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殖条件下家禽腺肌胃炎的预防和治疗分析

2022-11-04 04:21陈江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垫料雏鸡鸡群

陈江

(青州市畜牧业发展中心 山东潍坊 262550)

1 鸡腺肌胃炎概述

鸡腺肌胃炎主要发生于种鸡养殖中,肉鸡也有发生。本病主要发生于种禽仔鸡和商品肉用仔鸡。鸡只单独发病时死亡较低,但是传染性高,一开始发病少,但随着天数增加会呈现出几何指数倍增长,甚至有区域发病的情况。本病的发生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会发生,天气越热发病率就越高。发病严重程度与发病日龄也密切相关,发病日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症状也就越严重。1 日龄发病的鸡,3 日龄时即可见生长受抑制;7 日龄时受感染的鸡,发病率会相应减少,但是会出现采食率下降,肠道未消化的饲料增多,饲料转化率低等情况;成年鸡的发病程度轻于雏鸡;蛋种鸡一般表现为采食量下降,逆羽和炸毛,萎靡不振,产蛋率下降。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粪便,经消化道感染。本病在一个鸡场或地区一旦发生则很难彻底消灭,因其既能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播,一般来说同一片地区所使用的都是同一商家的垫料和饲料,容易造成横向传播。如果是长期的阴雨天气,同一片场区采用的都是同一个水源也会导致大范围的发病。另外该病发生率与管理水平也呈正相关,管理严格,经常清理饲料、垫料、饮水水线则可以明显降低发病率。

2 发病的原因及症状

2.1 发病原因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鸡群发病原因主要会有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鸡苗因素最主要是先天性、种源性问题。鸡网状组织内皮增生症在种上表现为不表现性状,可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由父母代鸡传递给下一代雏鸡而发病,一般不要选择有发病史的育雏场进雏。当新到的雏鸡出现腺胃水肿、出血的,则患腺肌胃炎的几率较高。种鸡通过垂直传播将病毒传递给雏鸡,导致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继发感染,造成鸡群发病率升高,成活率降低,从而使一个栋舍甚至整个场区发病。

2)饲养管理一方面是鸡舍湿度、温度差距过大。例如昼夜温差、湿帘降温,或员工忘记关闭门窗导致温度过低,使鸡群受凉。湿度过大,温差大等会影响鸡群采食,导致饲料转化率低,降低鸡群免疫力,极易造成鸡群发病,还可能会造成鸡群精神变差,活动率降低,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引起家禽代谢失常,发生肌胃黏膜粘连,肌胃糜烂进而导致鸡群死亡。另一方面是鸡饮用水源不干净,水线乳头消毒不彻底,饮水水位不够,特别是通过饮水进行免疫的效果大打折扣,免疫缺失或者效果不彻底均会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拉稀等而造成鸡群发病。

3)饲料方面主要是从饲料厂运输至鸡场时间过长,特别是阴雨天空气湿度过大导致饲料发霉。鸡在采食霉变饲料后容易导致内脏发生病变,表现为消化不良、拉稀,同时造成鸡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病原体继发感染,特别是变异传支、新城疫、大肠杆菌等的继发感染率较高。

2.2 发病症状

患有腺肌胃炎的鸡采食量会低,剖检肠道可见未消化饲料,饲料转换率低。有的病鸡嗉囊内有积液,用手指弹会有空气的响声,夜间在鸡大群内可听见有呼噜声,采食时病鸡萎靡不振,呆立,毛发有逆羽或炸毛。

病鸡食欲减退,粪便呈黄色细软条状,呈烂胡萝卜样,个别排棕红色至黑色稀便,解剖时味道巨臭刺鼻。

2.3 发病过程

1)消化不良阶段剖检可见没有成型的鸡粪和粪水,和未消化的稻壳。

2)肠炎阶段主要表现在粪黏稠,盲肠、回肠肿大充气,个别还有红色粪便。

3)肠毒阶段病情中后期出现西红柿状、烂肉状粪便,常常突然出现大批量鸡群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4)腺肌胃炎阶段腺肌胃肿大溃烂,解剖可见肌胃、腺胃肿大,有溃烂口。

3 临床发病诱因

一般认为病原是霉菌毒素所致。有些养鸡场每次添加新料都不净槽,在料槽内尚有残余剩料或者潮湿发霉饲料情况下依然直接把新料倒在剩料上面,每天堆积致使底层饲料长期未清洁干净引发霉变,一旦进入鸡体内就会可能会导致鸡群发病。特别是饲料中玉米作为能量饲料不可或缺,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及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霉菌滋生,因此饲料发生霉变的几率非常高。鸡群长期采食这类饲料会出现慢性霉菌毒素蓄积,导致霉菌毒素慢性中毒。

