝唑片口服预防性治疗,病例3产后使用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治疗后,病例1、3、4体温均恢复正常,一般情况好,无发热,无乳汁淤积,子宫收缩好,恶露不多,无异常,感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WBC在发热前期和抗感染治疗后无差别,在抗感染治疗后和妊娠初期也无差别。这两种药物针对GV的血流感染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这与《热病:桑德福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46版)建议对于GV引起的细菌性阴道病治疗首选为甲硝唑或替硝唑,以及文献建议使用甲硝唑或替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或青霉素类治疗GV引起的血流感染[21]相一致。

GV生长缓慢、营养要求较高,这让临床分离率较低,容易造成漏检。本研究提示,GV可引起孕产妇菌血症等阴道外感染,实验室应重视对GV的培养和鉴定。特别是有阴道侵入性操作时,应考虑GV血流感染的可能,一旦患者出现发热、感染性指标WBC等升高时,应及早采集血培养明确病原菌,以针对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有效治疗。GV形态多样、革兰染色阴阳不定,在培养鉴定方面有一定困难,实验室应想办法提高GV的培养鉴定能力,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引进质谱仪,采用基因测序等先进方法进行辅助鉴定。

猜你喜欢
阿莫西林血常规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难治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阿莫西林是好药,但只对这几种病有效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阿莫西林要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