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知识》中的歌曲创作(1943)

2022-11-02 07:03姜凡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7期
关键词:曲式大调音乐作品

姜凡

(哈尔滨音乐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8)

1 期刊及歌曲简介

《音乐知识》出版于1942年1月,由“音乐知识社”创办,桂林立体出版社出版,出版第一期后因故未能发行便立即停刊。1943年1月重新出刊,卷期另起,由薛良、甄伯蔚主编,出至1944年4月二卷三期。主要刊载国外音乐文章、西洋名曲介绍、国内抗战歌曲、音乐知识等。现存资料仅有3 期内容,内容不仅包括中国部分音乐家的自创曲目,也会介绍一些国外的音乐家、音乐知识及音乐作品,整体来说报刊中的内容较为丰富。但由于办刊时间短,且当时中国处于整风状态,因此资料并不完整。虽历时短,内容少,但期刊中所收录的中国原创歌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对我们了解新中国成立前的音乐创作风格及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将《音乐知识》中1943年第一卷第二期中的中国音乐作品进行简要分析及比对,共包含11 首作品,其中3 首谱例已丢失,故针对另外8 首音乐作品进行比较与分析。

1.1 创作背景

20世纪的中国是曲折且光明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经历多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深深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思想。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在这些历史事件中,中国人民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性,无论是在哪一方面,都受到了战争的侵蚀[1]。

在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不仅通过多年不屈不挠的民族抗战赶走了侵略者,而且取得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关键胜利。举国上下唱起了抗日战争的歌曲,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在民族危机和民族灾难的历史背景下,抗日战争时期的音乐吸收了从“万众一心”的正确语言中继承下来的“音乐伦理”和“音乐教育”思想,不仅突破了我国音乐创作的局限性,更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音乐救国是每个音乐家的历史使命,以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抗战音乐的伦理价值取得了明显的艺术成就和社会效果。同时抗战音乐利用自身的特点,迅速传播民族抗战所铸造的新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凝聚和升华了优秀的民族精神,成为抗日战争的强大精神力量。

《音乐知识》创刊于1943年,处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时间段内,中国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此阶段能够不畏艰难,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中华民族伟大无畏的精神以及对日本侵略我国山河的愤慨之情,这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敬佩的。陈独秀先生在创办《新青年》时曾说:“就算我们每天就只能唤醒一两个人的爱国心怀,那也是在进步的。”《音乐知识》在当时仅创刊两年时间,背后所经历的困难不言而喻,许多音乐家们将一些慷慨激昂的抗战音乐作品发表在期刊上,都是代表着他们对日本侵华的憎恨以及对中国抗战民众的伟大精神的敬佩,也在无形之中激发了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

1.2 作品与作者

《音乐知识》一卷二期中的歌曲包括:《夜之歌》(金锡)、《青年底歌(一)》(焕之)、《青年底歌(二)》(焕之)、《草原曲》(郑律成)、《打铁谣》(林奇)、《别想它》(采石)、《新步河》(韦简非)、《战士们愿珍重》(李永?)、《莫轻视我们的儿童》(吕骥)、《小喜鹊》(马可)、《打铁谣(二部合唱)》(三江),这11 首曲目中前3 首谱例已丢失,主要研究对象就局限在其他8 首曲目。这8 首曲目流传度极低,本文仅针对其音乐文本进行客观地分析,并将其放入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中国音乐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中来看待其价值[2]。

8 位作曲家其中有5 位未有详细介绍,因时代关系原因,有可能作曲家用笔名代替真实姓名的情况存在。因此对于作曲家的介绍仅限于郑律成、吕骥及马可3 位音乐家。郑律成,继冼星海、聂耳之后又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的开拓者,被誉为“军歌之父”。代表作品有《延安颂》《延水谣》《八路军进行曲》等优秀作品。吕骥,著名作曲家,我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致力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遗产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理论研究涉及了社会音乐生活、音乐功能、音乐创作、音乐表演、民族音乐、音乐美学、音乐史等多方面的领域。代表作品有《自由神》《“五四”运动歌》等。马可,作曲家,抗战时期代表作品包括《游击战歌》《守黄河》《七月里在边区》及著名歌曲《南泥湾》、秧歌剧音乐《夫妻识字》《周子山》,并记录了李有源的民歌《东方红》等。最大的成就是他所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艺术作品。这3 位作曲家在我国音乐发展中都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对我国音乐艺术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3]。