4 预防和治疗

4.1 预防措施

对于先天性的腺肌胃炎,最好的方式是提前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减少淘汰率。第一是用药时注意疫苗的合理使用。第二是要控制霉菌,防止饲料霉变,注意通风和及时更换垫料。第三是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环境卫生,饲料采食情况和稻壳垫料的更换,饲养密度要适宜,鸡舍注意通风及时排除废气。另外在饲养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自产自销,不串舍,不进入到其他舍内走动,做好一舍一人,从而防止疾病的相互交叉传播,如果必须要进行相应的品种引进工作,则一定要了解对方禽场禽病发病状况,做到无病引种。

1)日常管理确认饲料厂产料的时间,不使用过期饲料,饮用水源注意细菌含量检测,不得超标,垫料要及时更换,鸡舍温度温差要实现缓慢控制,可以逐渐减少或增加。另外要注意员工理论知识的学习,普及好各种常用饲养管理技术。

2)饲养管理合理密度饲养,严把玉米质量关,注意及时检查料仓,不可残存发霉变质的饲料,根据饲料及原料状态适时适量添加脱霉剂。在育雏阶段,喂料和饮水尽量少喂勤添,每次加料前都要把剩料清出。雏鸡到舍后饲养员应及时监督饲料播撒情况,第1 天最好能饲喂6~8 次,最低4~6 次以上,可以保证提高雏鸡饱食度,增加成活率和减少残鸡。每次添加饲料1~1.5g/只鸡,育雏的前2 周每日的饲喂次数在3~4 次及以上,尽量多驱赶鸡群让他们活动起来,多饮水,多吃料,能有效减少残鸡的出现。药物治疗,根据鸡群发病情况选择合适的中兽药和抗生素,如健鸡散、白头翁散等。选择质量可靠的鸡苗及疫苗厂家,最好是集团长期合作的育雏场和疫苗厂(新城疫弱毒苗、新支二联弱毒苗)。

3)各阶段消化不良阶段主要是通过健胃药物+青霉素组合用药来保证成活率。肠炎阶段主要是肠炎药+新霉素组合用药来降低淘汰率。腺肌胃炎阶段主要是3%~5%葡萄糖,肠炎药物+腺胃炎药物+霉菌药组合用药。尽量使用多价疫苗,效果会更有效。

4.2 治疗措施

本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此疾病的时候,可以采用易于消化的饲料,配方设计上可以采用更均衡的营养配比,使其更易吸收,减小对肠胃消化系统的负担。在喂食的时候,日常家禽饮水时可以人工添加适量的盐水用来消毒或者调节肠胃的pH 值,清理肠道之后,也要对胃肠功能进行调整,比如用青霉素等相关药物减少炎症及关联病症的发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去除病因病根,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在治疗和预防此疾病的时候,中西医治疗均可,但在治疗时,建议搭配盐水共同服用,这样除了治疗病症之外,还可以对肠道起到平衡PH 值消毒杀菌的功能。另外,在禽的饲料中也可以添加一些大蒜粉来进行杀菌,大蒜的气味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其含有的大蒜素可以提高禽肠胃内酶菌的活性,从而达到提高治疗禽的消化疾病的作用。此病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肠便秘,这种情况是由于饮食中水分含量的缺乏及肠道肌肉群运动缓慢,导致食物积聚在肠道内体内的水分被重复吸收,从而导致肠道阻塞的情况,常常会导致饲料转换率低,造成浪费和大量死亡,因此需要特别对鸡群进行观察。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准确的诊断,判断是特殊型还是普通型,如果是普通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尽快让其回归鸡禽群,如果是特殊型,需要进行隔离,观察其体貌特征和发病情况,严重者直接淘汰,若不严重且治疗成本较低的话,可以进行相应的治疗,但要做好相应的防疫防控工作,以防疾病造成传播以及对禽舍造成污染。

5 总结

总的来说鸡腺肌胃炎防控主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育雏场的选择,尽量不去选择父母代有这类疾病的育雏场,雏鸡从出生就有可能遗传到了患病父母代种鸡的遗传病从而先天患有鸡腺肌胃炎,这种一般无法通过后期的管理来解决只能看鸡群抵抗力和药物的管用程度;第二个方面就是看后期管理方式,管理的好鸡群发病率就低,空舍期棚架、稻壳、鸡舍冲刷、场区水源的净化等;鸡舍棚架一般是好多批鸡使用同一批棚架,不会换新,所以棚架不消毒干净就可能会残留有上一批鸡的细菌从而导致下一批小鸡感染上上一批鸡相同的疾病。一般使用10%氢氧化钠热溶液浸泡7d 彻底消灭细菌的增生,后期还要加强对饲料的监管力度,严查饲料霉变情况,稻壳垫料及时更换,舍内空气流通和温湿度调控,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控制传染源。

猜你喜欢
垫料雏鸡鸡群
如何提高雏鸡成活率
浅析鹅发酵床养殖模式
木屑垫料和牛粪垫料对奶牛泌乳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画里有话
试论鸡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鸡场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鸡群日常的观察与应对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鸡舍垫料管理技术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