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音乐美育课的互联网线上教学研究

2022-11-04 13:14
大众文艺 2022年20期
关键词:美育音乐教学模式

沙 卉

(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音乐美育课承载了新的责任和使命,如何在这一特殊时期,顺利开展教学工作,改革完善教学模式,这给予了师生们新的挑战,教师要同时准备线下教学课件内容,也要切实做好预警及应急性的互联网线上教学方案并科学实施,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期间高效有序的组织学生线上学习,保证教学质量,真正的推行“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育指导政策。

一、高校音乐美育课与互联网线上教学

美育即美感教育,音乐艺术作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营造和谐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学科门类,为高校美育工作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音乐美育课是当今高校美育选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建设的教育思想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旨在提高大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水平、丰富人文艺术修养、营养内心世界,是一门滋养心灵,春风化雨的学科。在音乐美育课程的建设中,教学工作者要以学生的基础水平为主导,将专业复杂的音乐理论知识精准提炼、巧妙组织,使学科内容大众化、兴致化,才能使广大学生更好地参与课程学习,从而对音乐艺术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美育的艺术熏陶之中,并运用到音乐实践学习中去。

自2019年年末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各行各业发展均受其影响,其中高校教育工作也受到了较大的阻碍,教育方式受迫也在顷刻间发生改变。在此特殊时期,互联网线上教学模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疫情促使这种授课方式在高校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线上教学虽然非新兴教育模式,但疫情将其推上了教学模式变革的历史舞台。目前互联网教学具备便利、快捷、不受地域限制、受众广泛等优点。但其中仍存在着师生课堂互动受限,教学成果得不到及时反馈,无法掌握学生实时动态等问题,无法达到课程预期教学效果。而相较于经验累积丰富、教学模式成熟的传统线下教学,线上教学模式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

互联网线上教学过程中除了课件PPT的制作,教学视频的录制,多媒体的结合使用等一些基础的电子数字化软硬件的操作外,还离不开各种教学类软件及App等的使用,如雨课堂、钉钉在线课堂、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以及一些公众号,直播平台等,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互联网线上教学可能还会结合AI人工智能及VR技术等。教师需熟练掌握多个软件及平台的操作方法,与时俱进,妥善运用好各个软件平台,便捷顺畅的完成授课任务,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新时代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同时,教师也应具备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能力和整合能力。增进教学互动,及时开辟留言区,获取学生的实时问题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相较于传统下线教学模式音乐美育课互联网线上教学模式在保持原有教学内容的深度与高度的同时,可更为灵活、直接的展现课程教学思路,不仅让学生更易于接受音乐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可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音乐美育是高校美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教学理念应该做进一步更全面的思考延伸,其课程属性和内容设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对于音乐审美能力和提供减压放松等身心调剂功能并推动校园人文建设。

二、音乐美育教师必备能力素质

高校音乐美育教育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行,因此高校音乐美育教师其自身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必须是经过专业音乐院校的培训或是专业科班出身。线上教学不仅仅展现教师的理论知识能力,也要尽可能开展身体力行的音乐教学工作,如器乐演奏,合唱等互动性较强的课程,尽可能地消除线上教学的陌生性。课程内容设置需以学生为导向,建立交互式沟通平台,听取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意见,尽力满足学生所想学习的,感兴趣的音乐知识,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积极性,从而在授课时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专注力发挥到最大。例如通过教学大纲指导拟定音乐题目,让学生对于指定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进行查阅总结,并通过自己对作品整体的理解,阐述所学到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赏析和认知水平。音乐美育课在核心价值观上必须科学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客观需求,核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喜爱,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助于课程的推进和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方面的不断深化,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能力。

教材选择可多元化,借助互联网整合相关的音乐理论、音乐表演、音乐赏析、音乐史等各方面内容,将课件丰满充实,授课语言轻松诙谐,有助于生动形象的展示音乐之美。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并利用多媒体影音资源,可以更加直观的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知识传授,将专业性较强的知识生动扼要的教授给学生。互联网线上教学资源丰富,查阅便捷,使课程编撰难度降低,有助于在非音乐专业院校开展层次较深的音乐类课程,如基本的曲式学、和声学、复调学等,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专业之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创造之美的能力,对于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有着深层次的影响,并提升校园和地区的整体人文艺术素养。真正地将互联网线上教学的优势与音乐美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由浅入深,推进学科发展,增强人文素养。

互联网线上教学,是基于网络传输媒介及App等应用软件的后台运行和维护。常见问题包括网络信号不良,画质不清,语音卡顿,传输延迟,平台系统运行不稳,软件升级维护等。应急方案应包括多平台支持式教学(学习通,QQ,微信,腾讯会议以及专业互联网教学软件),多终端支持式教学(如笔记本电脑,pad和手机等),多模式支持式教学(内部局域网,课程视频录像,多媒体参与式教学等),可多方位的保证授课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软硬件操作能力和应急授课方案。

