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猪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2022-11-04 04:21刘茂娟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耳病病猪猪舍

刘茂娟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张庄畜牧兽医站 山东临沂 276309)

生猪作为一种杂食性动物,具有易于养殖且对生长环境要求低的特点。虽然养殖户养殖生猪获得了极高的经济收益,但是由于农村养殖户受到自身养殖技术掌握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生猪疾病的发生率,对养殖户经济收益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养殖户在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时,切实做好疫苗接种的工作,避免因为生猪养殖过程中,疫苗接种环节出现问题,增加生猪疾病预防工作的难度,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1 农村养猪常见病预防和治疗

1.1 猪流行性感冒

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流行性感冒,实际上就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如果生猪感染了此类疾病,病猪就会出现体温升高、发热、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尿液变黄、粪便干燥等症状。由于流行性感冒具有发病迅速、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所以养殖户在预防此类疾病时,应该在流感高发季节前做好猪流行性感冒预防的相关工作,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同时加强猪舍日常管理工作的力度,保证猪舍内空气的流通、干燥清新,将猪舍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严格按照要求开展猪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增强猪的抗病能力,避免因为日常管理环节出现疏漏,导致生猪养殖过程中猪流行性感冒的发生,影响养殖户的生猪养殖经济收益。

1.2 仔猪腹泻

细菌、寄生虫、病毒、饲料管理、应激等因素是导致仔猪腹泻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仔猪腹泻具有发病原因多且复杂程度高的特点。虽然仔猪腹泻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但是由于冬季温差较大,因此冬季也是腹泻病发病率最高的季节。如果仔猪发生腹泻病后,就会出现拉稀、食欲减退、体弱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状,养殖户在防治仔猪腹泻病时,应该严格按照生猪养殖的要求,为仔猪提供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仔猪抗病能力的有效提升。此外,养殖户在日常饲喂过程中,还应采取在饲料中添加消化酶或微生态制剂的方式,改善仔猪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才能在有效增强仔猪消耗吸收能力的前提下,提高仔猪体质,加快仔猪生长的速度。根据生猪健康养殖的要求,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工作的力度,建设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干燥、阳光充足且保暖效果良好的仔猪猪舍,在仔猪饲喂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增强仔猪病毒抵抗的能力和水平,不仅有效降低了仔猪腹泻病的发病率,而且满足了仔猪健康生长的要求,提高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1.3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性强的人畜共患病,此类病菌通过空气传播的方式感染生猪,由于此类病毒具有潜伏期较短的特点,一般猪感染后1~3d 即会出现明显症状,其作为一种传染性强、发病快且死亡率高的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生猪养殖过程中发生了链球菌病,病猪身体不仅会出现高烧症状、食欲减退以及粪便干燥的症状,一般情况下,病猪发病后的2~3d 后就会出现死亡的情况。养殖户在预防此类疾病时,应该通过增加饲料种类的方式,为生猪提供充足的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优质蛋白质饲料,才能在确保生猪日常营养均衡的同时,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猪养殖饲料管理策略,及时清理圈舍中的粪便污水,定期的进行圈舍的消毒工作,保证圈舍内空气的流通和猪舍温度,尽可能的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率,降低猪链球菌的发病率。此外,养殖户在日常养殖过程中,还应及时做好猪链球菌灭活疫苗的接种工作,针对1 月龄的仔猪应该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1mL疫苗,并在两周后进行第二次接种,针对成年仔猪则应该按照每年春秋两次免疫注射的方式注射猪链球菌灭活疫苗。养殖户在饲喂过程中,可在饲料中添加具有抗菌作用的中兽药或微生态制剂增强生猪的抗病能力。

1.4 猪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也就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猪蓝耳病,猪蓝耳病作为一种接触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生猪的呼吸道、皮肤或胎盘等传播和感染。生猪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猪蓝耳病后,病猪就会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猪耳部发紫、皮下出现蓝紫色血斑等症状。处于妊娠期的母猪则会因为感染猪蓝耳病出现繁殖障碍、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等症状。由于各个年龄段的猪在生长过程中都有可能感染猪蓝耳病,再加上该疾病的死亡率极高,所以养殖户在防治此类疾病时,应该针对发病病猪,采取降温、解毒、消炎等方式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定期的进行圈舍的消毒和清洁工作,清理圈舍中的粪污,保证圈舍的通风干燥,才能有效降低生猪养殖过程中猪蓝耳病的发病率。

