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操作要点

2022-11-04 04:21刘曦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7期
关键词:消化率菌剂籽粒

刘曦

(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 太原 030024)

当前,全株玉米青贮在养牛行业已完全普及,泌乳牛每天每头的采食量平均在20~30kg。全株玉米制作青贮饲料是将全株玉米切碎密封,在厌氧条件下,利用乳酸菌发酵将玉米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转变成乳酸,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便抑制有害菌生长,这样就可以将全株玉米的养分长时间保存下来。它不仅能够有效保存全株玉米青绿时的养分,还能保持全株青玉米营养多汁的特性,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优质粗饲料。全株玉米裹包青贮是利用裹包机械对切碎的全株玉米完成青贮的方法,是在传统青贮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饲草料青贮技术。现今,玉米青贮存在三个主要问题:①收获时间较早,使得干物质、淀粉含量低;②对玉米品种的选择侧重产量忽视质量,一般牧场自己不进行种植,对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缺乏专业知识,担心种植合作者的产量无法保证,不敢对玉米品种有要求,而种植户更倾向于选择高产量的品种,能满足牧场最低质量要求即可;③青贮制作收获工艺中,压窖密度有待提高。

裹包青贮除了具有与传统青贮一样,可长期保存、质地柔软、具有酸甜清香味、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营养成分损失少等优点外,更具有干物质损失少,时间、地点限制小的特点。另外,存放也不受地点的限制。与其他青贮方式相比,裹包青贮具有单包重量小,饲喂多少开封多少的特点,所以基本不存在二次发酵的现象。此外裹包青贮的运输和使用都比较方便,有利于商品化,这对于促进青贮加工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裹包前的准备

1.1 设备的准备

穿戴反光服对设备进行清理、检查、保养,对上料斗内和设备下面发热、发霉、污染的原料进行清理,对盛放菌剂的容器进行检查清理,并按计划裹包数量严格按说明书溶解菌剂。

1.2 场地的准备

对裹包场地进行清扫整理,内、外膜堆放有序,垃圾放到指定地点;对码包场地进行检查整理,对场地内的尖锐物品或者低洼不平的地方进行整理;施画放包区域,预留夹包机通道,放置警示路障,必要时拉好警戒线。

1.3 运输车的准备

对每辆运输车逐一进行检查,严禁车厢内有石子、砂土及其它杂质,严禁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进行拉运,检查车辆篷布是否完好,要求司机装车后必须覆盖篷布。

2 裹包流程关键点的控制

2.1 干物质把控

青贮制作的起点是优质青贮原料,青贮玉米收获必须要到田间检查原料的籽粒成熟度和干物质含量。干物质是青贮营养质量评价的基础,合适的干物质是保证良好发酵的必要前提。青贮玉米最佳干物质在35%,裹包时的青贮原料干物质越接近35%越好,32%~38%是青贮玉米最佳收获期。

干物质把控的具体方法如下:提前对准备收割的地块均衡取样,用近红外和微波炉进行干物质检测以便合理安排收割时间。开始收割后对每车都要进行外观和手握检查,发现干物质有变化时立即进行近红外检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即使是同一地块每天的近红外检测次数不少于8 次。根据实际需求,干物质最好控制在32%~38%之间。

2.2 切割长度

切割长度控制在12~21mm 之间,切割整齐,长度均匀,不能有拉丝的情况出现。理论上讲,干物质低于32%时切割长度要增加,干物质高于38%时长度要减小,具体以牧场要求为准。实际操作中可每隔2~4h 磨刀一次,运输车每车都要检查。遇到倒伏严重地块,要停止收割或者收割后运输车单独倾倒另行处理。

2.3 留茬高度

留茬高度直接决定青贮的产量和品质,留茬高度越高,青贮品质越高但亩产越低,留茬高度越高霉菌含量越低。实际操作中可根据收获时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来决定;当干物质和淀粉偏低时,这两个问题可以通过提高留茬高度来解决,但同时也要考虑对产量的影响,留茬高度每提高10cm,产量减少5%左右(品种不同,差异较大)。也可以根据预设的淀粉含量来倒推留茬高度,例如:计划做成淀粉含量为33%的青贮,因为一般玉米的淀粉含量在73%左右,要想使全株玉米青贮淀粉含量为33%,意味着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中籽粒占比要达到45%(33%/73%)。根据实际情况,留茬高度一般控制在25~50cm 之间。

2.4 籽粒破碎

青贮玉米中籽粒的能量占全株青贮玉米总能量的65%,籽粒的能量主要来源是淀粉。淀粉的能量占全株青贮玉米总能量的45%,籽粒中提供的淀粉占全株总淀粉的90%。因此籽粒的成熟度是各个地块青贮玉米收获是否应该开始的主要决策依据。国外从90 年代起不仅重视淀粉含量,更重视淀粉的消化率,即籽粒的破碎问题。籽粒破碎指的是90%的玉米粒被粉碎成不大于1/4 完整粒。国际标准要求50%~70%的玉米籽粒要小于4.75mm,即能通过4.75mm 的宾州筛第3 层筛或泰勒筛的第5 层筛。4.75mm 粒度相当于正常成熟的一个完整玉米粒的1/12 的中间部分。

