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歌且行,用坚持书写热爱

2022-11-11 09:40颜晓晨整理
娘子关 2022年2期
关键词:打油诗李老师作家

◇颜晓晨 整理

编者按:1月14日,由刘慈欣文学院、《娘子关》编辑部、市评论家协会、平定县文联主办,平定县作协承办的李智文学作品创作研讨会成功举办。李智从事文学创作四十余年,因坚持而热爱,因坚持而收获。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对生活的感悟,他用文字记录了他的所见、所思、所感,多年来积少成多,结集成册。与会十余位作家对李智的创作经历和作品进行了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积极评价,对李智数十年如一日徜徉文学海洋、屡出佳品力作给予了盛赞和褒奖。本期《娘子关》特摘编研讨会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李智:不负时代 初心依旧

大家好!今天市县文联、作协为我的作品召开专门会议,作为一个在文艺战线蹒跚多年又没有做出像样成绩的老作者,惶恐之余,十分感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搞文学创作,至今已有四十多个年头。从一个风华正茂的文学青年,成为如今的古稀老人,然而我对文学的初心依然未变。四十年来,尽管生活有着诸多的变故和不易,尽管人生有着诸多的坎坷和窘迫,我对文学的追求和向往从未改变。常听郭德纲的相声,郭德纲说“不是所有的虫子都能变成蝴蝶”,大概我就是那个变不成蝴蝶的虫子吧。

我是《娘子关》《冠山》杂志的老作者和忠实读者。他们也是我成长的见证者。我的作品大多是身边人和身边事,40岁进入乡政府工作,基层干部群众的喜怒哀乐,成为我主要的倾诉对象。但由于自己先天文字功底不足,所以几十年没有长进。许多作品有千篇一律的感觉。不过尽管这样,前几年还是把一些自认为看得过去的东西收罗到一起。不为别的,纯粹是聊以自慰,再不强也是自己造下的呀。文言文中“敝帚自珍”说的就是我。

自从有了手机,麻烦多了,许多时间耗在这上边。从朋友圈看到些东西,不由得想发些议论,于是就以长短句打油诗发出。时间长了积少成多,成了鸡肋,留着吧,没有用,丢了吧,又觉可惜。在大伙怂恿下,成就了一本小册子。成书后觉得太单薄,又把近年发的一些文章塞了进去,于是就有了这本文集《且歌且行》。感谢县文联和县作协,感谢文学院、市评论家协会为我举办研讨会。李智何德何能,无以为报,唯有继续努力而已。

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第十次全国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的文艺创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作为一个文艺战线的老作者,深受教育和启发。总书记的讲话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文艺工作的成绩,深刻阐述了当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新时代的文艺创作提供了最丰富、最壮阔的素材,反映和书写这一伟大时代和伟大事业,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与使命。我们一定要坚持人民立场,坚持文艺创作基本规律,精益求精,潜心创作,出新作品,出好作品,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这个伟大的时代交上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张晓悦:缘结《娘子关》

今天非常高兴参加李智老师文学作品创作研讨会。首先我代表刘慈欣文学院、《娘子关》编辑部对李智老师《且歌且行》这本书编辑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市评论家协会、平定县文联、平定县作协给予刘慈欣文学院、《娘子关》刊物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李智老师和《娘子关》刊物早在20多年前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左右,集中刊发了李智老师的小说《人生几何》《天堂田园》《满山风雨近重阳》《正月十五雪打灯》等,多篇作品在当时刊物上都是打头篇的,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文学记忆,也给《娘子关》刊物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娘子关》刊物走过四十多年,是我市广大作家发表作品、成长发展的重要文学阵地,承载了阳泉文学的光荣和梦想,李智老师也是这本刊物成长发展的见证者。我们始终相信“小”刊物也能成就“大”人物,我市很多优秀作家如许元上、侯讵望、李月丽、小岸、指尖、陋岩、文德芳、荆卓然等都是通过《娘子关》刊物这个平台,走向全省、全国并斩获大奖。同时,广大作家也成就了《娘子关》刊物,正是老中青作家的笔耕不辍和对文学的热爱才让这本刊物走过这么多年依然坚守、依然丰富多彩,让更多的作品经历时间的检验,越沉淀越有韵味,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文学名篇。

