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防治

2022-11-04 04:21李安麒矣晨徐红萍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胃肠炎传染性仔猪

李安麒,矣晨,徐红萍

(1.峨山县畜牧兽医中心 云南玉溪 653200;2.峨山县塔甸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兽医办 云南玉溪 653207)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在消化道发病的接触性疾病。健康肉猪在感染上该疾病后,一般的表现为呕吐、脱水、腹泻等方面的症状。养殖场内部的群体饲养过程中,猪的生长周期越短,死亡的概率便会越大,同时该疾病由于症状很普遍,经常会让将其与流行性腹泻发生混淆,致使最佳治疗时机被耽误,导致内部肉猪大批量地死亡。与此同时,养殖的专业知识不充足、防治工作缺少科学性,以及不具备对症的药物,这都让死亡数量大幅提升,给从事该行业的人员带来了严重损失。

1 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病原

传染性胃肠炎病原是属于冠状病毒科的,其会在病体的全身所有器官中分布,例如:体液、排泄物质、肠道组织中。肉猪在感染上该疾病之后,会在十二指肠与空肠等位置大量聚集。该疾病存在一种血清型,并且还与猪血凝型脑髓炎病毒、犬冠状病毒等存在一定关联性。在相应临床上都认为犬、猫是该病毒的主要携带、传播者。

2 传染性胃肠炎诊断

2.1 流行特点

1)传染源。主要传染源便是患病或是携带病毒的肉猪,其在呼吸时排出的气体、鼻腔分泌物质、粪便、乳汁等方面都存在病原体。病原携带体还会对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空气、水源、用具等进行感染。

2)传播途径。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便是身体内部的呼吸道、消化道。健康体患病的主要原因便是与带病体、病猪产生了接触而被感染。与此同时,猫、犬等动物都能够对该病毒进行携带,因此导致健康肉猪间接性得病。

3)流行趋势。传染性胃肠炎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在每年冬季到第二年春季中发病数量、概率都是最高的,1~2 月中是其中的高发时期,夏季出现的可能较小。在疾病发生时间内相对较短的区域中,疾病通常都是依据流行性的特点出现,并且发病的速度较快,仅需要一周的时间便能够蔓延到整个场地中,并让所有的肉猪都发病,在10d 以内,死亡概率能够高达100%,几周之后,其便会消失,已经成年或处于青年时期的猪会产生主动免疫的情况,大多数的病猪在恢复健康之后,会成为病毒的携带体,想要将其完全排除,还需等待两个月的时间,还有一部分甚至要利用3 个月来完全清除。

2.2 病理变化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肉猪体内能够潜伏的时间相对较短,并具备发病较快,具备突然性的特点。肉猪在感染该疾病后的12h内,会出现非常经典的症状,在养殖场中最先发病的,便是抵抗能力更弱的仔猪,其主要症状是突然的呕吐,之后是水样状的腹泻,粪便颜色多为黄、黄白、灰白颜色,气味腥臭,并且在其中还会夹杂着未被完全消化的乳块。生猪在发病之后,还会出现长时间的腹泻,身体重量持续下降,并产生较为明显分的脱水情况,饮水欲望大幅提升。

如果是母猪发病,产生的症状会存在一定不同,部分会停止进食,还有一些会呕吐与腹泻,并在一周时间内恢复正常,在不具备特殊情况时,便不会发生死亡的情况。

2.3 疾病诊断

从临床的角度,可以对传染性胃肠炎的特点、症状进行简单判断,但是想要确定疾病的具体情况,还需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之后依据相应实验室方法来进行状况的判断。在对其诊断的过程中,可以先对病猪的肠道组织进行采集,之后使用倍数较低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如果发现了绒毛变短、弯曲、掉落的情况时,便很有可能是传染性胃肠炎。

3 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与治疗

3.1 预防措施

1)做好消毒。养殖场中肉猪暴发传染性胃肠炎时虽然较为可怕,但是如果能够在日常的饲养工作中,及时发现存在病毒感染的生猪,并对其进行隔离、便不会存在大面积的感染与发病。为此管理人员在每日的工作中,一定要对养殖的群体进行严格检查、全方位监督管控,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存在患病的肉猪,并对其进行治理。

