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方法

2022-11-04 13:27吴亚春
幸福家庭 2022年6期
关键词:空气利用科学

■文/吴亚春

随着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如何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在一日活动中指导幼儿开展科学活动,成为教师关注的课题。本文阐述了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提高幼儿园开展科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意义

学前阶段的幼儿思维能力尚未发展成熟,他们主要根据自身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以及教师的引导来进行科学学习。而生活化、游戏性的科学活动将幼儿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让幼儿获得相应的认知经验,发展探究能力。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幼儿科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二、利用生活资源开展科学活动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利用生活资源开展科学活动时,教师要重视身边的生活资源,并将其有效运用到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提升科学活动的效果。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用来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资源。幼儿园可以通过专题教研的方式,带领教师通过自主收集、自主学习、集中交流、集中研讨的方式集思广益,梳理出可以利用的资源目录。另一方面,教师要基于生活资源,创新开展科学活动的形式。教师可采用集中研讨的方式,就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有效教学展开深入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活动方案。

(二)拓展教学形式

教师在利用生活资源开展科学活动时,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活资源的价值最大化。比如,塑料瓶是常见的生活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它制成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又比如,在“浮力大小”主题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钥匙、勺子、硬币、树枝、石头、塑料玩具以及纸片等资源进行有关沉浮的教学。幼儿发现铁制品能沉下去,木制品浮于水面。随着探索的深入,幼儿发现纸制品、布制品和海绵刚开始会浮在水面上,当它们吸进一定的水分之后就会下沉。教师不要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形式,可以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引导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对生活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三)创设主题活动

教师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科学活动时,要思考生活资源是否与活动内容相符合。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有效资源,创设不同的活动主题,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创设食物主题、卡通主题、交通出行主题等。比如,在食物主题的科学活动中,小班幼儿可以通过看看、闻闻、摸摸、剥剥、尝尝的方式,来观察食物的外部特征,了解食物的内部差异,发现食物不同的味道,探索种子的不同形态等;中大班幼儿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榨汁、调制面粉、做面食等操作,探索将简单的食材变成美食的过程。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幼儿园的自然角、种植区开展种植活动,充分发挥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播种、施肥、浇水等过程中,体验动手种植的乐趣,感悟植物生长的规律,获得初步的科学经验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开展游戏化探究活动

教师在引导幼儿利用生活资源进行科学活动时,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将相应的生活资源嵌入到游戏环节中,能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幼儿在获得科学认知的同时有效培养其科学精神、发展其动手能力,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纸张开展“折纸飞机”的小游戏,指导幼儿折叠出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纸飞机进行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得最远。幼儿通过游戏,了解了飞机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空气浮力的奥妙。又比如,在《纸盒烧水》科学实验中,教师在活动开始之前向幼儿抛出问题:“蜡烛能否将盛满水的纸盒底部烧穿?”幼儿纷纷进行猜测,有的幼儿认为纸张遇到火就会燃烧,所以蜡烛会将纸盒底部烧穿;有的幼儿认为火能够点燃纸张,但是水能够灭火,所以蜡烛不一定会将纸盒底部烧穿;有的幼儿认为水是在纸盒的内部,所以火焰最先接触到的是纸盒,所以应该是蜡烛先烧穿纸盒,随后再被水扑灭。此时,教师让幼儿动手操作,自己观察,获得发现。

(五)开展亲子科学探究活动

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家长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利用生活资源开展的趣味科学探究活动,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探索科学知识,获得科学经验,培养科学精神,感受家长的关心和爱护,增进亲子关系。

比如,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蕴含的科学知识的兴趣,笔者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空气在哪里”科学实验活动。笔者提前为幼儿和家长准备了实验操作材料,有玻璃杯、水、手帕、塑料袋等。首先,笔者请家长和幼儿跟随笔者一起深呼吸,引导家长和幼儿思考:“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幼儿齐声回答:“空气!”笔者问:“空气在哪?我们能用眼睛看到吗?”幼儿齐声回答:“不能!”这时,笔者给每组家庭分发了一个塑料袋,组织家长和幼儿玩“抓空气”的游戏。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敞开塑料袋口小跑一圈,当塑料袋中充满空气后,再捏紧塑料袋口。笔者又问:“小朋友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抓到的空气呢?”有的幼儿说是在活动室的桌子底下抓到的;有的幼儿说是在教室后面抓到的;有的幼儿说是在家长的周围抓到的。幼儿初步感知到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接着,笔者组织幼儿和家长进行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里面有空气?”有的幼儿认为杯子里有空气;有的幼儿认为真空包装袋里有空气;有的幼儿认为足球里有空气。笔者引导幼儿观察玻璃杯,大多数幼儿认为杯子是空的,里面没有任何东西。笔者让幼儿将手帕塞到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中,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幼儿经过探究,发现手帕并没有被水浸湿。笔者继续提问引导幼儿:“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最后,笔者让家长指导幼儿将手帕放到杯底,然后将玻璃杯倾斜着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经过实验,幼儿发现是空气不让水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有被浸湿。

综上所述,3~6岁是幼儿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利用生活资源带领幼儿开展科学活动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丰富科学活动,帮助幼儿利用生活中的有效资源来探索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后续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空气利用科学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呼吸的空气]Die Luft zum Atmen让我们把它推迟到明日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我要买空气
那些你意想不到的神回复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