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

2022-11-11 03:06杨家全陈坤强廖建平
当代医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克氏手部钢板

杨家全,陈坤强,廖建平

(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江西 九江 332000)

手外伤作为骨科常见病,以掌指骨骨折较为常见,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10%。掌指骨骨折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对患者手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既往掌指骨骨折多采用简单的内固定加外固定或非手术治疗,且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患者无法进行早期关节活动,会影响手部功能康复,极易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2]。临床上手外伤固定方法多样,主要以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固定为主,克氏针是最早被应用于临床的内固定材料,具有创伤小、经济适用及操作简单等优点,已成为掌指骨骨折治疗中常用的内固定材料,但其固定强度不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求。微型钢板表面刚度大、固定效果切实可靠,患者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微型钢板的治疗也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如手术创伤大、价格昂贵,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3-4]。因此,目前临床上针对选取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固定以何种固定方法提高患者术后手部功能的恢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对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及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掌指骨骨折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98指)掌指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49指)。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9.82±4.16)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14 h,平均骨折至手术时间(7.42±1.20)h;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28.8 kg/m2,平均BMI(23.09±1.12)kg/m2;骨折部位:掌骨骨折13例(18指),指骨骨折29例(31指);受伤原因:重物砸伤7例,交通事故伤6例,运动伤8例,摔伤21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9.77±4.23)岁;骨折至手术时间1~16 h,平均骨折至手术时间(7.37±1.24)h;BMI 18.1~28.6 kg/m2,平均BMI(23.13±1.09)kg/m2;骨折部位:掌骨骨折12例(17指),指骨骨折30例(32指);受伤原因:重物砸伤7例,交通事故伤6例,运动伤9例,摔伤2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骨折部位≤2处;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掌指骨骨折;精神状态良好。排除标准:骨折部位存在血管及神经损伤病史;存在骨质疏松;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骨折块小;具有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适应证;神经、血管及肌腱损伤。

1.2 方法

1.2.1 麻醉选取及复位掌骨骨折、指骨骨折患者均行臂丛神经阻滞;对骨折端进行清理并复位。针对开放性骨折患者,首先完成清创处理,切口延长显露骨折、复位骨折。

1.2.2 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复位骨折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克氏针交叉固定或单根克氏针纵贯内固定,确认骨折复位及固定效果,需尽量避免跨关节固定。

1.2.3 观察组采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复位骨折后,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钢板螺钉内固定,于伤骨背侧、背外侧或背内置入钢板,采用螺钉≥2枚固定骨折远端、近端,随后缝合伤口。

1.2.4 术后处理采用外固定处理患者于2~4周石膏固定拆除后进行功能锻炼,未固定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进行关节训练。

1.3 观察指标①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开始功能训练时间)。②手部功能:术后随访6个月,依据总主动屈曲量表(total active flexion scale,TAFS)[5]进行评估,指尖关节、掌指关节活动度>220°为优;指尖关节、掌指关节活动度≥180°、≤220°为良;指尖关节、掌指关节活动度<180°为差。优良率=优率+良率。③并发症:包括感染、肌腱粘连、成角畸形及关节僵硬。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指标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骨折愈合、开始功能训练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值P值手术时间(min)28.74±6.9137.52±8.365.2460.000住院时间(d)5.82±2.054.94±1.262.3700.020骨折愈合时间(周)7.14±2.055.38±1.624.3650.000开始功能训练时间(d)16.85±4.1213.68±3.513.7960.000

2.2 两组手部功能比较观察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部功能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掌指骨骨折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由于手部周围关节多、功能精细且结构复杂,其治疗要求高于四肢骨折,给予良好解剖复位、牢固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手部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7]。掌指骨骨折多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及克氏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为主,外固定治疗术后患者无法进行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会影响关节功能恢复,临床应用受限,因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克氏针、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8]。

克氏针固定操作简便,易于取针,对血运及骨膜损伤小,适用于大部分手部骨折治疗[9]。但经临床实践发现,克氏针固定时无加压作用,无法良好维持骨折复位,会影响骨折愈合,且其稳定性一般,极易出现旋转及滑动现象,需固定腕关节,会损伤关节面,患者无法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克氏针针尾留在皮内,极易诱发针道感染,对皮肤造成刺激[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骨折愈合、开始功能训练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克氏针固定相比,微型钢板固定能满足掌指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关节僵硬等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手部功能恢复,但也会相应延长手术时间。微型钢板能避免弯曲及旋转,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有利于牢固固定,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多数采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无需外固定处理,术后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12-13]。虽然本研究中采用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取得效果优于克氏针固定,但临床实际应用中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微型钢板固定针并不适用于粉碎性骨折、部分关节内骨折患者,同时,该术式操作复杂,需要剥离骨折部位软组织,且钢板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会增加治疗费用,对患者损伤较大[14]。但本研究中也存在随访时间短、纳入病例数少等不足,仍需后续开展大样本量、多中心对照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微型钢板、克氏针固定用于掌指骨骨折治疗中的远近期疗效,为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地指导。

综上所述,微型钢板固定用于掌指骨骨折治疗疗效显著,患者术后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速且并发症少,有利于促使手部功能良好恢复,可改善预后,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克氏手部钢板
克氏原螯虾活体运输技术研究进展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比较分析切开复位克氏针、螺钉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内上髁骨折价值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观山海
高通联手Ultraleap 为XR2提供手部交互解决方案
厨房料理小妙招——山药去皮手不痒的窍门
SA—387Gr11C12钢板(6=88mm)厚压裂原因分析
骨折手术的钢板 可以不拆吗
克氏螯虾原池繁育方式亟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