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鲁氏菌病的病因与防控

2022-11-04 04:21高武成刘欢欢彭钰杨艳张志乾丁忠杰胡凤娜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布鲁氏菌患病羊群

高武成,刘欢欢,彭钰,杨艳,张志乾,丁忠杰,胡凤娜

(甘肃省华池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甘肃庆阳 745600)

布鲁氏菌病又被称为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多种家畜群体当中牛、羊、猪易感性最强,人类通过接触这类患病动物也可以感染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病的一个典型临床特征是引发生殖器官和胎膜出现炎症病变,造成严重的繁殖障碍,妊娠阶段的母羊还会出现流产、不孕不育和各种局灶性的坏死病灶。做好布鲁氏菌病的针对性防控工作,是保证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维护广大消费者身心健康和社会公共秩序安全的重要内容。由于布鲁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寄生渠道十分特殊,涉及的防控工作任务较大,执行难度较高,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和协作,如此才能够达到协同配合协同治疗的目的。

1 流行特点

布鲁氏菌在羊养殖领域的流行范围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我国放牧地区曾一度流行该种疾病,在全国各地的羊养殖助产区也呈现出散发流行的态势。近些年,我国加强了对布鲁氏菌病的净化力度,通过多年持续性的检疫检验,淘汰阳性动物,使得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率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但近年来通过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些放牧地区和养殖较为广泛的地区,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率逐渐上升,需要引起各级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布鲁氏菌除了威胁羊之外,还可以威胁其他牲畜类动物和人类,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患病动物因为会表现出严重的不孕不育、流产、产下死胎僵尸,造成繁殖能力显著下降,生产效率降低,养殖周期变长。人感染该种疾病之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容易转变成慢性布鲁氏菌病,影响到人类的生育机能和身体健康。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当中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抵抗能力相对较强,患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病死羊的脏器组织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当中均会携带有大量的布鲁氏菌,能够在污染的脏器组织当中存活4 个月以上,干燥的土壤环境当中能够存活两个月以上,毛皮当中能够存活3~4个月。阳光强烈照射、消毒药品作用不利于布鲁氏菌的繁殖生长。温度60℃30min,80~95℃5min 就可以将其杀死。多种消毒的药物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灭活处理。这些年通过对布鲁氏菌病的理化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能够发现该种疾病能够对多种牲畜动物和人类产生致病力,对绵羊、山羊、牛、人等动物的致病性相对较强,其他家畜以及野生动物也会受到感染,但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相对较为轻微。发病羊、带菌羊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种公羊睾丸萎缩坏死之后,精液当中也会携带有大量的布鲁氏菌,可以通过消化道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以及吸血昆虫交配等途径进行传播感染。该类疾病发生流行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典型的季节性,一般以春季开始流行,夏季会达到发病高峰期,进入秋季之后发病率逐渐下降,冬季很少出现。放牧地区要明显高于农牧地区,西北地区的发病率要明显高于西南地区。

2 发病原因

2.1 养殖户的疫病防控认知不到位

加强疫病防控是防范羊布鲁氏菌病这类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当前基层地区的很多农牧民群众在发展羊养殖产业过程中盲目的扩大养殖规模,不注重做好羊群身体健康的有效检查,很多羊群经常存在隐性感染或者慢性感染,外在不会表现出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但是身体抵抗能力逐渐下降,一旦受到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就会使得病原快速传播蔓延,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给疾病的诊断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对于受到布鲁氏菌病威胁的养殖场或者发生过布鲁氏菌病的养殖场,一般要做好针对性的免疫接种工作,但是很多养殖户由于对布鲁氏菌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经常会阻挠防疫人员开展免疫接种或者逃避免疫接种,羊群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够及时识别隐性感染羊,从而造成了像羊布鲁氏菌病这类人畜共患创造性疾病在养殖场中周期性的传播流行。

2.2 养殖管理不科学

做好养殖管理工作是提升羊群身体抵抗能力,有效防控羊布鲁氏菌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措施。当前很多养殖户在发展羊养殖产业过程中,只注重扩大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数量,并没有结合养殖场的承载能力,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调控养殖场的内部环境。普遍表现为养殖密度相对较大,不同来源不同年龄的羊群在同一个圈舍当中混合养殖。这一养殖模式之下很容易造成疫情的交叉传播感染。此外,在羊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一直坚持放牧的养殖管理模式,虽然能够降低养殖成本,但是由于牧草的供给存在较大的季节性,进入冬春季节之后牧草大量枯萎,营养价值变差,羊群身体瘦弱,抵抗能力下降,一旦受到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突然发生变化,饲料突然更换将会引发羊群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身体抗病能力降低,从而给布鲁氏菌病的传播流行提供了条件。