从李智老师作品中,我们能感受他对时代的关注和思考,对历史的追问和探究,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人生的解读和感悟,对文学的坚守和执着追求。他的作品就是立足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浓厚真挚的情感讲述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诠释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且歌且行》将李智老师近年来创作的诗歌、散文等结集成册,也将李智老师多年来的心血集中呈现给读者,这对李智老师来说是一种文学的总结,更是一种人生的总结。他在“自序”中用五言诗的方式总结了自己走过的一生,可谓有苦有甜,但是有文学的陪伴,让他的生活更加诚实、更加明亮、更加豁达,这也许就是文学的力量,文学能点亮生活,照亮人生。对于年轻作家来说,看到这样一本书,看到这样一位长者,看到这样一位作家,更是一种激励和鼓励,李智老师对人民的热爱、对家乡的情怀、对文学创作的孜孜以求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第十次全国作代会开幕式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弘扬正道,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全国作代表也提出,新时代的文学是以人民为中心,激励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文学;是以提高质量为根本,奋力铸就艺术高峰的文学;是以创新为动力,勇于拓展新空间塑造新形态的文学。我们坚信,文学的力量不会弱化。2020年,全市事业单位改革,组建刘慈欣文学院,这是市委、市政府,市文联对文学工作的重视,对作家队伍寄予厚望。新时代创造新成就,新征程呼唤新文学。文学院有责任也有使命锻造我市文学的中坚力量,推动我市优秀文学作品的创作生产。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历史自觉深刻认识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新使命,主动作为,带动我市广大作家发出响亮的阳泉声音。

今年我们将围绕迎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主线,围绕省市党代会精神,围绕市委“14510”总体安排和部署,不断推动我市作家队伍和文学作品“量质”齐升,今天这个研讨会为今年文学院工作开了个好头,谢谢大家。在此,让我们一起祝福阳泉文学,祝福新的文学时代!最后,再次感谢李智老师带给我们的精神大餐,祝福李老师艺术之树常青。

▶郜润科:坚守文学 孜孜以求

我和李智老师很早便相识,一直到现在。今天我们开这个研讨会的目的,最主要的是肯定李智老师对文学的坚守和追求的精神。李老师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在《山西文学》《火花》《黄河》《娘子关》等杂志连续发表多篇反映农村改革和农村基层干部风貌的乡政府系列小说,曾轰动一时。他直到古稀之年,仍然一直在坚守文学阵地,希望年轻人学习这种坚守文学的精神。

阳泉市评论家协会于去年成立,今年要开展更多好的活动,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评论家协会的工作,共同推进阳泉文艺的发展。

▶马金元:关注市井生活 描写社会变迁

李智老师的作品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通过人物的命运,写社会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也写人性的挣扎,里面有他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的思考,对发展的思考。他的作品很重要的特点是面对基层,写普通人。现在有很多作品,例如一些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都是高大上的,开着豪车,喝着咖啡……主角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构造了虚假的世界,构造了空中楼阁,不是脚踏实地。李智老师这一点难能可贵,眼光瞄准最基础的东西,写出朴实的身边人和身边事,这是我们创作过程中应该提倡的。写出真实生活,流露真情实感,不是在家里对着电脑打打字就能写出来的。

李智老师最近创作的是他各地旅游参观的东西,这一点自愧不如。虽然自己也有全国到处游玩,也出过国,但是已经拿不起笔,只用照片来记录生活,用脚步丈量大地,没有李智老师笔耕不辍,这种坚持文学的精神,要好好向李智老师学习。

▶郭祯田:用挑剔却平和的眼光看世界

看到李智老师的书,就想拿来阅读。封面很亲切,一打开就一口气读完。

读李智老师的作品特别亲切,因为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入文坛的,当时阳泉有一大批层次非常高、非常有实力的乡土作家,李智老师就是其中一员。现在回头看这批乡土作家,真正坚持下来的不多,特别佩服李智老师这一点。人总有创作高峰期,但李智老师已经七十多岁了,文笔保持不变,这几年一直有作品。我看到李智老师一些作品在《娘子关》发表,《羊上树扶贫记》就是在2021年《娘子关》第五期刚发表,看看里面的孔道来,绝对是典型人物,看过之后不由得会心一笑,不由得为他感叹唏嘘。这就是李智作品的特点,从他的作品中能看到身边的人,能看到生活中真实看到的东西,使人感到亲切,让人去思考,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比如说他写一些熟悉的人,就想看看他是怎么写的。他用挑剔却又平和的眼光来看世界,看完之后有他自己的观点,而且有些观点非常到位,非常尖锐,但他又能看淡这些事情,能发表见解,也很有度量。

