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提档与管理升级中的数字化革新

2022-11-07 02:04黄柳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18期
关键词:闭环医学医疗

文/本刊记者 黄柳

热发展是现实,冷思考也十分必要,但无论如何,数字化革新正步入务实发展、纵深融入医疗与管理的新阶段。

“数字化医疗不再仅仅只是方向,而是已经全面落地了!”

正如第十六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创想空间】“数字化医疗:热发展与冷思考”分论坛上,云南大学副校长、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王昆华在主持、点评环节的这一阐述,数字化已渗透到医院的各个层面。

内环,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智慧管理;外环,落地医保支付改革、取得绩效“国考”佳绩、赢得区域内话语权等,均离不开数字化医疗的撑持。但从现实层面看,医疗数字化转型,需要系统推进、需要前瞻设计,打造开放共享的数字平台,兼容现有系统,打通数据,做到可以面向任何场景、面向任何需要快速开发新应用。数字化医疗热发展下的冷思考,或许是医疗机构间最应交流、探讨的方向。

郭莉:智能医学视觉问答研究与交互式辅助诊疗

郭莉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院长

图片描述增强的医学视觉问答模型,可针对目标图片有效生成描述文本,并正确考虑相关图像的语义区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智能医学视觉问答是一个什么概念?它是指针对提出来的医学问题,发现并根据医学图片当中的相关语义,用自然语言的方式予以回答的一项技术。

数字化医疗的蓬勃发展中,必然离不开信息学科、软件工程领域的助力。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院长郭莉就带来了上述主题分享,并从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医疗、智能医学视觉问答的意义及其定量与定性结果展示、智能交互式辅助诊疗系统的概念与模型搭建、应用平台开发等多个方面展开阐述。

从医学人工智能算法的输入层角度来看,她和团队认为,目前主流的输入方式大多是一些固定的医学影像、信号序列、检查结果等模型,输入的方式比较单一固定,无法和医生以及患者进行有效的互动。从输出层来看,他们则认为现在的医学人工智能算法输出多为包括较少种类的分类结果,难以针对不同病人得出个性化的结果,加大了模型应用于精准医疗的难度。

她带领团队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图片描述增强的医学视觉问答模型,可针对目标图片有效生成描述文本,并正确考虑相关图像的语义区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北京邮电大学具有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知名的科研能力,期待与广大医疗机构深入合作,推动智能交互式辅助诊疗系统的落地与产业化。

马瑞霞:数字化转型探索与实践

马瑞霞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宁夏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院长

通过数据中心平台的支撑,我们实现了检验检查的闭环、病人入院的闭环,还有医嘱的闭环、病例的闭环、病理的闭环等。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宁夏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院长马瑞霞在论坛上介绍,银川互联网医院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是积极推进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大数据发展和互联网+服务为引领的“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二是坚持以统筹集约共建共享、服务导向、业务驱动、开放融合、创新发展、规范有序、安全可控为基本原则,把握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系统思维,以人引领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化体系化、集约化发展。

她还介绍,1个融合云平台、4大体系、3个面向、5项保障共同成就了一所智慧阳光的医院。其中,4个体系包括了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科研、教学支撑体系。作为一家大型三甲医院,要高质量发展,只有医疗是不行的,医、教、研必须同步进行。

针对医疗资源和健康服务体系,马瑞霞介绍,医院的目标是要立足宁夏,辐射周边,服务于“一带一路”。在资源整合方面,“我们把专家团队放在了我们的一些三甲级医院,还有我们一些院士团队,放在了云上专家里,本地专家团队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上面就是绿星的,都是已经建立起来的一些团队。”她介绍,其中包括了互联网+健康管理团队、互联网+认知治疗团队,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团队,等等。

支持这些医疗与健康团队的工作,银川互联网医院建成了共享的手术中心、共享治疗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检测以及人工智能等。“等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医疗资源还有院士的赋能,加上云上专家的聚合,还有线下专家的整合,我们形成了一个跨越地域的医疗集团。”

