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期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机制研究
——基于多重中介效应检验

2022-11-08 07:14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减贫分配效应

刘 芳

一、引言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2012-2020年实现约1亿乡村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意味着新时代的到来,这一阶段如何巩固扶贫成效,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新的时代主题。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是基本方略,也是重要手段。可是由于普惠金融发展不充分,金融约束和金融抑制带来的“离农”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反思新时期农村金融减贫的机制及效果,对构建金融支农长效机制,推动脱贫地区经济增长、缩小贫富差距、维持经济平稳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实现向乡村振兴的过渡衔接,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指导意义。

金融减贫相关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Doug Pearce(2004)、Michael Chibba(2008)、Burgess(2003)、Geda(2006)、申云(2019)认为:一是农户通过金融部门的借贷和储蓄活动,可以抵抗农业经营脆弱、农户收入不稳定带来的风险,有助于农户平滑消费;二是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可以促进金融渗透贫困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之中,有利于人们提高收入和改善经营能力;三是信贷服务有利于增加贫困家庭教育投入和使用农业新技术的机会,有助于贫困地区扶持特色产业,改善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以上三方面的讨论主要涉及金融对消除贫困的直接作用。

与之相对,有些学者更加关注金融减贫的间接效应,将经济增长引入金融与贫困的关系之中,认为金融发展可促进经济增长,贫困人群从中受到影响。而这种效应是否有利,许多学者观点不一。如Greenwood &Jovanovic(1990)最早提出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图表现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而国内外学者如Aghion(1997)、邝希聪(2021)等认为,金融发展减贫效应的体现并非始终如一,需要门槛条件。

苏基溶(2009) 和崔艳娟(2012) 运用SYS-GMM模型,分别分析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金融发展等自变量对于贫困的影响效果,但却无法立体展现它们所在系统的作用层级。因此,本文基于理论分析,运用多重中介模型,通过对比计量检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假定,结合新时代脱贫背景,探索金融助力巩固扶贫成效和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

二、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减贫机理

(一)模型构建

(二)模型假定

构建理想作用模型包含如下假设。假设1:金融发展有利于贫困减缓。假设2:金融减贫过程中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充当作用中介。假设3:金融发展可促进经济增长。假设4:金融发展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假设5:经济增长有利于贫困减缓。假设6:收入分配差距会抑制贫困减缓。假设7:经济增长会缓解收入分配差距。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选用2011-2018年我国435个贫困县数据,尽可能更好反映脱贫攻坚阶段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具体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描述与统计

(二)中介效应检验

1.模型路径检验分析。本文运用Mplus8.0软件,分析变量的中介效应,探索变量相互作用机理,模型路径检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表2模型路径检验分析结果基本支持了假设1-6,检验结果中变量作用方向与假设方向一致。但是假设7并未得到检验结果支持,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这也导致了表3特定中介效应3的结果为负,从而抵消了特定中介效应1和特定中介效应2的部分正向效应,降低了间接效应的大小。表2显示金融减贫的直接效应为0.041。

表2 模型路径检验分析结果

2.特定中介效应分析。基于路径检验分析结果,进行500次的Bootstrap抽样分析,表3反映了四条路径下金融减贫的特定中介效应。表3中总间接效应用三条路径特定中介效应之和来表示,其值为0.035。总效应是直接与间接效应之和为0.076。从而得到,间接与直接效应之比为∣0.035/0.041∣=0.85:1。间接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035/0.076∣=0.46。因此,金融发展间接减贫效应为46.1%。

表3 特定中介效应和间接效应比较

四、结论与启示

(一)金融发展直接有效促进了贫困减缓

由表2模型路径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的系数为0.041,并且统计显著。由于脱贫攻坚阶段,农村普惠金融以及精准金融扶贫的贯彻推进,强化了贫困县金融机构“扶贫”宗旨,改善了长期以来贫困县存款资金外流而贷款不足引致的“穷帮富”的负向剥夺。金融服务规模的扩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金融服务与贫困人群的精准对接,对贫困农户抵抗风险、获得信贷支持和提升便携金融服务具有积极促进效应。

(二)金融发展间接影响了贫困减缓

表3显示金融减贫的总间接效应为0.035。从中可知,新时期贫困县金融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改善,通过“涓流效应”和“溢出效应”,进一步间接促进了贫困减缓。因此,要最大程度发挥并巩固金融减贫效果,应注重保持金融发展、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合理关系,确保三者之间良性作用。通过立足脱贫攻坚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户的金融需求,促进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优势互补,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收入分配改善,保障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巩固金融减贫成效。

(三)金融减贫直接效应更明显,但间接效应发挥有后续潜力

表3显示间接与直接效应比为∣0.035/0.041∣=0.85:1。间接占总效应比为∣0.035/0.076∣=0.46。因此,总效应中54%来自于直接效应,46%源于间接效应。说明新时期金融减贫战略深化了金融服务与贫困及小微群体精准对接,满足了农户在教育、健康、住房、创业等不同层面的资金需求,直接有效地减缓了农户贫困。

猜你喜欢
减贫分配效应
报告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支农贷款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
扶贫,我们在行动
中国的减贫成绩单
偶像效应
阅读理解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