非常佩服李智老师这种坚守文学阵地的精神,应该在文学界好好提倡一下,激励大家拿起笔来写一写。

▶翟志洋:写尽天下千万事,闲来轻叹两三声

我被邀请参加李智先生《且歌且行》一书作品研讨会这样一个值得参加的会议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表示祝贺,因为这些年来,看到这样接地气、说实话、有艺术质量、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和书太少了;其次是感谢,感谢平定文联慧眼识珠,鼎力相助,成全出书;感谢市作协、市评论家协会主持召开这样的研讨会,李智能得到这样的待遇是他晚年创作生涯的一大幸事,此举不但是对他创作的一种肯定,更是贯彻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第十次全国作代会精神的一种非常积极而正确的导向。作家需要连接地气,作品需要朴素无华,下笔需要切中时代的脉搏,做文需要正中百姓的下怀。

借此机会,我想说三句话。李智是朴实厚道的性情中人,是独具风格的乡村作家,是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通篇阅读《且歌且行》会发现,无论是他的自传体五言,还是《羊上树扶贫记》,还是我以前看过的《房事叁叹》,读后无不令人拍案叫绝。他写得好,写得妙,写得绝!在独具民间风格的字字玑珠间,无不饱含着风趣幽默的艺术之美,平民百姓的人性之光,敏锐深刻的哲理之力!

当前,广大文艺工作者正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三观”,即大时代观、人民立场观、德艺双馨观,一扫文艺界的浮夸风、拜金风和娘娘腔。对此,我拍手称快!有些自称为文人的江湖“文人”,没有真才实学靠溜须拍马;没有精品力作靠自我炒作;谋名索利靠诓诓骗骗;不下苦功就想带光环,他们自我标榜,脸皮越厚越吃香!大家再看看老李,是在默默无闻地写,脚踏实地地写,有感而发地写,淡泊名利地写。老李谦虚,从不声张,更不显摆。老李的写作,似乎达到“写尽天下千万事,闲来轻叹两三声”之境地,平淡中见奇,谈笑里舞锋!

正合莎士比亚那句名言,“你见过大海吗?珍珠都沉在海底,漂在水面的都是浮渣。”

▶葛海林:在市井和草野间行吟

在文学界贯彻落实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第十次全国作代会精神之际,非常感谢文学院为老作家李智召开诗文集《且歌且行》作品研讨会,我和李智老师既是昔日的老同事,又是平定作协的老伙计,可谓亦师亦友。在本书出版前,李老师邀请我写点东西,我盛情难却就写了些文字,收录在序言部分。今天我主要谈三点:

一、自在行吟市井草野,凸显文人风骨。我基本上是读着他的小说开始走上小说创作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李智的小说在《黄河》《乡土文学》《火花》接连发表,开辟了阳泉乡土小说的先河,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诙谐的语言,曲折的故事深深吸引了读者的关注,自我感觉他的小说很有味道。退休后几年,他倾注精力创作了一大批古诗词类的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对世事的洞明,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对热点的褒贬品评。他自嘲为打油诗,在我看来,这些情真意切的文章,或和风细雨感怀友情,或鞭辟入里针砭时事,或汪洋恣肆倾吐心声,丝毫不比他的小说逊色。然说话犀利、性情直爽、妙趣横生的他却将自己的旧体诗称为打油诗,其中以自我解嘲的成分居多,突出它“在市井和草野间行吟”的自由色彩则更为贴切些。不媚俗,不哗众取宠,不人云亦云,充满了传统文人风骨硬朗的骨气和精气神。较于他小说的激情澎湃和犀利笔法,他的打油诗则多了些烟火气息,不论是他与文友的唱和之作还是他自作的打油诗,在讽刺与自嘲之中均可窥见诗人的良好心态。古代文人作打油诗以自我暴露或者自我贬抑为手段的不少,旧文人在自怨自艾中所作的愤世嫉俗的冷嘲式打油诗是那个时代文人在自我生存境遇面前无奈的表现,在他们类似于阿Q式的自我解嘲中,人往往陷入苦闷。睿智与幽默是近代艺术的一大境界。二十世纪的中国文人打油诗很多都显示出这样的境界,有的比白话自由诗更广为流传。李智打油诗虽然也有讽刺与自嘲,但这两种绝不是建立在自我贬抑与自我暴露的基础之上。他的打油诗有戏谑却没有刻薄,有讽刺却不流于尖酸。