三、线上音乐美育课的问答、考试与奖励机制

建立线上学习群并分成学习小组,收集学生对于本节课程的问题,并在群里集中解答,学生提问可以是实时留言或课后收集,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形式,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均对问题的保留给予了有据可循的条件,有助于教师课后整理总结,完善教学大纲,优化课程内容。答疑方式可以采取学生互答,能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学生互答模式比教师答疑更加直白,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容易在学生之间产生共情,有助于音乐之美火种的传播,当然这里也少不了老师专业角度的解答。考试设计可以是随堂测验加学期末的学习感悟小论文,或者是期末的电子试卷作答。笔者更希望学生能有些音乐作品的创作,至少是针对少部分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奖励机制可以使用弹幕实时表扬互动,可以象征性的赠予一些小礼品,以此产生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热情高涨的线上课堂氛围。对于提高音乐美育课在高校课程中的地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音乐美育课相对音乐专业课而言,要突出其趣味性,让学生在沉浸于音乐之美中的同时学习音乐及相关文化知识。线上教学以其丰富的网络资源和交互式的学习平台在问答和奖励等方面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点,有助于学科发展进步。

四、教学质量的监管与评估

相比于线下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模式,互联网线上教学的质量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音乐美育课程在高校之中虽然大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势呈现,但在新时期,教育部对各个层级美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必然也对课程本身的教育质量问题严格把关,相对应的监管评估机制也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音乐类课程感官性和专业性较强,形式多元化,而音乐美育课多以作品鉴赏,心理调节,文化科普等授课内容所呈现。其教学评估机制,可以通过课前问答奖励,以及命题类学生授课,分组讨论汇报等形式对学生所学的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做一评估,以小组的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之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在疫情防控背景之下,音乐美育课还起到了对于大学生的心理调节功能,这方面的教学质量评估手段,可以结合音乐心理学等交叉学科中的评估量表分析其质量高低。最后通过学期末的线上调查问卷,评估师资及软硬件等相关问题。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起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了推动学科创新和发展的长效评估机制。

五、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中心的教学创新

互联网线上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而在多数时候为保证讲课的流畅性,师生无法第一时间进行针对问题和反馈的交流。而音乐本身是感性的,音乐美育的精髓则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因此互联网线上音乐美育课程若要达到最佳的课程效果须结合美育课的教育意义进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在网课中的参与度。

在每节课的课前教师可在平台上公布下节课即将所授课的内容,分享教学资源,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并且允许学生补充与课程相关自己感兴趣的、喜欢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留言或录制视频等方式参与课程设计和课后学习汇报。结合翻转课堂,把学习的主动性大部分赋予学生,教师备课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学生对于课程的补充及建议,运用直播平台或者教学软件授课时将内容加以提炼融入课程,也可让学生提前准备课程相关内容并利用网络先行指导在课程中线上与大家分享,截取小段时间使其参与教学。课程结束之前可安排学生开麦,组织有序发言或讨论。如此一来结合音乐美育课程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教学特点在网络的环境下切实地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度。让学生从课程“聆听者”转变为课程“参与者”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及专注力,以达到美育课程的预期效果。

六、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音乐美育课线上教学的意义

“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政策是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特殊情况赋予得非常教学手段。其意义在于疫情期间师生 “零接触”的情况下各个学科教学工作可有条不紊地进行。

音乐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教育、娱乐等社会功能,好的音乐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负面的心理情绪突显,在教学内容中可安排减压放松的沉浸式音乐体验,结合心理学,通过多种途径减轻学生在疫情期间的不良心理反应,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自疫情暴发以来,在党科学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彰显无疑,一次又一次的战胜困境。并为国际社会的抗疫工作做出巨大贡献,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及肯定。音乐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在此期间,大量优秀的音乐创作也随之诞生,如由中国、塞尔维亚、美国、意大利四国音乐家共同创作、隔空演唱的全球战“疫”主题歌曲《大爱无界》、由国家大剧院出品的《天使的身影》,是由医生参与作词的优秀抗击疫情音乐作品。这些音乐的创作鼓舞人心,使人振奋,在抗疫焦灼时期起到了积极的社会作用,向世界人民传递和呐喊出坚决战胜新冠病毒的勇气和信念,并以美育的方式铭刻下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磨难,以及人类同命运抗争的伟大史诗。互联网线上教学中可以广泛推广抗疫音乐。在课程设计上专设抗疫音乐赏析的章节,结合实时新闻报道,图文并茂的展示人类在面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提高抗击疫情积极性,增加社会责任感,将必胜的信念人人相传,切实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之中,并结合深层次的教学,鼓励学生运用音乐知识投身到社会工作中去或参加抗疫类及其他公益性的音乐活动,发挥积极向上的音乐社会功能。总之在完成既定美育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互联网线上教学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积极的心理调节和提升校园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结语

随着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大学校园成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有关校园疫情发生的国内外报道屡见不鲜。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因此受疫情的影响,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推行下,互联网线上教学已经呼之欲出般的将会成为未来高校教育教学预警及应急模式中的主导,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及手段为老师们提供了一片科研热土,教师应该提高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自适性。作为高校美育工作者,如何发挥互联网线上教学的长效机制,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高校“智慧教学”模式体系,大幅提升高校音乐美育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仍需广大教师的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美育音乐教学模式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师
音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