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强化纪委监督首责打好正风肃纪反腐主动仗

2022-11-06 04:19张宇晨
政工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管党治党执纪

张宇晨

习主席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用四个“任重道远”,深刻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对新的赶考之路,各级纪委要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不仅要用好执纪问责这个管党治党的利器,更要做实做细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推动日常监督、长期监督换挡升级,让党员干部真正感到监督常在、监督常态。

一、准确把握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监督作为党内治理的内在要素,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必须充分认清推进党内监督具体化常态化是党的伟大自我革命的重要实践形态。首先,是全面推进管党治党的必然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管”和“治”都包含监督。新形势下,必须把加强监督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才能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其次,是深入总结管党治党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习主席强调,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实践证明,推动监督关口前移,能够大大压缩权力行使的任性空间,消除权力监督真空地带,确保公权力的廉洁性;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干部犯错误,真正关爱干部、对干部负责;能够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从而以最小执纪成本换取最大执纪效益。再次,是着力破解管党治党工作难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纪委把案件查办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加强审查调查、执纪问责等顶层制度设计及工作落实,查处问题、推动整改、形成震慑。但从监督时段看,这只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事后监督,如若简单地以此代替党内监督,不重视“前后台”的有效衔接,就会背离纪检监察的监督属性和职能定位,陷入“前腐后继、查不胜查”的反腐败怪圈。

二、深刻洞察纪委在落实监督责任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坚强领导下,各级纪委高举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勇担责任使命,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实践感到,一些单位纪委在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上还不同程度存在缺位、空位、失位的现实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领悟监督内涵要义上有偏差。有的纪检部门依然存在惯性思维,重案后治理、轻事前预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错误认为“问题线索查的多、执纪处理办的多”就是“踩到点、抓到位”,以大案要案论英雄的想法比较浓烈,认为办案是“显绩”、监督是“隐绩”,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个别纪检干部“好人思想”严重,宁当“泥瓦匠”和稀泥,不当“铁匠”硬碰硬,开展监督工作瞻前顾后、思虑重重,导致职责履行常常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二是在充分履行监督职责上有不足。个别纪检部门缺乏抓早抓小、动辄则咎的敏感性和警惕性,对于出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监督作用发挥不好,官兵手机管理、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党务工作落实等方面问题依然频发频犯;有的纪检干部把“宽严相济”曲解为“宽字为先”,在具体违纪问题处理上碍于情面,不同程度呈现有责缓问、重责轻问、多责少问等现象,变相降低了监督的威力。三是在抓建纪检监察队伍上有短板。有些干部对党规党纪学不深、政策法规吃不透,对哪些行为违反规定掌握不准,普遍“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少数人甚至“不知其然”,一事当前不知该不该管,即使想管也把握不住关键、掌握不好方法、发挥不了作用,陷入了“想监督不会监督”的尴尬局面;有的基层风气监督员对职能定位拎不清,认为自己无明确职务、无法定权力,说话分量轻,工作难开展,久而久之,陷入“不敢监督甚至不监督”的境地。

三、正确掌握提高纪委监督质效的方法路径

各级纪委应把履行监督职责作为在新时代要解决好的首要课题,着眼风险隐患及时提醒、挺纪在前防患未然,把定位向监督聚焦、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力争做到无病常防、初病早治,真正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首先,要强化扛牢监督首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形势越复杂,任务越艰巨,越要自觉做到识大势、明大局、督大事,切实增强履行监督职责的敏锐性、自觉性、精准性和实效性。一是深化思想认识。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突出学习习主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着力纠正思想上的落差偏差温差,切实掌握研判形势任务的理论指导、解决矛盾问题的思想武器、推动工作落实的行动指南。二是注重教育引领。以经常性党纪法规学习、党委纪委书记上党课、案例剖析反思为基本载体,深入抓好警示教育、正面引导等党的纪律教育落实,定期编发廉政文化手册,鼓励官兵画警示漫画、拍廉政视频,在思想碰撞中校正思想偏差、归正行动自觉,努力营造“人人接受监督、事事有人监督”的良好氛围。三是把准关键节点。突出形势变化、任务转换、入党之初等关键节点,紧跟骨干配备、军士选取、评功评奖等敏感事项,抓住新兵入营纪律意识尚未形成、老兵退伍作风纪律容易松散、官兵休整休假思想放松等薄弱环节,及时开展风险预警和廉政教育,增强官兵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其次,要凝聚校准靶向监督的工作合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强化系统思维,分类整合各种监督资源及手段,打破条块分割,确保监督方向不偏、焦点不散、靶心不移。一是做实“一把手”监督。认真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专责,督促同级党委“一把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人职责,健全党员干部廉政档案信息数据库,严把“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关,严格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扎实开展下级“一把手”述责述廉、接受评议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查核工作,推动所属党组织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二是用好党内谈话制度。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对新提拔任职干部、重要岗位干部、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低的干部,督导党委主要领导进行谈话提醒,尤其当发现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苗头性、倾向性或轻微、一般违纪问题时,责成其所在党组织及时拿起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约谈函询等武器,当头棒喝,促其迷途知返。三是构建立体监督网络。积极拓宽阳光兵事公开栏、监察意见箱等监督渠道,推动“三大民主”与基层风气监察联系点工作深度融合,走开网上监督、大数据监督的方法路子,对监督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精准提出纪律检查或监察建议,探索建立“归口管理、公开送达、跟踪回访、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一体化机制,防止重蹈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旧路。

再次,要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成事之要,关键在人。纪委既要引才,更要善于育才、用才,力促纪检监察干部始终做遵纪守法的标杆、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一是加强人才储备。建好用好纪检监察人才库,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基层风气监督员培训、抽调办案带训、参与现场监察等方式,组织专题学、跟班学、实战学,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纪法思维、斗争能力和善战本领。二是夯实纪委建设。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以更高标准、更严纪律、更实举措锤炼纪检监察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着眼新形势新任务逐月筹划部署、逐人分工落实,推动工作模式向“专业化、标准化、高效化”靠拢迈进。三是强化自我监督。坚持监督别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带头自觉同自身队伍中政治动摇、放弃原则、作风不正、清廉失守的人和事作斗争,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养成自觉在监督下工作生活的良好习惯,推动实现高标准自身建设和高质量履职尽责互促共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猜你喜欢
管党治党执纪
监督执纪故事三则
制度治党,让“沉疴毒瘤”无处藏身
警惕战时执纪陷入“五大误区”
从建党、管党到治党: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历史演进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生成逻辑与推进思路
坚行建党管党治党要求 弘扬党的特色本色
资中县:“三招”化解乡镇执纪难
三台县:“三大行动”从严执纪
研讨话题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否严过了头
六个关键词助你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