二、字斟句酌,用词节俭,微言大义。李智老师的文字,古汉语基础扎实,表达精准,力透纸背,足见其读书内容的宽泛及调动语言驾轻就熟的功力。有些白描式的语言劲道精准入木三分。字字珠玑,简约而不简单,精练而不遗漏,结构精妙,传神到位。在结构文字中更多运用了克制性讽刺,即在面对特定的人或事时并不过多地发表议论评判,而是就事论事,点到为止。这种方式使得他创作的讽刺亦庄亦谐,在其背后则是诗人对于诗歌,对于文学乃至生命的庄重态度。他的打油诗所表现的正是他思想中随时发生的真情与诗情的碰撞,也正因为他对于生命意义的珍视,使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艰苦岁月中本是改善生活的事,他却从中看到了沉痛,由此思及自己一代人的经历,从不经意间的小事中显露出对现实的反思。可见,一位具有人文精神关怀的诗人无论在何时都不会失却其赤子之心的。在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李智特有的文人风范不仅源自其坚毅的性格,不屈的斗志,更源自他对人自身生存境遇的关注,对社会及人性的理性思考,他用感性的诗笔抒发理性的情怀,从一个文人敏锐的视角出发,在这个多变的世界发出坚强的声音。他的讽刺来自对于生命以及人类的珍视,讽刺背后所显现的旷达和真诚则是他生命的真实交响。

三、韵味悠长,意蕴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的特征突出,意象繁复,勾勒惟妙惟肖,寓滚烫真情于轻描淡写之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洋洋洒洒顺手拈来,不做作,不娇嗔,不虚假,干练质朴,触及灵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读他的诗可悟人生,可感同身受,可长歌当哭,越读越有韵味!

真心祝李老师老骥伏枥再扬鞭策马,书写更多有分量有温度有血有肉的作品!

▶荆升文:黄土地里冒出来的文字

李智老师的作品给我的印象是,第一,朴实的语言行进方式。一看就是咱阳泉人,一看这些语言就是从阳泉的黄土地冒出来的,下面压着燃烧的煤。他的文章艺术张力很大,能够从他的小说中挖掘出历史背景,挖掘出阳泉或者平定的历史来。第二,满满的平定元素。有些话直接把平定的方言写进去了,我原来是不主张方言太多,但是现在想想是不太对的。从李智的小说中,能够挖掘出很多平定的传统文化。一个地区的方言,就是一个地区的文化根脉。第三,他的小说中善于把人性糅合进去,给人一种震撼。

李智老师的作品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好读,没有阅读障碍,读来非常亲切,读着读着不由得带入了感情。感觉好像骑着小毛驴,嘎登嘎登压着韵律在平定的街道上走着走着,碰到了石评梅了。

李老师的作品朴实、大气,充满了艺术张力,整个就是平定的小说,平定的作家。但是反过来说,具有地方的、具有民俗的、具有个性化的作品才是全球的作品。咱们就是写平定的事,写咱平定的历史,通过文学特殊的印记与胎记,来传承、记录咱们平定文化。

▶张震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对李智老师出版新书表示祝贺,我们很早就因文学而相识、相知,成为很好的朋友。他笔耕不辍的精神一直在感染着我,鼓励年轻的作者成长,在他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坚持下去。

在我看来李智老师是洞明世事的智者,虽然平时为人低调谦和,但对事件有独到的看法,而且非常深刻到位。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创作的乡政府系列小说,在全省小说界引起很大的反响,《山西文学》连续六篇推送,这在当时是罕见的文学现象,成就斐然。我看了以后还在《山西农民报》给李老师写了一篇《一枝一叶总关情》,小说关注底层,关注生活,非常接地气,对官场、生活了解得非常深刻,反映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世界,包含了他对生活的看法。他塑造的乡政府的干部形象,非常生动,活灵活现,是我们周边看到的这些人的影子,读来非常亲切。现在许多文学创作缺乏基层生活经历,生搬硬套,作品层次不高。以李老师为代表的乡土文学作者,是对山西山药蛋派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是创新的结果,是有目共睹,影响深远的。

