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要真诚

2022-11-08 02:35肖赣贞
检察风云 2022年21期
关键词:构念阿尔勒梵高

文/肖赣贞

引以为戒揭“家丑”

今天,当人们来到法国普罗旺斯小城阿尔勒旅游时,会在当地的旅游手册上发现当局对当年驱赶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事件所做的道歉,最后一句话,诚恳地写道:“我们希望通过对您的热情招待来改正当年所犯下的愚昧错误!”

事情还得从1888年说起,当时梵高穷困潦倒,来到阿尔勒。尽管他在弟弟的资助下没日没夜地画画,然而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感情生活的不顺使他绝望。1888年12月的一个晚上,这位画家用剃须刀割掉自己的左耳,伤被医治好后又投入到疯狂的绘画中去。虽然这是一次自残事件,但很多居民吓坏了,认为他一定疯了,认定他是一个“危险分子”。他们更加厌恶这位情绪不稳定的画家,不断地霸凌他,对其冷嘲热讽,甚至拿石子攻击他,要求他滚出这个地方。

梵高被阿尔勒独有的黄色夜空以及田野里美妙绝伦的颜色深深吸引,不愿离开。他想方设法抵抗着居民的骚扰,与此同时加快速度画画。结果又画了30多幅油画,包括那幅著名的《向日葵》。人们发现梵高坚持不走,于是联合请愿,要求镇长将这个“疯子”送进精神病院关起来。阿尔勒警察局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最终将梵高所住的那间屋子封了起来,强行将他送到普罗旺斯山丘上的一家精神病院。

1890年的一个夏日,只在阿尔勒待了一年多的梵高走进位于巴黎以北的法国乡村瓦兹河畔的麦田里,开枪自杀了,年仅37岁,留下的遗言之一就是“这就是我想离开的方式”。可谁也没想到,梵高去世后声名鹊起,阿尔勒因他在这里生活过并画出了不少杰作而成为享有盛誉的旅游胜地。梵高这个曾被赶走的“疯子”竟然成为阿尔勒发展的最大推动者,引起世界各地绘画爱好者和游客的瞩目。

居民们慢慢地开始心生愧疚,意识到自己当初集体排挤和欺凌梵高是多么恶劣与无情。觉得对不起这位伟大的画家,想起要做点什么,以弥补当初犯下的错误。怎么弥补对梵高的歉意呢?1925年,他们派出代表去荷兰找到梵高的侄孙——J·梵高,向他表示了阿尔勒居民真切的歉意。一百多年后,阿尔勒的晚辈们重新审视自己先辈们的所作所为。他们意识到,仅仅向画家的亲人致歉是不够的,应该向全世界热爱艺术的人们道歉,于是采取了一项“长期化、永久性地向世界公开道歉”的措施——今天,当世界上任何人来阿尔勒旅游时,都能看到当地的旅游手册上记录的这段不光彩的历史和向梵高传达的永久愧意。

阿尔勒为什么要自揭家丑,还如此郑重呢?对于梵高,道歉或许已没有多大的意义,但对于阿尔勒小镇的居民来说却是心灵的自我赎罪。不是每一个“对不起”,都可以得到一个“没关系”。敢于承担责任的道歉才是真正的道歉,道歉不是为了敷衍他人而是救赎自己。

不愿认错因何故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个人构念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个科学家,建立种种理论来理解和预测周围的世界,这些理论叫作个人构念”。个人构念是由过去的见识、经历、评价和思维等所形成的观念系统,决定着认知能力,如何去思考、体验和行动。当认知能力很低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乏弹性,遇到问题时提供出来的对策就很狭窄,但却误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对策。

例如,有的人以为,不道歉会给人一种心理素质很强的印象,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太在乎自尊的人,本身是比较脆弱的,承认错误会让其觉得很没面子。所以他们会下意识地推卸责任,不仅不会认错道歉,还会把责任甩到别人身上以保护微弱的自我价值感。一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如公司的老板或政治领袖,觉得道歉会破坏自己的美好形象。其实并非如此,反而是极强的害怕心态使其选择不道歉。以为道歉了就要承认错误,害怕因为承认错误而受到指责和舆论的批判。