1.5 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是一种由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引发的传染性疾病。猪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是导致萎缩性鼻炎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此类病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其对于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养殖户在生猪发生此类疾病后,使用常规消毒剂即可将其杀灭。一般情况下,该疾病发生于3~4 周龄的仔猪,随着生猪年龄的增长,疾病的感染率也随之下降。病猪在感染此类疾病后,往往会出现打喷嚏、呼吸不畅、食欲下降且鼻孔中流出浆液型分泌物的情况。随着病猪感染时间达到2~3 个月后,病猪就会出现鼻甲骨与梁骨萎缩变形的问题。病猪在感染后体温变化不明显,且很少会引起病猪死亡的情况,针对病情较轻的病猪,养殖户只需采取提高饲养管理措施的方式,加快病猪的自愈速度,如果病情较为严重且引发继发性感染问题,病猪就会因为出现胸膜肺炎、猪喘气病等其他呼吸道疾病,导致病猪出现死亡的问题。养殖户在遇到此类疾病时,应该采取为仔猪接种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佐剂的方式予以防治,按照种公猪每年猪舍2 次疫苗、后备母猪配种前接种2 次疫苗,每次接种间隔时间为3~4 周,妊娠期的母猪应在分娩前5周接种加强疫苗。目前,养殖户在治疗此类疾病时常用的药物主要以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抗菌素药物为主。此外,养殖户如果发现猪群中的发病数量较多时,应该及时采取拌料给药的方式,将药物添加至生猪的饲料中,从而达到增强生猪免疫力的目的。

2 农村常见猪病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对生猪的日常管理

生猪日常管理是生猪养殖的重要工作内容,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根据养殖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生猪养殖计划,将猪场建设在远离人口密集区域的位置。做好猪舍的通风与光照工作,禁止非养殖场人员进入养殖场,定期开展猪舍粪污的清理工作,清除生猪排泄物与饲料残渣,保证生猪摄入营养物质的均衡性,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

2.2 定期接种疫苗

疫苗是生猪养殖过程中最常用的疾病防治方式,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该选择疾病防治效果好且质量优良的疫苗,在生猪生长的各个阶段为生猪接种疫苗。比如,针对刚出生的仔猪,养殖户应该及时注射伪狂犬病活疫苗。对于出生满一个月的仔猪,则应该注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根据本地区养殖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与疫情防疫部门沟通,做好生猪疫苗接种的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疫苗疾病预防效果的有效提升。

2.3 消毒预防工作

养殖户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根据本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定期进行猪舍的消毒工作,避免因为猪舍内病毒消杀环节出现问题,导致猪群发生传染性疾病。由于夏季温度较高适合各种细菌的生长,所以养殖人员应该提高夏季猪舍病毒消毒的频率,避免因为猪舍内细菌感染情况的发生,导致生猪感染疾病。此外,冬季天气寒冷且温度较低,生猪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风寒症状,对此,养殖户应该制定完善的猪舍保温保暖措施,降低生猪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促进养殖户经济收益的有效提升。

2.4 喂养环节的预防

养殖户在生猪饲喂过程中,应该选择营养丰富的饲料,按照本地区季节气候变化特点以及生猪各个生长阶段的要求,合理调整饲料的配比,根据生猪养殖的要求,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减少黄曲霉素的摄入量。农村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经常将剩菜作为生猪喂养的饲料,由于剩余饭菜中残留大量的病菌,生猪长期食用剩饭剩菜难免会感染各种病菌。所以,养殖户在饲喂生猪时,应该避免使用剩菜饲喂,而是应该严格按照生猪养殖的操作规范饲喂,保证生猪饮食的清洁干净,才能达到有效降低疾病感染率的目的。

3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生猪养殖户因为受到投入资金有限、养殖经验不足且未接受专业养殖技术培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村的养殖户在生猪发生疾病后都出现了疾病防控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农村生猪养殖户生猪养殖和疾病预防技术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才能在有效降低生猪疾病感染率的基础上,促进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耳病病猪猪舍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试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基于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分析
冬季养猪高效管理要点
中西药结合治疗猪高热病的临床观察
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治疗
猪蓝耳病发病的特点及防治
复方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对猪支原体肺炎的作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