今天我们看到的李老师新的作品集,一部分打油诗,一部分游记文章,一部分小说,是最近的创作成果,文字看似浅显,但是非常深刻,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对生活洞若观火,非常深刻到位。他的打油诗看似嬉笑怒骂,实际上反映了对社会的鞭挞、批评和自己独特的思考,内涵深刻,给我们警示,看过后又想哭又想笑,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内涵十分丰富。最近我关注户外旅行、游记文章的写作,看了《江南纪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很有自己的特点,一看就是李智老师的文章。他的小散文也是,语言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的特色,文学语言组织的驾轻就熟,表达的内涵十分丰富。整个短文章和短诗歌的控制非常到位,尤其是小说,对他来说炉火纯青,应用自如,可以看出有多年的文学修炼。

李智老师对文学的执着和坚持,都值得大家学习、互勉。我们坚持对文学的热爱,把阵地坚持下去,生活一天,坚持一天,到李老师这个年龄,我们也可以有更多的作品。我们还会看到李老师更多更好的作品,也会向李老师学习,创作更多自己的作品。

▶张兵: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非常高兴参加李智老师的作品研讨会,并有幸认识阳泉文学界素未谋面的几位老师。我与李智老师因工作结缘,后来相交甚欢成为挚友。说实话,是他的为人正直、学识渊博、谈吐风趣折服了我,他是一个有趣的人。

言为心声,对他的作品,我想说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每每读他的作品,看他在微信朋友圈的精彩点评,你无时不被他的睿智,他的敢言,他的幽默所打动,有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感觉,有一种你懂我我懂你的快意,有一种说不出的亲近和舒适。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期待李智老师有更多新作问世。

▶王文尧:扎根生活 文学不朽的魅力

以前不认识李智老师,今天是第一次见面,他的书我已经看完了。看了书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眼前一亮。这书里面有我近几年所没有看到的好文章,完全可以选入正史,至少县志、市志就应该有。文章没有文采,也就走不远。其实人的一生当中,王湘生再经历曲折,如果没有李老师这一篇传记,这一辈子可能就默默无闻;董平,在七亘做多少好事,就是惊天动地也罢,甚至在村子里可以树碑立传也罢,没有李老师这篇传记,董平的事迹很可能就不被外人所知。这是我看到李老师这本书的价值,在座的一些老师,都在李老师书中有专门所做的篇章,他自称为是打油诗。我觉得我没有那种幸运,如果李老师能够给我写那么四句打油诗,是可以让我一辈子感到自豪的事情,而且那四句打油诗也许在一百年、一千年之后还流传着,后世虽然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人,但有这么四句诗,可以让你不朽,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以我看这本书感受最深的就是,李智老师是个文学功底相当了得,古文功底相当深厚的人。我们从他的传记里能感受到人生,我觉得是真的好。我们都是小文人,不可能写一首诗歌一夜之间就洛阳纸贵、天下皆知,我们没有那样的号召力,我们也不在那样的时代。但是只要写在《且歌且行》里面了,我觉得时间会让这些文字不朽,会让他笔下的形象不朽。这正是李老师让我仰望、学习之处。

▶侯讵望:在文学阵地上辛勤耕耘

今天之所以召开李智文学作品创作研讨会,是因为平定文联为李智老师出了一本《且歌且行》,得到了平定县文联齐主席的大力支持,愿意共同为李老师举办此次研讨会,因此以刘慈欣文学院、《娘子关》编辑部、市评论家协会的名义,召开此次研讨会。

原本叫《且歌且行》作品研讨会,但是由于两个原因改了这个名堂了。一是因为这本书没有书号,二是局限于这本书来说李老师有点太限制,他的艺术成就不能通过一本书全部得到反映,所以改为李智文学作品创作研讨会,我觉得写了一辈子,也当得起这个研讨会。