2.3 引种不科学

当前基层政府部门为了更好的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当地的畜牧养殖产业,积极引导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和集约化养殖。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养殖户就需要从外地引进羊群,但在引种过程中并没有落实流行病学调查,没有掌握引种养殖场的疫苗免疫接种现状和羊群的抗体水平,随意从外地引种。引进的羊群个头大小不一,品种特征不明显,抵抗能力相对较差,普遍存在隐性感染或者慢性感染的现象,这些羊群到达养殖场之后,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封锁隔离和针对性的抗体水平监测和疫苗免疫接种,与原有的羊群立即混合养殖,造成新型的病原在养殖场当中快速传播蔓延。

3 临床表现

羊布鲁氏菌病主要对繁殖阶段的羊群造成严重危害,没有达到繁殖阶段的青年羊和羔羊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强。羊受到布鲁氏菌病侵染之后,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会向外排出致病原。发病羊主要以妊娠母羊和种公羊为主。母羊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的3~4 个月,以初产羊和新发病地区的流产率最高。有个别患病羊在流产之前表现为食欲减退,在圈舍当中长时间卧地不起,不愿意外出,阴户出现炎症病变,引发阴道炎,从阴道当中持续排出黏液性或者血样的分泌物,然后突然出现流产现象。种公羊受到布鲁氏菌感染之后,经常会引发睾丸炎或者附睾炎,睾丸逐渐红肿胀痛,初期外观有明显的光泽,有一定的热感,触摸疼痛,患病羊拒绝触碰,随后睾丸逐渐萎缩,失去疼痛感觉。

4 防控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传播范围极广,对人畜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在防控措施上一般不对患病羊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应该及时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并且要做好整个羊群的反复净化处理工作,如此才能够将病情控制住,避免病情周期性的流行传播。

4.1 加强对羊布鲁氏菌病的有效净化处理

受威胁地区的养殖场以及发病的养殖场,在处理好患病羊群和病死羊群之后,易感染动物在每三个月左右进行一次全面的布鲁氏菌病血清检测,检测出阳性羊之后,应该在严格落实环境清理和卫生消毒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扑杀无害化处理制度,直到整个羊群连续三次以上检测全部为阴性才能够表示净化完全。连年检测无阳性羊群,也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布鲁氏菌病的针对性监测。

4.2 强化消毒隔离

在对羊群进行净化和紧急处理过程中,对于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了布鲁氏菌阳性反应的羊群,应该及时实施隔离,禁止与健康羊群和其他动物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并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防止疫情的进一步传播蔓延。污染羊群的所有羔羊应该投喂健康羊群的奶制品或者消毒的乳制品,羔羊在断奶之后分别设置培育群,每间隔三个月对羔羊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连续一年检测成为阴性的可以将其作为健康羊群转入到健康养殖圈舍当中。杜绝污染物以及患病羊群与清洁地区的羊群接触。人员来往、饲养管理用具的使用、牧区放牧和水源的管理都需要严格控制。

4.3 免疫接种

对于西北地区受到布鲁氏菌病威胁较为严重的应该做好针对性的免疫接种,未发病的养殖场一般不能够采用布鲁氏菌病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受威胁的养殖场,已经发病的养殖场应该对健康羊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选择使用牛羊布鲁氏菌病专用的疫苗,进行妥善有效地免疫接种,保障免疫接种剂量达标,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性的抗体。

5 结语

综上所述,羊布鲁氏菌病是养殖领域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类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属于国家二类动物疫病,目前该种疾病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发病地区或者受威胁的地区只能够进行疫苗免疫接种防范。养殖场一旦受到该种疾病威胁之后,应该立即将病情上报,由官方兽医人员对病情作出有效的诊断,及时扑杀患病羊,处理患病羊,加强环境的有效清理和卫生消毒,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另外在日常养殖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流行病学的调查,掌握该种疾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特征,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猜你喜欢
布鲁氏菌患病羊群
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分析
隐蔽而凶险, 布鲁氏菌病缘何又“抬头”
浅谈家畜布鲁氏杆菌防治
盐窝镇:组织代表视察布鲁氏菌病防控情况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的未来
不止一个
蕉坝乡山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