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被子”的温暖代代传

2022-11-10 04:44刘麟刘亮
党员文摘 2022年21期
关键词:水河沙洲跟党走

刘麟 刘亮

“半条被子”故事场景雕塑。新华社

沙洲村村口那条滁水河流淌了几百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欢腾过。

2020年9月16日,在湖南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了“半条被子的故事”。

两年来,“总书记来到咱们村”的喜悦一直洋溢在村民们的笑脸上,“跟党走幸福长”的自信写进了村民们的心坎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半条被子”的精神有了新内涵,从军民鱼水情到干群一家亲,脱贫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

跟党走,从“政治翻身”到“经济翻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在政治上彻底翻身,但经济上还存在诸多困难。打赢经济翻身仗,我们靠的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朱小红是“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孙子,过去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也是沙洲村脱贫典型之一。

朱小红说:“小时候,奶奶经常给我们讲‘半条被子的故事,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她要我们艰苦奋斗,听党话跟党走,美好生活在前头。”

1991年,徐解秀老人去世。那时候的朱小红一家以务农为生,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田和卖菜,加之父母身体不好,两个孩子要上学,一家人生活很拮据。如果遇到灾年,“吃饱饭都成问题”。

2017年,沙洲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在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朱小红学技术,学厨艺,开起了土菜馆。“土菜馆年经营收入近4万元,女儿月工资2000多元。” 朱小红高兴地说,他家已实现稳定脱贫。

后来,随着沙洲村红色景区建设逐渐完成,到沙洲村的游客越来越多。2018年沙洲村接待游客达26万余人次,春节期间,每天最高游客量达2万余人次。

大量的游客,不仅带动了沙洲村的人气,还给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艰苦奋斗,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奶奶的故事和嘱咐,朱小红一家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干部,要同群众干在一起

革命战争年代,群众与党的关系是血肉相连,生死与共。如今,硝烟散去,虽然没有了流血牺牲,党的干部仍然要与群众同甘共苦。

沙洲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建介绍,“半条被子”精神就是共产党人要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干部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如今的沙洲村,一条条沥青道路宽阔笔直,一栋栋青瓦白墙江南民居装饰一新,香樟、桂花等成行成片。绕村而过的滁水河,披上了生态护坡,两岸新修的游客栈道,蜿蜒曲折。一座灵动飞跃的石拱桥,连通滁水河南北两岸。村子中央一组“半条被子”的青铜雕塑,把1934年那一幕感人场景艺术地再现于世人面前。

可这大变化背后,却也隐藏着很多“家庭问题”。

朱中建的妻子刘青秀在文明瑶族乡集镇上开杂货店。谈起沙洲村的事情,她就一肚子的“牢骚”。她介绍,自从朱中建201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后,早出晚归是常态,忙起来时,孩子甚至大半个月都见不到他。

除朱中建之外,为了与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村主任朱向群卖掉了家里的挖掘机,村计生专干罗秋煌关掉了窗帘店,村扶贫专干朱志平卖掉了跑运输的小金刚货车,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说起沙洲村的变化和扶贫工作时,刘青秀十分自豪。她说,村里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也应该算是传承到了‘半条被子的精神吧”。

不怕远征难,奋斗新长征

汝城县委驻沙洲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沙洲村第一书记黄飞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的长征路,就是带领沙洲村贫困人民全面脱贫,奔向小康。”

以前的沙洲村是破旧的、泥泞的、杂乱的。历史上因交通闭塞,人多地少,村民生活十分贫困。20世纪90年代,还有不少村民在温饱线上挣扎,每餐能吃饱是不少村民的“奢望”。

十多年前,贫困户占了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二。2000年,沙洲村才有了第一条通村水泥路,村里唯一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一个破败的篮球场。2018年之前,全村142户516人,有32户98人属于贫困户。

改变,始自扶贫工作组的到来。

2017年2月,黄飞刚刚到沙洲村时,他看着“百废待兴”的沙洲村,心里不由得一沉。

为了把准沙洲村贫困“脉搏”,黄飞开始白天挨家挨户地走访贫困户,晚上召集村民开座谈会,通过“身入基层”和“心入基层”,实现真正的“深入基层”,然后好“对症下药”。

为了将沙洲村的红色资源转化为脱贫优势,2017年,沙洲红色旅游景区项目指挥部、县委驻沙洲村帮扶工作队与村“两委”、理事会拉开了沙洲村红色旅游建设的序幕,以“半条被子”的精神,建设美麗新沙洲。

8个多月的时间,旅游公路、森林景观提质、游客服务中心、“半条被子的温暖——红军长征过汝城专题”陈列室、滁水河风光带、村内立面改造、农业生态观光园等41个项目全部完工,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沙洲”速度。沙洲村被打造成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和全国知名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成为汝城县一张崭新亮丽的名片,带动了汝城全域旅游。

随着沙洲村成为3A级红色旅游景区,工作队和村“两委”因地制宜成立旅游公司,多次组织村民参加厨师培训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乡村旅游培训班等。

一份喜报,令人鼓舞:2018年底,沙洲村32户98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时代,日新月异。奋斗,永不停歇。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经济日报》)

猜你喜欢
水河沙洲跟党走
我爱家乡的宜水河
鉴水河之歌
高举队旗跟党走
永远跟党走
我的水河
瑞金有咯沙洲坝
我的洣水河
心海浪花
月暖沙洲
中央红军留在沙洲村的“红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