咱们在这个圈子里濡染了这么多年,也需要大家的充分肯定和理解,找个机会共同坐在一起探讨探讨创作的得失,探讨探讨人生的规律、见解,看看社会的变化等,我觉得很有必要。由于疫情和场地的原因,有些年轻的同志没有请回来,我们开这个研讨会一是为了李智老师整个文学创作的粗浅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李智同志这么多年来坚守文学阵地,坚持文学创作,笔耕不辍的精神的肯定和褒扬。所以今天开这个研讨会,尽管规模不大,发言的人不是太多,也没有邀请外面的大家,但是我觉得意义很不寻常。这个头开了以后,可以往下继续延伸。

首先祝贺李智老兄新书出版,祝贺老兄一直坚持文学创作,一直在阵地上辛勤耕耘。希望现在的同志,在生活之余要留一些文字东西。比如我现在画画,写一些画画的感悟,画画的认识,也是对文学的一种补充或是记录。生活可以丰富多彩,但是做文字的还是不要忘了自己记录一些东西。尤其是老同志们几十年了,还是要起带头作用。

对李智同志的人和作品,我说三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我觉得老李是一个有思想的作家。他这本书,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是里面是有思想的,语言通俗,对社会的思考也很有见解。他有些东西说现实的,但是春秋笔法把自己的思考体现在里面了。我觉得一个作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如果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对生活的记述,我觉得成不了一个优秀的作家。所有我们看到的稍微有点成就的作家,都是在思想上有独到见解的作家。就像刘慈欣,他的思想就非常超前,甚至和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能靠到一起,也就是说总书记在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候刘慈欣在娘子关电厂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而且思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用艺术的形式展示出来,当所有灾难加在人类身上的时候,人类做何选择,人类可能有好多背离社会道德、背离社会世俗的事情,必须这样做才能完成人类种族的延伸。这样的思考,我们在大的和平环境之下,芸芸众生、柴米油盐中谁去这样思考这些问题?所以我们在做这些的时候,仰望一下星空,这就是李智老师给我们的启示,不仅是看到了生活表层的一些东西,而且看到了生活下面的东西、背后的东西,这是一个作家的基本素质。我不知道李老师能走多远,能走到历史多深的程度,但至少他是一个有思想的作家,有思考的作家,留下自己见解的作家。这也是所有作家都应该具备的一个素质。

二是李智同志是一个真诚的作家。一个作家能不能成为一个作家,有的人不敢打开自己的心扉,打不开的话,可能成不了一个大家。好多作家是把自己袒露开的,敢于把自己真诚的东西,好的也罢,不好的也罢,都袒露给读者。我们看一些大家的书,都是这样,有些东西是不可告人的,但是他们都写出来了。没有真诚是写不出来的。首先他是一个真诚的人,活得真实,笔下才能有真实的感情、真实的见解、真实的表述。

三是李智同志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作家。从他创作的经历上看,对文学的启示就是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在他这里得到了新的引证。他所有作品基本都是身边人和身边事,从他乡政府系列小说到他现在的作品,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关键是感悟问题。生活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平等的,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就写出来了,有的人就写不出来,就是对生活的敏感度和把握,从生活中提炼的东西。他时时睁着一双敏锐的眼睛,从生活当中捕捉需要叙述和记述的东西放到作品当中,使作品用一种当地的、通俗的、接地气的语言,甚至融入当地的民俗来表达出来,就是这片土地的艺术,就是对这段历史真实的记录。我觉得现在一些作家们,在这个方面是有欠缺的,语言非常之美,用的词也是色彩缤纷,但是仔细抛开语言的外壳之后,想找到里面的想要表达的东西时,已经没有了。这是从李智老师这里得到的一些启示,也是对将来咱们阳泉后继的文学人才的启示。

通过今天的座谈会给了我一些启示。阳泉不同历史时期出现过一些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作品,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作家、作品,没有研讨过的是不是重新研讨一下。不需要太多,坐到一起,研究研究里面的东西,把研究的东西集成集子,留下来。第二个是不仅在咱们自己的圈子里热闹,还有很重要的高校和中学,我们应该把我们创作的成绩和成果通过讲座的形式或者其他合适的形式推广到我们的下一代中去。比如这种坚持创作的精神要不要让中学生、大学生知道,我觉得很有必要。通过讲座、沙龙的形式,给大家讲一讲,给大家留点东西,既有传承,又对阳泉文学土壤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对我们本身的宣传。

猜你喜欢
打油诗李老师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该得奖的李老师
宠物难伺候
打油诗事件
途遇怪客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吃”出来的“打油诗”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