2 作品分析

这些曲目都创作于1943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战的关键时期,而当时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抗战歌曲这一类。因此,《音乐知识》的音乐创作风格相对来说大都集中于抗战音乐这一部分。8 首曲目中所涉及抗战歌曲居多,也有表达对抗战士兵的思念的作品,都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以下将针对此8 首音乐作品进行研究分析。

《草原曲》,作曲者郑律成,F 大调,3/4 的节奏,但其中也包括2/4 的节奏,这首曲子的演唱形态为独唱加男女合唱的形式,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A+B(有反复)+A]。整首曲子所要表达的就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受到的种种欺辱与伤害,以中国的草原、土地为主题,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人民所受到的迫害,表达了中国人民心中的愤恨、不畏艰难的心境。《打铁谣》,作曲者林奇,作词者天授,A 大调,2/4 的节奏,歌曲较短,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A+B),以对唱的形式进行表演。曲名中的“谣”代表的就是民间流传的歌曲,这首曲子就是以这种民间流传的形式进行传播,歌词“我们有了枪,我们有了刀,我们有了子弹,我们有了炮……”都清晰地赞扬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不怕苦、不怕累,人民群众与前线战士同心协力,为了伟大的祖国不懈努力的精神。《新步河》,作曲者韦简非,作词者韦简明,C大调,3/4 加2/4 的节奏类型,曲式结构为单三部曲式(A+B+A)。这3 部分分别讲述了战争前的中国、战争中受迫害的中国以及我国人民对战争中日本人的憎恶,以叙事的口吻将现实生活状况与音乐连接起来,表达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愤恨之情。《别想它》,作曲者采石,D 大调,2/4 拍的节奏,曲式结构为一部曲式,旋律仅一段,但却有三段不同的歌词来表达歌曲所蕴含的意义。分别讲述了在战乱年代中,战士们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亲人,走向战场保卫国家的心情。《战士们愿珍重》,作曲者李永刚,降A 大调,6/8 的节奏,曲式结构为一部曲式,是一首独唱曲目。这一部作品从旁观者的角度对怀念战士们的家人、朋友进行描写,以较为抒情的口吻来表达人民群众对远赴前线的战士的思念之情。《莫轻视我们的儿童》,作曲者吕骥,作词者张守,C 大调,2/4 的节奏,曲式结构为单二部曲式(A+B)。歌词“我们生长在前方的儿童责任更重”表达了在战争年代,即使身为少年,在所处时代背景下,他们肩上的责任更加重要,在战争年代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呼吁青少年应当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喜鹊》,作曲者马可,作词者敬之,G 大调,2/4 的节奏,曲式结构为一部曲式。《小喜鹊》作为一首儿童歌曲,以小朋友与小喜鹊对话的形式进行创作,表达了儿童幼时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与当时战争年代的现实状况形成鲜明对比,从多方面强调了战争中人们的无可奈何以及期待美好生活的心情。《打铁谣(二部合唱)》,作曲者三江,作词者天授,E 大调,2/4 的节奏,此首合唱曲目根据前一首《打铁谣》改编而来,以合唱的形式进行表演,赞扬了我国民众在战争年代中英勇无畏的精神,同时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几首原创曲目流传度较低,在当代的音乐作品集中并未见到相关作品,因它们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以及未获得广大民众的传唱,因此并未在当时流传下来。但这些作品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及时代价值,体现了当时抗战年代的艺术思想,从更加真实的角度反映我国处于战乱年代时音乐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现实状况,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3 歌曲中的异同

