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卫生全球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2-11-10 10:19韩扬阳李与涵吴静怡张诗煜高天郭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卫生保健远程卫生

韩扬阳,李与涵 ,吴静怡,张诗煜,高天 ,郭蕊△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门诊部,北京 100010;2.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当今世界已迈入数字时代,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提出“数字卫生”(Digital health)的定义,是指与发展和使用数字技术以改善健康相关理论和实践领域[1]。较之前的“电子健康”(eHealth)范围更广阔,包含使用智能设备和连接装备的数字消费者和设备本身,以及在健康方面的其他应用,如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机器人技术等。2005 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其关于电子健康的决议以敦促各国“考虑制定一项发展和实施电子健康服务的长期战略计划,以促进公平、可负担得起和普遍获益”[2]。并在2013年提出各国应考虑制定与国家数字卫生总体战略相关联政策和立法机制[3]。到2020年,包括中低收入国家在内的 120 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战略和政策,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公布《2020-2025 数字卫生全球战略》(后简称《全球战略》)旨在并行实现促进和应用数字卫生,以实现全民健康的愿景,包括:1)促进全球合作,推进数字卫生知识传播;2)推进国家数字卫生战略的实施;3)加强全球和国家层面的数字卫生治理;4)倡导以数字卫生为依托,构建以人为本的健康体系[1]。

目前来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明确把“建设健康中国”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并提到坚定不移地建设“数字中国”,但我国仍未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数字卫生服务体系。因此,本研究将具体分析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全球电子健康调查及《全球战略》,整合现状与目标,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数字卫生制度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世卫组织自2005年为响应通过的电子卫生决议,建立世界卫生组织电子健康保健全球观察站(GOe),并主持开展相关数字卫生调查以监测和分析各国数字(电子)卫生的发展,并提供战略信息支持国家规划。其目的是向各国政府提供可作为本国发展基准的数据,以及一种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进展进行比较的方法。调查由5~10名的各国专家组成的小组通过一天会议进行共同回答,每个国家仅需完成一份调查来展示本国的情况。

本研究通过比较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2009、2013、2015年收集的数据,最终选择发展相对成熟或有参考意义的目标国家:美国、英国、荷兰、瑞典、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披和我国,并对最新一次数据(2015年)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2 研究结果

2.1 全球调查结果的各国概况

2015年全球调查共分为基本情况和九个分主题,从不同角度描述各国电子健康的发展程度,包括1)电子卫生保健基础、2)移动医疗、3)远程医疗、4)在线健康教育、5)电子健康档案、6)电子卫生保健的法律框架、7)社交媒体、8)大数据和9)电子卫生保健网络资源获取途径。

2.1.1 各国基本情况

在卫生人力方面,每万人医师数各国差异不明显,而每万人护士数和每万人助产士数则差异较大,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每万人医护数。在卫生支出占GDP比重方面,美国最高,中国和新加坡占比较低。在信息通讯技术发展指数方面,韩国和瑞典位于前两位,中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移动网络数量占人口数百分比来看,参与调查的国家的绝大多数公众拥有移动网络资源。(详见表1)

表1 2015年各国基本情况指标

2.1.2 电子卫生保健基础

各国相关政策和战略支撑是电子卫生保健发展的基础之一。纵观目标国家,各国均有制定电子卫生政策,远程医疗政策制定相对较少;在资金来源方面,各国均有公共资金,捐助或非公共资金相对较少;在能力建设方面,各国均设置在职电子健康培训。对比各个国家电子卫生保健的政策基础,英国、荷兰、中国、韩国、新加坡各国在以上四个方面涉及较为全面和广泛,瑞典和澳大利亚两国总体涉及方面少于其他国家。(详见表2)

表2 2015年各国电子卫生保健政策基础

电子卫生保健的发展还需要健全的电子卫生保健法律体制。针对不同类型的条目,各个国家整体的涉及程度多少不一,中国与其他国家对比差距较为显著,超过80%的方面没有涉及。(见表3)

表3 2015年各国电子卫生保健法律体制

2.1.3 电子卫生服务

研究分别调查了远程医疗、电子健康档案、电子学习、移动医疗与大数据使用五项服务内容,各国电子卫生服务提供种类和范围有着明显的差异(见表4)。

表4 2015年各国电子卫生服务内容及开展范围

在远程医疗方面,主要有远程放射学、远程皮肤病学、远程病理学、远程精神病治疗和远程病人监护服务。美国提供的相关服务均介于国家级和地区级之间;在欧洲,远程服务发展相对完善,瑞典、荷兰、英国在远程服务内容均有涉及,其中部分服务已形成国际间合作;在亚洲,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在一定程度上涵盖所有内容,中国远程医疗服务多局限于地区级;澳大利亚开展了国家级的远程放射学和远程精神病学服务。

电子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国家系统建设、卫生设施配置、其他电子系统与ICT辅助相关功能配置。美国未开展国家级的统一服务;在亚洲,中国建设了国家级系统,并提供了支付、供应及人力系统的辅助;在欧洲、澳洲,国家系统还未得到充分建设,卫生设施与其他系统开展情况不一。

移动医疗中主要涵盖医疗服务、健康信息、健康数据收集。美国相关医疗服务介于国家级与地区级之间;澳大利亚开展了区域级的卫生呼叫中心医疗服务与国家级的突发事件服务电话、社区动员与健康促进和电子病历信息的有关健康信息;在亚洲,中国大多处于中间级与地区级,少数位于国家级,日本、韩国、新加坡虽在程度上有所差异,但大多都已基本覆盖所有内容;在欧洲,移动医疗已较为完善,瑞典部分医疗服务甚至达到国际级标准。