在定期消毒杀菌的工作中,每周开展的次数要超过4 次。在该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消毒药剂,严禁利用气味过大、刺激性较强的种类。正常情况下,可使用20%新鲜石灰水、3%甲醛溶液、1%甲酚皂溶液进行消毒杀菌即可。

2)饲料安全。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还可能存在于饲料中,并在管理人员对肉猪投喂时,通过食道进入体内,依附在相应的器官中。为此养殖人员在对群体进行管控、饲养时,要确保对水槽、食槽等位置开展全面性的消毒,还要在填充饲料之前,对其进行细致的检查,防止被污染的物质被肉猪吃下。与此同时,要确保饲料的养分平衡、充足,以此填补肉猪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需要,只有依据该方式,才能将其免疫力、抗病能力大幅提升,减少该病毒对其产生的危害。

3)优化管理。在预防传染性胃肠炎时,养殖场可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措施来达到目标:①在规模较大的养殖场中,制定出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并对其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细致记载。在管理体系内部主要包括了饲养操作、管控流程、场地清扫、消毒灭菌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养殖措施的使用,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出现的概率;②注重养殖场内部的环境情况,通过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清扫、创建良好的排水系统、按时完成灭菌工作,保障场地内部采光与通风的良好性,来防止由于以上一系列的原因而出现的传染性胃肠炎;③依据肉猪的生长周期,来为其配备出适宜的饲料,禁止喂食发霉、变质的物质,并根据其不同阶段中的需求,来选择适宜的种类进行喂养,防止因为营养不充分、过剩对正常的成长发育产生影响,增加得病的几率。

4)按时接种。在肉猪接种传染性胃肠炎的疫苗之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该疾病的出现概率,尤其是在2 周龄以内的仔猪。在对其进行接种时,要在母猪分娩之前的五周内、前两周中,对母体进行注射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的疫苗。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母猪分娩之前的30d 内,根据母体接种过的疫苗种类,仔猪在体内吸收羊水养分,来产生对该疾病的抵抗力,确保在分娩之后的健康程度。

5)划分隔离。在养殖场内部,管理人员要依据相应的比例数值,来对隔离区进行科学划分,并确保其与正常养殖区域距离100m、拥有良好的通风效果,规范化的排水系统,并且内部还设有良好的消毒装置,例如:红外线消毒装置。以此来保障内部空间会被全面性、多角度地灭菌,以及在肉猪隔离的过程中能定时进行清扫、消毒,并在结束之后进行大面积的消毒杀菌。

3.2 诊治策略

面对传染性胃肠炎时,虽然该疾病不具备相应的特效药,但是在现实疾病治疗的工程中,可通过结合病体的真实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从而将治愈效果改善,降低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治疗工作进行之前,还需对相应区域进行合理消毒,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面对被病毒感染的仔猪时,一定要将其呕吐出的秽物、粪便进行及时清理,并做好良好的消毒工作。呕吐的仔猪可通过进行肌肉注射5mL 左右的VB,2 次/d,连续进行3d 便能得到一定改善;面对食欲减退的肉猪时,要进行液体的补充,可通过口服的葡萄糖溶液来改善情况;生长时间为一周龄以上的仔猪,可用10%恩诺沙星10mL、80 万IU 的庆大霉素、100mL 生理盐水,来结合当前幼崽的体重情况进行灌服,1 次/d,连续使用3d,可以得到一定改善。幼崽在断奶之后,要及时注射头孢噻呋1mL/头;面对腹泻情况较为严重的仔猪,可口服2g 鞣酸蛋白、10g 活性炭,与0.5g 的蛋白酶、1mL 稀释盐酸,来达到健脾的目标,在连续使用2d 之后,便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4 总结

综上所述,猪所感染的传染性胃肠炎在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并且还呈现出了不断恶化的趋势,为此要对其具体症状诊断要点进行充分了解,之后科学诊治。通过对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病原、疾病诊断、疾病防治进行细致分析后,了解到在当前养殖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强化对传染性胃肠炎的认知,之后依据合理的措施,来对疾病进行合理治疗,减少养殖人员的经济损失,促进行业内长久发展。

猜你喜欢
胃肠炎传染性仔猪
浅析导致断乳前仔猪死亡的因素
中药封包在急诊老年急性胃肠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浅析小儿急性胃肠炎的优质护理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
Kindness Is Contagious
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
农村集贸市场2016年10月仔猪价格
苹果汁治疗儿童胃肠炎治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