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印台区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2022-11-04 04:21王慧慧王素云郭新锋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畜牧

王慧慧,王素云,郭新锋

(1.铜川市印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陕西铜川 727007;2.铜川市耀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陕西铜川 727100;3.铜川市宜君县太安镇人民政府 陕西铜川 727007)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危害巨大。随着近年来印台区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牲畜调运频繁,人间和畜间病例持续上升,各种矛盾凸显,笔者根据印台区近年来畜间布病防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一些防治策略,仅供参考。

1 布鲁氏菌病简介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易感动物是羊、牛、猪等,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1.1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①直接接触病畜或者间接接触其排泄物、娩出物、垫草等通过皮肤黏膜(尤其是伤口)或者眼结膜而感染,是养殖场兽医或者饲养人员感染的主要途径;②使用了污染的食品、生乳等而通过消化道感染,是消费者感染的主要途径(尤其是近年来,印台区牵羊卖奶屡禁不止,导致通过消化道感染的病例逐年上升);③病菌在污染的环境中形成气溶胶,经过呼吸道而感染,是养殖场(户)工作人员或兽医实验室检测人员感染的主要途径。

1.2 布鲁氏菌病危害

①患病畜的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显著下降,母畜流产、空胎,公畜睾丸炎、附睾炎等多发,影响品种改良,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②可感染人,患病后难以痊愈,常年病痛折磨,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严重影响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2 印台区地形地貌

印台区为黄土覆盖的丘陵山地,山、川、塬、梁、峁、沟均有分布,山峦纵横,沟壑相间,梁峁交错,根据印台区地形地貌特点,加之家畜养殖的地理分布特点,印台区动物疫病尤其是布鲁氏菌病防控难度大,任务重。

3 印台区畜间布病检测现状

截至2021 年12 月30 日统计,印台区牛存栏1,830 头(其中奶牛370 头、肉牛1,460 头),羊存栏8,558 只(其中奶羊228 只、肉羊8,330 只),2021 采集牛羊血样3,108 份,其中奶牛248 份,肉牛77 份,羊2,781 份、猪1 份、犬1 份。经兽医实验室布病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3,108 份,其中布鲁氏菌病阳性羊样品83 份、牛样品4 份,检出的布病阳性牛羊均进行了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根据摸底排查和兽医实验室检测数据显示,布鲁氏菌病在印台区污染面较广,未来布鲁氏菌病防控之路任重而道远。

4 存在问题

1)养殖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笔者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印台区牛羊产业规模化程度较低,其关键因素是由于养殖者没有畜牧兽医专业基础,入职门槛较低,盲目投资,扩大经营,对行业风险,疫病风险,缺乏系统、专业的认识。对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只是通过政府碎片化业务培训、宣传资料和网络等略知一二,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没有与具体的养殖、疫病防控结合起来,学习只是流于表面,没有真正起到理论支撑实际,专业带来经济效益增长的效果。

2)全区牛、羊养殖量偏小,良种率偏低,规模化程度不高,管理粗放,大部分养殖户(尤其是金锁关镇、广阳镇等)还是靠半舍饲、半放牧的方式进行养殖。养殖场没有聘请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导致“动物疫病防控七项工程建设”滞后,畜禽调运、隔离、消毒、程序化免疫、疫病监测、疫情预测、病死畜禽处置等形同虚设,养殖档案等未建立,没有形成合理化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养殖者对全省布病发生现状没有清晰认识,盲目相信网络等诱惑性低价,没有正规调运手续,盲目从布病多发区县调入,导致布病传播,甚至人感染布病,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3)畜间布病防控需要逐年大量采样、检测、扑杀,从而达到逐年净化的目的,需要大量的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做支撑,需要从养殖场户、村级防疫员、镇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到区县兽医实验室检测人员一个完整的专业体系才能完成。①印台区因为基层兽医体系改革,专业人员流失严重,导致全区9 个镇、街道,只有4 个专业人员,官方兽医更少,导致调运监管顾此失彼;②村级防疫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加之待遇低下,青黄不接,有的镇街道甚至一个村级防疫员都没有,加之印台区属于山区,养殖分散,采样难度大;③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属于高风险人群,而印台区的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又未兑现到位,职业风险高而待遇低下,严重挫伤了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布病采样、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巡视、兽医实验室检测等工作的有效开展。