大数据包括政府使用与私人使用。韩国与日本仅政府使用;澳大利亚仅私人使用;英国二者都有使用;其余国家均未公开明确使用范围。

2.2 全球数字卫生战略

2020年,世卫组织基于联合国大会和世界卫生大会决议及相关的世卫组织全球和区域报告,整合联合国各数字和创新专题小组的建议和各国现状,发布《全球战略》。其战略倡导全球实施数字卫生长期战略以实现人人健康的背景下,以“承诺、催化、措施、增强和迭代”为行动框架,提出逐步推进、紧密关联的四个战略目标,形成系统性的共识、环境、基础、产出、影响、监测评估和可持续方法的行动计划(图1)。

图1 全球数字卫生行动计划

“战略一”强调各国达成共识“全球协助以应对机遇和挑战”,识别和交流风险,关注与使用数字技术以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健康发展核心。“战略二”关注各国“国家层面上的战略愿景和综合行动”,在推进过程中,着重考虑战略核心组成部分,加强健康系统基本能力,确保数字卫生效率和效益的可持续性和增长。“战略三”提出各国需要形成“明智的决定投资和行动”,更新技术及政策、加强管理和能力建设、增强知识交流与学习,形成整合稳健的发展状态。“战略四”指出各国承诺需要形成共识“人们倾向于做出有益健康的选择”,强化社会对数字卫生的包容性。

3 对我国开展数字卫生政策制定的启示

《中国数字健康发展报告(2020)》指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驱动传统医疗健康行业加速迈向数字健康新阶段,全球医疗健康正在经历一场数字革命[4]。在此背景下,我国迎来“数字卫生”的快速发展期,从医疗内部系统信息化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外部线上化,不断外延数字卫生服务的新发展方向。本研究通过分析世界卫生组织电子健康保健全球观察站收集的数据,发现各国数字卫生建设情况各有千秋,且在一些方面我国仍有差距。对照《2020-2024 数字卫生全球战略》(草案)、《2020-2025 数字卫生全球战略》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 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数字卫生治理

数字卫生是建设数字中国和健康中国的交汇点,是推动行业转型发展的引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利用数字技术力量对于实现全民健康覆盖至关重要。数字技术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它们是增进健康,维护世界安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重要工具”。数字卫生保健受到重视和采用的前提是:可获取、并支持公平和普遍获得优质卫生服务[1],我国应循证批判性的评估新兴卫生技术对卫生系统的干预效果[5],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突破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的供给状态,缩小我国与数字健康系统较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全球战略》强调形成各层级、各部门的综合数字健康治理结构。推动数字卫生高质量发展,我国需要加强行业顶层设计、提高综合监管水平、推动新兴行业共治,以加强数字卫生硬件设施为基础,以提升国民数字健康素养为举措,以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为目标,做好“数字附加值”。

3.2 智慧赋能,数字创新服务模式

数字卫生是健康行业创新管理服务模式的触发点,是拓展健康业务布局的风向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卫生发展新基建,如5G、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快速迭代在数字卫生治理、服务、运行和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数字卫生健康共同体将成为人民群众获得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的基本模式[6]。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助力数字化健康的传播,在线问诊使更多公众享受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新兴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远程医疗地域局限的问题,当前我国有省份已开展5G+医疗健康试点项目,5G的高速率、低延迟、广联接、高安全等特点,解决了从前网络技术中的延迟、失帧等技术难题[7],有效摆脱时空障碍,快速提供多地、多学科医疗服务,促进改善跨地域就诊难、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应急医疗、远程手术、移动护理等医学领域都有广阔发展前景。

全球数字卫生战略的实施程度应取决于各国数字卫生状况,包括国家基础设施、资源限制、能力范围、风险应对和公众需求等影响因素,确定健康优先事项[1]。除了重新规划现有资源外,还应侧重于国家数字卫生治理措施、卫生信息系统架构、能力建设和确定满足需求的最佳方式维护和定期更新操作环境等方面的支持,以取得预期的健康成果。现我国拥有全球数字卫生最大的应用场景,“数字卫生”的中国方案不断增多,涌现“互联网医院”“数字健共体”等中国创新服务成果,助力“健康中国”[8]。我国可继续在全球卫生发展的大框架下,按照战略目标、共识、环境、基础、产出、影响、监测评估和可持续发展,多内容、多阶段的稳步推进。

3.3 隐私关注,加强电子健康数据保护

数字卫生是技术、产品、服务的集合,流动的数据成为链接的关键要素。根据《全球数字卫生战略》目标,为推进国家数字健康战略的实施创造有利环境,我国需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健全法律保障体制,强化对全民医疗保险、电子卫生政策、卫生信息系统、远程医疗等多个电子卫生服务领域的规范,其中对电子健康数据的保护尤为关键。在远程医疗信息平台的运行中,如缺乏有效的安全保护和审核机制,网络的协同化和信息的共享很容易带来信息安全隐患[9]。数据是个人健康隐私也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10],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更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数字卫生中提高安全意识和对在线数据保护提供指导,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全球性问题[11]。云服务中健康信息的可见和可用性不可忽视,应保障个人数据不会因为披露敏感健康问题信息而面临风险[12]。本研究发现,我国的隐私保护法律机制存在着较多空白。有调查发现公众在网络获得快捷的便民服务为第一大需求,对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关注度低[13]。同时,多款医疗服务提供方APP隐私政策文本法律效力较弱,在个人健康信息的收集使用、信息存储、信息共享和披露等方面仍需要改进[14]。我国应不断完善隐私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建立相关机构组织、培训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来确保大数据条件下人群知情同意的健康信息采集、传输和使用[15,16]。

猜你喜欢
卫生保健远程卫生
远程求助
浅谈小学卫生保健的教育
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对社区妇女卫生保健的影响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智取红领巾
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提高策略
利川市培训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员
远程诈骗
卫生歌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