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2022-11-04 11:14陈良维申巧俐于水蓉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人才专业学生

陈良维, 申巧俐, 于水蓉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0)

0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新的主权空间.我国信息化建设经过蓬勃发展,网络应用规模显著扩大,网络应用水平快速提高,各种技术创新发展和新基建产业加速上马,网络人才的需求增长迅猛.高质量、多元化的网络人才需求缺口大,实用型、实战型人才尤其紧缺.很多网络人才就业倾向于互联网行业,倾向于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而传统商业、制造业等为控制成本,解决产需矛盾等,也急需网络人才,同时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逐步需要有专门的网络人才去帮助振兴乡村经济,拓展农产品市场,推介旅游资源等.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开始变得多元化、复合化.怎样解决传统行业、经济欠发达地区网络人才难招难留的状况呢?怎么让新兴的网络人才能够沉浸到传统行业、深入到欠发达地区为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呢?

成都航院信息工程学院网络技术专业坚持需求导向,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洪流,主动求变,积极创新,我们率先调整了招生结构.近几年来,我们的学生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本专业的学生主要由武警军士生、“9+3”少数民族生、高考普招生三个层次组成.武警军士生从2014年开始录取,每年为部队稳定输出近60名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9+3”少数民族学生从2012年开始,由几人报考到现在报考人数达到220多人,网络技术专业成为了全省“9+3”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高考普招生第一志愿的报考比例达到录取比例的200%以上.入学的学生结构在发生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网络技术专业锐意进取,因势利导,积极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持续改革,集中资源和力量,在创新中求发展,于变局中开新局.

面对不同导向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去贴合人才输出特点,打造实用技能型人才,人尽其才呢?我们先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所需技能培养和证书等进行了分析归类,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职业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

表2 技能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最后,我们建立了相应的培养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形成了各自的培养方案.

1 武警军士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强锻炼、重技能,以培养技术应用型军士专业骨干人才为目标

为了培养一批政治合格、专业技能过硬的武警人才,我们对接了部队专业要求,积极研发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军地融合式创新培训模式.军士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他们的培养目标明确,需要适应武警部队的常态化和实战化需求.军士生的整体精神面貌良好,逐步培养起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培养军士生价值观、锻炼军士生体魄的同时,网络技术专业认真分析武警部队的人才培养需求,甄选建立起他们急需的课程体系,锻造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承担任务的精神.针对武警军士学生的特点,我们立足夯实基础知识,分清重难点,加强针对性,让学生多学习动手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创新人才.

然后,针对武警军士学生、“9+3”学生、通用网络技术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我们总结了他们的特点和难点,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难点

在学校教务处的总体方针下,我们增加了军政素养课,增加了通信技术、图形图像技术、视频会议等技能型课程.经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毕业的学生很快适应了部队要求,态度端正、专业扎实、作风严谨、勤奋踏实,在部队的技能大比武中屡获佳绩.

军士生的培养对国家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是科技强军的中坚力量.武警军士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军人素质培养、军政训练、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处处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我院在与部队接洽过程中,也了解到部队更全面的人才培养需求,更利于持续、及时跟进人才方案建设.

2 “9+3”学生为民族地区培养本土高素质、适应性应用型人才

藏族聚居区“9+3”免费教育计划这项创造性的工作由四川省率先提出并实施,重点是为藏族聚居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该工程成果显著,后来推广到了彝族聚居区.越来越多的“9+3”学生渴望继续学习进步,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国家示范专业,从2012年开始招收“9+3”学生进入高职教育[1].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开展责任教育,树立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整合育人资源,浓厚育人氛围.加强“9+3”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2].

“9+3”大规模的异地培养模式,让民族地区青少年与省内青少年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成长,增进相互了解,民族团结意识、法纪意识增强[3].

“9+3”教育采取单列计划、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独录取的方式,必须招收90%的比例,没有固定分数线,考试出题以考察综合能力为主,结合民族地区学生特点,贴合民族地区人才需求,积极探索了民族地区创新培养方式,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学生们的政治思想和专业技能都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在教育中,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因素、价值观,努力消除文化差异、促进民族间交流和沟通、融洽民族感情.

“9+3”教育健全了保障体系,覆盖了四川深度贫困县,部分学生来自牧民家庭,贫困学生人数比例较高.“9+3”教育给了这些孩子继续读书深造的机会,给这些家庭开启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之门,帮助他们拓宽了视野,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力量,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这是四川教育史上藏族聚居区学生赴内地读书规模最大的一次[4].

“9+3”学生采用了“班级团队构建”“一帮一”或“多帮一”的方法,利用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进行学业帮扶,缓解其学习压力,利用同龄人之间的亲近感,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与“9+3”学生结组学习,提高学生课内接受知识的能力,提升其学习适应力[4].

根据“9+3”学生能歌善舞、集体意识强等特质,采用课外“兴趣小分队”等形式,促进民族文化交融,提高自信心和表达沟通能力,提升人际关系适应力.