4)布鲁氏菌病防控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医)、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家单位相互协作,群防群控,需要织密防控网,从畜禽调运监管、养殖者健康监测、畜禽采样检测等各个环节入手,严防严控,逐年净化布鲁氏菌病,创造清静无疫的养殖环境。而养殖者盲目无证调运、阻挠采样检测、免疫不到位等情况依然存在,畜禽布病多发,人间病例持续增长,使得布鲁氏菌病防控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5 建议

1)大力发展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产业化、品牌化养殖是未来家畜养殖业发展的方向,根据印台区家畜养殖特点,应该借鉴印台区蛋鸡产业联盟的做法,以联盟的方法推广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养殖模式,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开展“动物疫病防控七项工程建设”,从畜禽调运、隔离、消毒、程序化免疫、疫病监测、疫情预测、病死畜禽处置等方面逐一规范,各个养殖企业形成合力,并逐步带动农户,提升印台区家畜养殖业的品牌效应。通过逐年改进、改善、改良,提升印台区家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乳、肉产品。印台区应该采取办培训班、组织宣传队伍、建立科技人员联大户制度等形式,对养殖户广泛开展面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户畜牧兽医相关知识的掌握的程度,用现代化的养殖理念、养殖知识、养殖方法指导实际生产,带动更多的养殖户走上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道路,从而逐步用规模代替小作坊,用标准代替粗放,用程序化代替盲目,逐年大量采样、检测、扑杀,从而逐步消灭,净化布鲁氏菌病,提升养殖效益。

2)动物卫生监督所从源头上把好牲畜调运关,加强检疫申报制度,保证应检必检,防止漏检谎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一年两次采样检测普筛和重点群随时采样检测的机制,并对病畜及时扑杀并无害化处理,逐年净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医)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对重点人群加强监测,畜牧与卫生部门及时互通疫情,互相协作。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牲畜交易市场管理。总之,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不单是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系统的事情,必须靠政府支持、多部门协作、养殖户配合等多方面、多层次共同构成全方位防线。

3)近年来,养殖量逐年增大,人畜共患病愈加复杂,传播途径愈加宽泛,从业风险持续增大,政府职能部门能真正关注畜牧兽医从业者,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关注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兑现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提高待遇,提升行业自信,社会认可,让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待遇得到平衡,进一步吸引专业人员加入,加快推进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整合现有资源,建立良好的畜牧兽医新秩序和结构合理的畜牧兽医队伍,理顺体制,明确职责,积极改善人员待遇,切实保证这支队伍的稳定。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指导生产,促进印台区畜牧业健康、稳定、快速向前发展,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4)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年初应该召开专题部署工作会,加大培训力度,要求业务人员逐场逐户摸排,查阅免疫档案及工作记录,为保证数据的真实、详实、具体,要求镇街道官方兽医、畜主、防疫人员、摸底人员四方签字盖章方为有效,保证应检必检,防止漏检而导致布鲁氏菌病传播蔓延。

5)强化采样检测,春秋两季应该仔细摸排,建立档案、台账,对全区调入、新增、淘汰、免疫等情况记录在册,保证采样检测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对新增,奶畜等一年两次采样检测,检测采用虎红平板试验初筛和试管凝集试验定性的方法进行,对检出的布鲁氏菌病阳性畜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防止养殖者对阳性畜倒卖等,从而造成布鲁氏菌病扩散蔓延。同时加强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报告、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台账建立完善,做到档案清晰、完整,为全区布鲁氏菌病进一步防控净化提供技术支持。

6)加大经费支持: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培训、血样采集、购买检测试剂、人员防护、阳性畜扑杀等费用均需要财政经费支持,所以通过多渠道申请经费,从而保证印台区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净化工作有序开展。

7)多措并举,加大宣传,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发放告知书、开展宣传咨询等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介全面普及布病防治知识,科学引导养殖场(户)健康养殖,提高公众防范意识,同时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严防人员感染,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畜牧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2020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隐蔽而凶险, 布鲁氏菌病缘何又“抬头”
浅谈家畜布鲁氏杆菌防治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2020年全国畜牧兽医期刊征订目录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蕉坝乡山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