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屹立喀喇昆仑

2022-11-10 11:13王天益
党员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外军官兵们战友

王天益

喀喇昆仑高原,横亘西部边境。

这里是祖国的西部边陲,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

2020年4月以来,有关外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抵边越线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甚至暴力攻击我方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

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我方边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宁洒热血  不失寸土

一线官兵常说,我们身后就是祖国,当国家受到侵犯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冲锋向前。

清晨,当哨声响彻营房,班长李确祥又想起了一笑就露出两颗小虎牙的战士陈祥榕,想起了那个新兵的第一次冲锋。

那是2020年5月初,外军越线寻衅滋事,李确祥和陈祥榕等紧急前往处置。李确祥问年轻的战友:“要上一线了,你怕不怕?”陈祥榕回答:“使命所系、义不容辞!”

他们赶到前沿后与对手殊死搏斗,坚决逼退越线人员。陈祥榕在日记中自豪地写道:“面对人数远远多于我方的外军,我们不但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还顶着石头攻击,将他们赶了出去。”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面对严峻斗争考验,一线官兵越是艰险越向前,生死关头更凛然。

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搭设帐篷。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往交涉。

在交涉过程中,对方无视我方诚意,早有预谋地潜藏、调动大量兵力,企图凭借人多势众迫使我方退让。

“他们的人陆续从山崖后冒出来,黑压压挤满了河滩……”参谋陈鸿宇回忆说,“我们人虽少,可拼了命也不能退呀!”

祁发宝张开双臂挡在外军面前,大声呵斥:“你们破坏共识,要承担一切后果!”同时组织官兵占据有利地形。

官兵们组成战斗队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对峙。对方用钢管、棍棒、石块发起攻击。祁发宝成为重点攻击目标,头部遭到重创。

见此情景,营长陈红军带人立即突入重围营救团长,陈祥榕作为盾牌手战斗在最前面,摄像取证的战士肖思远也冲到前沿投入战斗。

增援队伍及时赶到,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取得重大胜利,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付出了惨重代价。

军医韩子伟记得,祁发宝被救出后,左前额骨破裂,有一道十几厘米长的口子。包扎伤口时,“他一把扯掉头上的绷带,还想起身往前冲,那是他最后一丝力气,随后又晕倒了”。

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毫不畏惧、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往支援途中,为救助战友牺牲。

祖国山河终无恙,守边护边志更坚。

如今,加勒万河谷的前哨上,官兵们时刻高度戒备,牢牢扼守河口;风雪飞扬的驻训场,官兵们驾驶新型战车精训苦练,随时准备迎敌亮剑;新型保温营房内,官兵们齐装满员、战斗生活物资充足,作好了长期斗争准备。

赤胆忠诚  皆为祖国

有人说,选择这片高原,是既需要理想、更需要勇气的。天下有那么多的好地方,一颗颗年轻的心却偏偏选择了边关。

走上高原是因为理想,留在高原则考验信念。

他们首先要战胜的,是无法摆脱的高寒缺氧,满目的荒漠冰川,漫长的冬季封山,以及由此形成的遥远荒凉时空……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必须时刻警惕,随时准备挺身而出,挫败一切侵犯中国领土的图谋。

官兵说,风与雪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就像一个超级过滤器,足以滤去你心中所有的浮华,最后只剩下对这片土地清澈的爱。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

“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陈祥榕坚定地说。

这种爱,无关年龄,都是一份“边关有我在,祖国请放心”的勇敢担当——

肖思远牺牲后,战友们在给他整理遗物时,看见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走在喀喇昆仑,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无比自豪!”