为了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制定了专项管理措施,加强制度建设:①利用易班平台对班级实施管理,强化“五项教育”,明确“三禁两不”.②对“9+3”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假日(特别是对民族节日)安排都做详尽规划.③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操行评分考核办法”,操行分的考核涵盖行为习惯、奖惩制度、上课纪律、卫生制度等方面.

“9+3”教育提供了专业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们找准自身定位,合理规划职业生涯,通过学生自主择业、学校指导就业,实现“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学校还建立了就业学生回访和跟踪,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大批“9+3”学生学有所成,造福家乡,他们把理念、技术和求学体验带回了家乡.

“9+3”教育为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支能吃苦耐劳,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队伍.目前已有多名毕业生先后回到家乡充实到政府机关、教育、医疗等工作岗位上.这些毕业生熟悉当地情况和当地语言,带动藏族聚居区跨越式发展[5].

“9+3”教育给老师们带来了满足感和获得感.一大批人才走上工作岗位,充实到藏族聚居区基层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

网络技术教学团队分别进行了混班制和分班制、统一教材和特色教材等不同尝试,协助“9+3”学生把信息技术带回家乡帮助家乡发展壮大,促进阿坝、甘孜和凉山州等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文化技能水平提高.从跟踪近4年毕业的学生就业数据来看,一大批“9+3”学生回到当地担任公务员、教师、工程人员等,成为了地方建设发展的中流砥柱,带动了当地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3 紧跟行业潮流,开拓信息安全专业新发展思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专业在不断衍生变化.我院根据市场调研,积极探讨信息安全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加了信息安全相关课程,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正式确定为信息安全方向的课程体系.我们积极培养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取得相关行业证书,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增强动手实战能力,我们带领学生踊跃参加各项技能大赛,鼓励学生们从实战经验中总结经验教训,以赛促教,不断磨炼、进步.

网络技术专业重点与1家较大型IT企业和若干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探索并实践,“1.5+0.5+1.0”的工学结合、学工交替、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做合一”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申请“1+X”证书试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取不同的“1+X”证书进行考取;制定工学结合,学做合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5],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并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双向互动,更多地融入企业生产链.学生们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提高了能力.

4 “一带一路”项目探索,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探路

我院为泰国交换生制定了为期半年的培养计划,泰国交换生项目作为我院“一带一路”教学实践的一部分,开拓了师生的国际视野,也为学院培养国际信息技术人才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非洲加蓬项目是中航国际和国内多家职业院校合作,旨在帮助加蓬共和国构建完整的职教体系结构.学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明确任务,由信息工程学院和航空运输学院分别承担信息技术应用、航空服务两大专业的建设任务.

由于加蓬共和国的职教体系还没有形成,前期利用近3个月的时间,不间断和中航国际进行对接,2019年12月学校正式签订了加蓬职教项目——院校合作培训协议,协议中明确了相应的建设任务.前期信息工程学院项目成员完成了信息技术应用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方案、设备清单及教学耗材的拟定,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师资培训大纲、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大纲等,同时还拟定了非洲技能大赛的规程和方案.经过大家三个月的加班努力,交出的合格答卷促进了12月合作协议的顺利签订.

2020年1月开始,项目严格按照合作培训协议开展工作,首先初步确定了课程体系中七本教材的编写人员,6月所有教材顺利提交给中航国际进行下一步工作——教材法语编译.

2020年7月选拔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11月到加蓬共和国对加蓬职业教师进行培训.老师们克服了疫情影响,克服了时区和文化差异,以顽强的意志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加蓬项目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网络技术团队还建立了人才素质目标,包括心理适应能力、内在动力、责任意识、协作精神、探索改革精神和职业道德;建立了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评测、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小组互评、用人单位评价、社会评价.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包括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基本的创新技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学生.创新能力包括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合理的基础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意识包括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创新的兴趣和动机,激励学生们从身边开始的小创新.创新人格涵盖了强烈的成就动机、良好的合作精神、优秀的调控能力和冷静的态度[6].

5 结束语

科技驱动发展,科技才能兴国.我国持续贯彻科技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十四五”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网络应用继续深化,地方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工业互联网进入到攻坚阶段,信息安全也日益重要.科技强国的重点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强国战略离不开高职技能人才的培养.武警军士生的培养要与我国国防与军事现代化、信息化密切结合;“9+3”学生培养要与地方经济振兴相配套,与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相匹配,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人才,助推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帮助推介民族地区特色产品和特色旅游;信息安全人才要洞悉行业动态,深刻认识网络安全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和服务意识;“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要拓宽人才培养方式,打造多层级适应性人才培养.我院会积极投入人才多元化培养,持续审视我们的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人才融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特点,总结人才发展趋势,顺应人才发展规律,盯紧社会和市场需求,主动出击,持续完善和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多元化方案,多角度多渠道开展人才培养评价和反馈,拓宽实施路径.

猜你喜欢
人才专业学生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赶不走的学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