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五夜,勇士逆行震中

2022-11-10 19:25吴光于李力可
党员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海螺沟钢索特警

吴光于 李力可

“你看,山还在那里。”徐凯手指的方向,“蜀山之王”贡嘎山从云雾中露出了主峰。地震没有撼动它的巍峨,但山的脚下很多事都变了。

2022年9月5日,泸定地震发生后,那场六天五夜的生死大营救,刻骨铭心的一幕幕,仍时常在这位特警脑海中浮现。

震后5分钟,第一批110名特警在四川甘孜州公安局特警支队战训勤务科科长徐凯的带领下奔向震中泸定县磨西镇。

前往磨西镇的榆磨路,一路烟尘滚滚,到处都是山体垮塌,落石和断木不断砸下。70多公里的路,汽车开了1个多小时。

到达磨西镇之后,支队又有两个梯次增援的队伍到达。271名甘孜特警成为震后第一支抵达震中的成建制救援力量。

救援人员正在奋力刨挖废墟时,指挥部传来新命令——磨西镇青岗坪、蔡阳村、共和村道路、通讯全部中断。村庄人口稠密,情况万分危急,必须即刻派出精锐力量探明情况、报告灾情!

“战训勤务科、尖刀大队随我徒步进山!”下午3时,徐凯一声号令,60名特警向青岗坪村进发。

昔日的公路支离破碎,沿途都是塌方,徐凯在前面探路,最终选择从一处呈70度角、落差约200米的塌方体上“速降”到磨西河岸。

河对岸已经站着几名群众,他们朝队员们焦急地挥手。但水深浪急,无法直接涉水过去。

沿河搜寻,队员们很快找到两根横跨河面的钢索。这本是温泉酒店用来挂输水软管的,此刻成了“便桥”。

脚踩,手抓,没有任何保护措施,队员依次走上钢索。钢索上的机油让脚下不停打滑,走到河面中央更是晃动不停。这段30米的钢索,徐凯走了4分多钟。

太慢!更不可能背著伤员这样过河!

焦虑之际,另一组队员沿河搜寻发现一块离河对岸较近的巨石,率先过河的战友打锚点接应,很快在两岸架起一座“飞索桥”。钢索和飞索两路同时过河,队伍很快全部到达对岸。

河岸边有几棵倒下的树,队员们就地取材,简易浮桥很快搭起来。随着武警、消防战士们的抵达,更多便桥架了起来。它们成为运送物资、转运伤员、疏散群众的“生命线”。

下午4时,徐凯带领队伍进到青岗坪村。处理完险重灾情后,他留下10人继续救援并向指挥部汇报灾情,又派了10人前往蔡阳村搜救。剩下的队员继续和他翻山越岭挺进共和村。

他们一边挺进,一边了解灾情,人员被困情况越发清晰——大山更深处的海螺沟景区三个营地还有大量建筑工人、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滞留。

“继续进山!克服一切困难,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接到突击队汇报,支队长俄吉志美命令徐凯带领队伍继续前行。

道路愈发艰难。虽然老乡们一再劝阻,徐凯还是决定带8人去探路。

路况越来越危险,深夜23点,他们决定在海螺沟一号营地附近休息,等天亮能看清路况再行动。

那夜,虽然筋疲力尽,但他们没有人睡着,听了一夜山谷中落石的声音。

6日清晨5点20分,又是一阵余震。大家齐刷刷从地上弹起来,此时头一晚留在村里的队员也冒险赶来了,共24人,一起向海螺沟一号营地开拔。

在一号营地,他们救治了两位老人和4位景区工作人员,准备前往二号营地。

徐凯向指挥部请求直升机转运受灾人员,同时也得到一个揪心的消息——当天夜里海螺沟景区会有降雨。

徐凯把所有人召集到一起:“前面的路更加危险,但是山上还有人,我们肯定还得继续上,稍后有直升机接上伤员,你们可以先撤离一部分,愿意跟我继续走的举手。”

齐刷刷,24只手全部举起来。

继续向前是三处巨大的塌方体。余震不断,山石激起滚滚烟尘,几步开外的战友都看不清。

抵达二号营地,听到一阵欢呼。“特警来救大家了!感谢党和政府!”人群中有援救队员的父亲,父子俩相顾无言,抱在一起默默流泪。

查完二号营地,徐凯判断避险位置相对安全,队伍继续向三号营地出发。

6日14时许,在历经23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后,队伍终于抵达三号营地。

自此,震后满目疮痍的大山,被他们用脚探出了一条长达70公里的生命通道。他们身后,一支武警救援队伍也到了。

“救援来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沉闷的营地响起一片掌声。

被困的有100多人,包括游客、景区工作人员和科研人员,其中还有一名德国留学生。

终于有了海螺沟景区人员被困的详细情况,指挥部立即制定救援方案。

巡查一番之后,他们确定了两条避险路线。虽然已经精疲力竭,徐凯还是狠心让队员们搞了两次演练。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7日天刚蒙蒙亮,指挥部传来消息,直升机将在当天上午前来转运被困人员。

海螺沟景区树林茂密,他们把停机点选在离三号营地不远的干海子附近。

下午1时左右,伴随巨大轰鸣,直升机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闭上眼睛,跟着我们走!”螺旋桨掀起狂风,队员将被困人员一个个护送至机舱口,陆航团战士将他们接上飞机。

他们将216人安全送上飞机,但没有等到来接自己的第十四架次。

指挥部传来消息:因为降雨,飞机当天不具备起飞条件。

此时的三号营地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24名甘孜特警、4名武警和6名景区工作人员。

安全送走了216名被困人员,意味着任务圆满完成,终于可以喘口气。

“顶多再留一夜,明天可以下山。”徐凯暗自思忖。他开始组织分配补给、收集柴火、重新搭建避雨设施。

9日清晨,徐凯又一次拿起卫星电话,向指挥部报告:“报告支队长,甘孜特警24名队员一个不少,全部平安!我们随时待命!”

“等你们凯旋!”

10日清晨,天空终于放晴。9点38分,直升机缓缓降落,24名特警手挽着手站成一道人墙,直升机背后,贡嘎山露出了雪峰。

透过舷窗,他们终于把来时的路看清。

那一处处巨型的塌方体,那些依然落石的山体,那些隐没在密林深处看不见的脚印,见证着过去的六天五夜,他们历经高寒、缺氧,走过密林、高山。

这一路走来,他们为群众搭建起7处临时安置点,成功救援13名重伤者、25名轻伤者,协助直升机转运被困群众216人,还带领500人从陆路避险转移……

回到基地,换下泥泞的作战服,特警又回归了日常的训练。徐凯一直记着一件事情——那天坐在飞机上,他曾问大家,如果需要,敢不敢再进一次?

“敢!敢!敢!”那是大家的回答。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海螺沟钢索特警
特警在身边 安全进校园
“95后”特警的用情守护
美丽的海螺沟
高原特警之歌
海螺沟
——冰川上的厕所革命
剩余强度广义应力与桥梁钢索的破断——论检测索力不能评定钢索的服役安全性
汉字走钢索
钢索式液压提升装置在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贡嘎山海螺沟新降雪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差异及来源解析
走进海螺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