玉米的籽粒破碎度直接关系到发酵后7h 的淀粉消化率。破碎后玉米的颗粒直径应小于4.75mm,破碎粒的截面能充分与青贮发酵剂接触,快速发酵。当然,淀粉的消化率也与玉米籽粒的成熟度有关,36%干物质时的青贮玉米,有籽粒破碎的淀粉消化率在90%,而无籽粒破碎的淀粉消化率只有84%(32%干物质时分别为93%和91%)。实际操作中每粒玉米破碎最好不少于四瓣。

2.5 灰分把控

提高留茬高度可以避免把茎秆下部叶片携带的泥土带到青贮玉米中;地块不平整或者遇到高的地埂时要注意割台是否会插入土中;运输车拉运前要检查车底板是否有土、沙石或其他杂物,裹包场地裹包前要清扫干净,对运输车运输过程中轮胎携带的泥土要及时清理。

2.6 霉菌毒素的把控

不收割病害和虫害严重的玉米,不收割玉米穗尖有霉变的玉米,对倒伏的玉米单独收割另行处理。提高留茬高度可以减少土壤中梭菌的污染。尽量缩短收割到裹包的时间,避免青贮发热和霉菌的生长,拉到裹包场地的原料先进场先裹包,裹包作业时料头料尾单独存放,存放菌剂的容器每天清洗,合理计划菌剂,当天溶解当天用完。对喷洒完农药没过休药期的坚决不能收割。

2.7 青贮添加剂的选择

青贮添加剂主要分为四类:发酵抑制剂、腐败抑制剂、营养性添加剂和乳酸发酵促进剂,乳酸发酵促进剂又分为同型、异型等。添加同型菌添加剂能够使青贮快速达到6%左右的乳酸稳定状态,但有氧稳定性差;添加异型菌添加剂虽然达到6%乳酸的速度相对慢一点,但有氧稳定性更好。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菌剂,对干物质过低或者过高的、对由于特殊情况没能及时裹包造成发热的原料要加大菌剂的用量。

2.8 裹包

1)场地、上料斗的检查、清理:裹包作业开始前要对裹包场地、裹包机上料斗再次进行检查清理,裹包所需物料堆放有序、拿取方便,包装、废料放到指定地点。

2)压力的调整:压力调整的目标为鲜重750~790kg/m(折合成每包为850~900kg),干物质低于31%时,压力应小于200kg,干物质大于36%时,压力要大于220kg。

3)内膜、外膜层数的设定:内外膜的层数直接关系到青贮的保质期,一般要求内膜不低于3 层,外膜不低于6 层。内膜的质量和层数也与裹包后是否会变形直接相关。干物质低于31%时可以考虑增加内膜层数。

4)菌剂的添加:按1.2L/min 的流量根据菌剂说明书添加量计算菌剂的添加量。菌剂要当天添加当天使用。干物质过低时要加大菌剂的添加量,干物质超过38%时不仅要加大菌剂的添加量,还要加大水的添加量,以5~10L/min 为宜。

5)装载机上料作业:上料时原料要先进先上,干物质有明显差异时要尽量混合均匀后再上料。

6)突发情况:遇到降雨或者裹包设备故障时,要立即停止收割,对已经拉运回裹包场地还没有裹包的原料要进行覆盖篷布和喷洒防腐剂等处理措施,尽可能的降低物料的雨淋和发热,恢复作业后的裹包要单独存放做好标记。

7)作业结束时场地剩料的处理:喷洒防腐剂并保持堆放厚度不高于10cm。

2.9 存放

要做好规划,设立标识,预留通道。具体可分为:按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范围标识区,长度不合格区,料头料尾及雨淋发热区等。

码包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破包,如发现破包立即处理:①外膜:对于圆柱侧面小面积的外膜裂口或者破损的,立即用胶带粘贴。对面积较大的外膜破损或者圆柱上下底面的破损要立即进行外膜的重新裹包;②内膜:对于内外膜均已破损的绝对不能用胶带粘贴,必须拆包后重新裹包。

码包要整齐有序便于清点。码包层数,码包一般不能超过2层,对于干物质超过38%的,必要时可以堆放3 层高。

2.10 保管

码放好的裹包要防鼠、防鸟,夏季防暴晒、水淹,要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除非必要时,尽量减少裹包的来回转运。

3 结语

综上所述,全株玉米裹包青贮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同时也对加工设备和人员要求更高。一旦加工环节中某一环节把控不好,就会对加工后的玉米青贮带来质量上的差异,从而给配方师营养设计带来困难,难以精确地掌握其真实营养成分。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把控以上各项数据。

猜你喜欢
消化率菌剂籽粒
夏玉米授粉后55天、65天适于籽粒直收的品种筛选试验
植酸酶对肉鸡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影响的系统观
微生物菌剂对粮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
撒落成星星
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含油土壤的修复研究
“沃柯”微生物菌剂示范总结报告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喜力康反刍专用复合酶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