再如,虽然不服输的性格经常被人们当作优点,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那些“要强”的人似乎更不容易道歉,因为承认错误会对他们的内心造成很大的冲击。如果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就必须承认自己伤害了别人,而这样的承认会让他们感到强烈的羞耻,心理上根本无法接受。有些人很固执,不管是否知道自己错了,让他们认错是绝无可能的。他们不喜欢被别人强迫做某事,反而坚信自己是对的,然后继续按自己的思路行事。

犯错是一件让人很不安的事情,为了消除这种不安,人们的心理很容易启动一种所谓的“合理化”防御机制。自动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以减少焦虑和痛苦,维护自己的自尊免受伤害。比如有的人虽然在婚姻中出轨了,但是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而是指责另一半平时不关心自己,或者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一种大家都有的共性行为,比如“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等。在面对足以对自己深信不疑的事情形成挑战的证据时,更倾向于篡改这些证据,去创造新的借口、辩护和辩解。

做错事是丢人的,会受到羞辱,这种认知大多来源于幼儿时期。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苛,发现他们犯错后往往是喋喋不休地指责:“怎么回事,又干这样的事情了。”一旦孩子做得不好,便大声呵斥:“ 说了多少次,就是不听话。”虽然父母是为了教导孩子避免再发生同样的错误,但他们学到的只会是退缩与害怕。另外,当父母隐隐发觉自己做错时,显得更加暴躁——“闭嘴!不准再说!”孩子看到的是父母总是笨拙的维护全知全能、不会犯错的形象。大人的这种不良态度就给孩子的潜意识里埋下了“逃避认错”的种子。家长的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未来对错误的应对方式。

诚恳说声“对不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丽特·勒纳在《你为什么不道歉》中指出,“对不起”三个字虽然很短,却拥有特别的魔力,是人类语言中最有治愈力量的话语。她在书中列举了两个不同的道歉案例,从中可以看出道歉方式对生活的影响。

有一天,勒纳的朋友发现自己自行车丢了,找了半天没发现,十分着急。没想到,第二天自行车失而复得,放在了家门口,旁边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很抱歉,因喝多了酒借用你的自行车。本人不敢当面道歉,只好给你写下这张字条。”不难看出,“小偷” 在纸条中表达了懊悔,没有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张道歉的纸条,在使勒纳朋友的内心得到修复的同时,也让“小偷”摆脱了负面情绪的影响。

一次,茜拉邀请勒纳去参加她的新书发布会。在会场上,勒纳遇到一个老朋友,两人相见甚欢,聊个不停,结果把新书发布仪式忘记了。茜拉特别生气,认为勒纳光顾聊天不把她的书当回事。而勒纳却认为,是茜拉没有对她提出要求。过了几天,当两人情绪平复后,勒纳对茜拉真诚地表达道歉,并仔细询问了茜拉的感受,两人和好如初,修复了值得挽留的人际关系。

接受真诚道歉时,受害方的怒火会一消而散。而及时表达歉意,也会让犯错方内心感到解脱。只要善于道歉,就能够化解负面情绪和伤痛,修复和巩固人际关系。当我们及时道歉的时候,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道歉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所作所为的一种复盘,重新认真审视自己的行为,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缺点,看到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间。

道歉是一把打开自我成长之门的钥匙,当你道歉之后,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人生处处是修行,道歉是其中之一。发自内心的道歉有助于我们提升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加持自己内心的正能量。

莎士比亚在《一报还一报》中写道:“人们说,最优秀的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优秀。”因此,每一个错误都可以视作自我改进的良机。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你知道如何弥补过错。

猜你喜欢
构念阿尔勒梵高
致歉凡·高:一个城市的忏悔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自我构念在认知和情绪加工中的作用及其生理机制
凡·高与一座城市的忏悔
致歉凡·高:一个城市的忏悔
被盗窃的梵高
英语深读教学读思言模型构念与实践研究
中国大学英语考试能力构念三十年之嬗变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