在这8 首作品中,无论从歌词、旋律、乐曲形态来看,都有一定的区别。将这几首乐曲进行比较,从中了解到抗战时代的创作风格及特点,以及在这些乐曲中所体现的中国特有的时代性。

3.1 音乐特征中的异同

首先,从拍号来看,作品主要是以2/4 为主,2/4节奏相对稳定,强弱交替,在速度较快时表现欢快的场面。如表1所示,上述作品中多以2/4 为主,《草原曲》《打铁谣》《别想它》《战士们愿珍重》主要表达了中国处于战乱年代,心中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这种心情是振奋人心的,所以使用2/4 的节拍也十分吻合。歌曲《小喜鹊》所表达

表1 8 首音乐作品的介绍

的是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节奏也应使用2/4 这种积极向上的节奏型。仅一首作品使用了6/8,因《战士们愿珍重》这首作品,它所表达的是对前线战士的思念,以6/8 的形式更能表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体现到其中强弱变化的处理。

其次,从调性来看,都为大调性,大调性的风格一般都是积极向上的,上述大调性的8 首作品中有6 首都表达我国战士捍卫祖国、不畏艰难的决心,而《小喜鹊》则表达了儿童与喜鹊玩耍的欢乐时光,都以明亮的大调性来表达作品自身的思想感情。《战士们愿珍重》为降A 大调,表达了人民对远赴前线的战士的思念之情。

最后,从作品的乐曲形态来看,这些作品还是较为丰富的。其中包括独唱、合唱及对唱,大部分都为独唱曲目,其中《打铁谣(二部合唱)》是根据《打铁谣》所改编的再创作品。在当时那个时代,我国音乐创作已经可以以多种形态方式来进行创作,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且当时处于战争时代,以音乐作品的形式激发人们心中的爱国信念,也都是应运而生的音乐作品[4]。

3.2 音乐内容中的异同

《草原曲》《打铁谣》《别想它》《新步河》《莫轻视我们的儿童》《打铁谣(二部合唱)》这6 首作品都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所创作的,从它们的歌词中可以明显地体会到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小喜鹊》以小朋友与小喜鹊对话的演唱方式表达了儿童时期天真烂漫的可爱形象;《战士们愿珍重》表达了人民对于远赴前线抗战的士兵的思念之情。而《打铁谣》《草原曲》《别想它》则表达了在抗日战争中我国民众迫切的、复杂的心情[5]。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音乐作品时刻都跟随着时代发展,同时受到历史事件的影响,紧紧伴随着所处社会发展状况,同时表现了中国人民深刻的家国情怀[6]。

4 结语

期刊《音乐知识》创刊两年,所收录的音乐作品与音乐知识较为丰富,每一期都收录了多首自创曲目、国外音乐作品及音乐知识。上述8 首我国所创作的音乐作品,紧贴时代背景,紧跟时代发展,这些抗战音乐不仅在艰难的现实生活中鼓舞了我国抗战士兵,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我国处于战争年代的生活状况。抗战音乐在我国14年的抗战时期中成为我国音乐发展的主心骨,从这些音乐作品中所看到的英勇无畏的抗战士兵、不畏强暴的民族英雄,不仅从侧面说明抗战音乐在所处时代所具有的呼吁性的功能,同时也发挥出抗战音乐的激励作用。中国音乐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音乐源于生活,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出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这也是音乐最大的功效。抗日战争时期,音乐大力弘扬和传播民族精神,实现民族价值,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同样,随着伦理价值观的培育、磨砺和发展,中国新音乐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实现了从学校音乐到抗战音乐的成功转型,创作了大量超越标准和时代的音乐作品。作为抗日民族历史的见证人,音乐具有强大的民族魅力,它不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而且将在未来继续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曲式大调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G大调随想曲
音乐作品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共性写作”时期的非典型曲式中的典型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