这种爱,无关年龄,都是一腔“党叫干啥就干啥”的赤胆忠诚——

走上斗争一线前,王焯冉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说:“这个时候递交入党申请书,就是希望组织能在任务中考察自己,在斗争一线考察自己。”

在边防斗争中,他们用青春和热血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万千将士如斯,万里边关如铁。“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成为一代代边防官兵赓续传承的血脉信念。

官兵一致  生死与共

1950年,“进藏先遣英雄连”130多名官兵在党支部书记李狄三的带领下,以牺牲63人的悲壮,将五星红旗插上藏北高原。

当年,李狄三病情严重时,恳请党支部不要再给他用药,把最后一支盘尼西林留给其他战友……70年后,面对滔滔激流时,23岁的王焯冉同样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

那天,王焯冉和战友马命等连夜渡河增援一線,第四次蹚河时有人被激流冲散,王焯冉和马命拼尽全力将3名战友推上岸,自己却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

突然,王焯冉一只脚被卡在了水下石缝中。危急时刻,他将马命猛地推向岸边:“你先上,如果我死了,照顾好我老娘!”马命获救了,王焯冉则永远倒在了刺骨的激流中。

一个英雄的集体,必然是团结的集体。回顾那晚的战斗,官兵们含泪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生死与共、舍命相护的故事——

看到祁发宝受到攻击倒地,营长陈红军当即带着官兵,冲进“石头雨”“棍棒阵”营救团长。

听到有人喊“营长、连长被围攻了”,陈祥榕迎着对手冲去,用身体和被砸坏的盾牌护住营长、连长。

发现还有战友被围攻,肖思远再次冲向前去,拼死营救战友,用身体为战友遮挡石块、棍棒的攻击。

回顾那场战斗,一名指挥员动情地说,我官兵上下同欲、生死相依是这次战斗以少胜多的关键所在。

官兵们平时铆在一线、战时带头冲锋,凝聚起以命相托的生死情谊和团结战斗的强大力量。

战士张明最难忘那次渡河——

巡逻途中路过一条冰河,祁发宝带头跳下水探路,张明和几名战士也准备直接蹚河,却被团长叫住了:“水很凉,我背你们!”本已过河的祁发宝蹚水回来,把张明背起来一步一晃往前走……

战士夏良最难忘那次宿营——

河谷深处寒风凛冽,陈红军带着官兵巡逻到达指定点位,宿营地遍地碎石。夜里,义务兵及有高原反应的官兵住进了运输车大厢,陈红军则带着干部骨干在空地上支起帐篷打地铺……

平时甘苦与共,战时生死与共。

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战士王钰在陈红军等人牺牲现场看到,一名战士紧紧趴在营长身上,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

这名战士,正是陈祥榕——陈红军平时关爱最多的“娃娃”之一。

以身许国  青春无悔

“孙子这些年一直想好好让奶奶您享福,可是我却一直不在家……”

这封家信是王焯冉执行任务前写下的。字里行间,战士的家国情怀催人泪下,边防斗争的严峻考验也跃然纸上。

对此,祁发宝也深有体会。在20多年的戍边岁月中,他先后40多次遭遇暴风雪和泥石流,1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孩子刚出生,祁发宝就匆匆归队,妻子生病时他总是不在,父亲去世时他因执行任务未能及时赶回……

正是渴望爱情的年龄,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牺牲当天,他还憧憬着未来:“她支持我在部队长干,我想娶她,给她做一辈子的菜……”

还有4个多月就要当爸爸了,陈红军身在一线仍想方设法托后方的战友,提醒妻子按时产检。他答应妻子,等到退役后就一起带孩子、做饭、钓鱼……

然而,他们都失约了。时光之舟桨橹轻摇、驶向未来,他们的爱,永远凝滞在了彼岸。

英雄从未走远,精神薪火相传——

在一线,官兵叫响“缺氧不缺精神、山高斗志更高”的口号,纷纷递交请战书要求上战场。

在一线,很多官兵主动推迟婚期、放弃休假,把执行边防斗争任务当成一辈子最为自豪的经历。

见证着英雄官兵赤胆忠诚的加勒万河谷,山河如故、平静安宁。一块崖壁上,八个大字遒劲有力。

那是刚任团长不久的祁发宝带领战士们刻下的铮铮誓言,也是新時代英雄官兵捍卫祖国领土、不负先辈荣光的庄严宣示——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解放军报》)

猜你喜欢
外军官兵们战友
外军军事体育训练“专”化特点及启示
战友是什么
永远是战友
永远是战友
无言的战友
外军无人机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增强现实诱导维修在外军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双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