面向宁夏本地的医疗服务体系升级,马瑞霞详细介绍了融合云平台,包括了1张网、1个库、1个码、1个平台和1家医疗集团。

医疗集团由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包括了85家集团医院,还有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之外的银川市所有市属单位,以及一些社区服务中心和站,还有一些民营医院,都加入了这个平台,大家信息是相互连通的。

“通过数据中心平台的支撑,我们实现了九大闭环。”马瑞霞介绍,现在运行上佳的包括了检验检查的闭环、病人入院的闭环,还有医嘱的闭环、病例的闭环、病理的闭环等。

王争:疫情中“乘风破浪”后互联网医院的思考与部署

王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

打造医患交互新载体,疫情期间无接触式交互,实现诊疗不中断。

疫情让互联网医院的诊疗量创下历史纪录,今年春天的一轮疫情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互联网医院从3月15日至4月中旬,累计提供复诊咨询服务超过2.5万人次,药品处方近2万张。2022年1—5月复诊5.8万余人次,为此前同期数据的9倍。

截止到2022年日7月10日,也就是在7月份的第一个周末,该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量达到了773242人次,在全市的互联网医院排名第一位;线上业务总数达到了7458万,也在全市排名第一;互联网医院的总方数达到了755821家,是全市排名第二;线上的医保结算的费用是4324万元人民币,也是全市排名第一。

医院科室全面参与互联网医院的运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王争介绍,医院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总共有54个学科,所以平均下来科室的平均诊疗量在全市单位内也位列前茅,达到了科均的24241人,在线医生数也是全市排名第一,医院基本上都做到了让每一个医生都在互联网医院上注册并且开展工作,医院在线医生总数达到了1081位。

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中,医院不断完善互联网医院的各项功能,持续增加互联网医院上的一些检验、检查、治疗、随访项目,努力做到了“两个一”,也就是让不同患者在一个治疗周期减少一次线上排队,以此为目标,让更大量的患者获得就医的便捷机会。

罕见疾病随访、跨院复诊……王争介绍,打造医患交互新载体,疫情期间无接触式交互,实现诊疗不中断,仁济互联网医院在疫情中的原创之作包括了“互联网+区块链MyBaby胚胎可视化交互“互联网+居家血液透析治疗交互”等创新模式。

谈及后疫情时代下仁济互联网医院实践与探索,他表示,医院将打造基于互联网医院和远程医疗的亚太儿童终末期肝病云诊疗平台,赋能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体系建立。

生态建设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强化地方生态建设部门的组织体系,加强多部门的协调统一,形成合力,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使各部门的生态建设投资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的原则,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集中投入,对水土流失进行规模化综合治理。建议成立京津冀生态建设协调管理机构。

疫情期间基于互联网远程指导14例马来西亚儿童肝移植手术,多学科MDT讨论疑难病例3次,医院计划以儿童活体肝移植技术为试点,通过标准化全生命周期患者管理,将国际一流医学技术向亚洲地区辐射,赋能上海亚洲医学中心建设。

陈爽:数字化医疗转型下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医工交叉转化

陈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副院长

基础学科的数字化医学转化,还在路上,需要多学科之间的交流。

工科为新医科提供了发展的“神器”,医科则是新工科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副院长陈爽在分论坛上介绍了医工交叉前沿技术十大热点。包括了仿生、再生、创生的组织修复生物医用材料以及智能微创手术机器人、纳米智能生物材料及生物3D打印等,覆盖了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生物材料与3D打印、精准微创手术机器人、智能康养技术和医院自动化服务五大领域。

他继而介绍,大型医疗机构的影像科最容易做AI,为什么?因为它有大量的数据,于是从已经在实践领域落地的筛查,到现在逐渐延伸到不同的病种,更长的诊疗链条。

与此同时,技术的发展、深度学习战略的突破与提升、科研探究中国新一代的人工智能发展报告都构成较为乐观的现状与前景。2019年,中国医学AI论文发表占据全球第二位。AI助力推进医院数字化转型,医院发展在加强整体的信息化顶层设计、标准化建设、智慧化医院建设中都在重点发力和加速。

谈到AI人工智能融合医学从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做到推理优化,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陈爽表示,在此过程中,这项事业的推动者应该致力于三个方面的提升,包括质量评价、临床业务和科研效果。最终是要建设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提升标准化建设,加强信息安全,通过制造技术推动来加强科技创新,深化医院改革,扩大与开拓医院的数字化赋能的广度和深度,助力智慧医院高速发展。

他表示,数字化医疗背景下,由于数据上的优势,大型医疗影像设备的智慧化先行一步,在智慧化1.0版本的基础上,向2.0版发展,初步实现智慧化推理相关诊疗,但和基础学科的医学转化,还在路上,需要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发掘临床医学工程方面的潜力,进一步落实数字化医疗场景,以点带面,推动数字化医疗和医院智慧化管理的进程。

陈爽还介绍了磁共振一站式心脏成像、AI血管造影等新技术中蕴含的医工交叉融合理念与最新实践。

陈燕铭:数字化时代如何应对大运营理念下的专科运营

陈燕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

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提供以及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必须以精细化运营为基础。

王昆华云南大学副校长、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

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日新月异,还有很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需要我们去解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陈燕铭在论坛上的演讲主题侧重于科学精细化的运营管理。

在“十四五”期间,公立医院进行经济管理的一些举措包括哪些举措?陈燕铭提出这一问题,并展开介绍:首先是运营管理;其次就是再造业务的流程,优化资源的配置;再次是在过程中要分析评价配置管理合不合理,将运营管理转变为一种价值的创造;最后是在过程中要健全内控,防范一些风险监控的措施出现问题。

她表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提供以及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必须以精细化的运营为基础。谈到具体的举措,她介绍,在目前一院多区运行的中山三院,医院通过充实运营管理部门人员力量、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等举措夯实这个环节的工作。

在中山三院,医院在各专科配备具有财务、审计、人事、医疗、护理、物价、医保、信息技术等知识的人员担任运营管理员,辅助协同临床业务科室加强运营和价格管理工作。同时医院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负责建立完善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制订运营管理年度工作目标、指标和计划,审议运营管理分析评价报告。

以具体的专科内分泌科为例,陈燕铭介绍,通过数据分析作为医疗组决策依据,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性薪酬绩效以及节能降耗构建绩效杠杆,构筑起了一套适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以及学科发展最新趋势的专科运营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层面还与每个学科签订了学科发展的目标责任书。责任书划分5个模块的目标与任务,包括临床医疗的工作量、人才梯队的培养,基础的以及临床的科研研究,还有学科的影响力,从纵向上与科室资深发展历程,从横向上与区域、全国范围同学科展开比较,确保有进步、有发展。

本场分论坛主持人王昆华教授总结表示,论坛主题医工交叉转化和现在国家倡导的“四新”非常契合,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其中新医科、新工科比较紧密,“医学+x”。“现在我从医科大学调到综合大学,第一件事我就把医学院和信息软件学院的老师召集起来。谈融合,怎么融合?我说我带头,虽然我是外科医生出身,我带头招信息化的研究生。”

因为信息软件学院的学科发展目标中就包括了现在政策倡导的专业融合与转化。新医科就是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只要病人需要、医生护士有需求,研究以后马上就可以转化成现实。所以从床旁到实验室,再从实验室到床旁,马上就可以转化。”

就像论坛上几位医院管理者介绍的,AI智能医生现在对肺结节的诊断率、正确率达到96.5%。王昆华教授表示,经常有知名的专家告诉他,现在工作量倒还加大了,因为肺结节通过智能医生发现了,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去找,找半天有时候还找不到,就说明AI筛查的准确性得到了认可。

数字化医疗热发展、冷思考。他总结,“今天会议上各位专家讲得精彩,有理论、有实践、有广度、有深度。但是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日新月异,还有很多的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需要我们去解密。所以发展是趋势,冷思考就是怎么去探索、解密这些奥秘,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

猜你喜欢
闭环医学医疗
时尚与数字共舞,打造印花供应链生态闭环
公平关切下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决策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2019中国整合医学大会光影
小心这些美丽陷阱!
FANUC 0i C/D全闭环改为半闭环在数控机床维修中的应用初探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