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11-11 03:30余征
当代医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椎弓成形术经皮

余征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伤九科,江西 南昌 330008)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后,易因其他直接外力因素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引起腰背部剧烈疼痛,限制脊柱活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骨质疏松性单阶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虽然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可达到纠正后凸、复位椎体高度的效果,但手术创伤性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新型手术方式,两者联合具有一定可行性,不仅可优势互补,且对改善患者病情效果更佳[2]。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阶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术式不同分组,将应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3.41±2.05)岁;病椎部位:腰椎17例,胸椎13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3.15±2.35)岁;病椎部位:腰椎19例,胸椎11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年龄55~70岁;患者经实验室检查与MRI、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多节段骨折、陈旧性椎体骨折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合并爆裂性压缩性骨折者。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予以患者全身麻醉后摆放俯卧位,将软枕放置于胸部、髂部,使其腹部悬空;以骨折椎体为中心,于背部正中做纵形切口,缓慢剥离椎旁肌,待骨折椎体上下各主体横突基地、上下关节突暴露于视野后,明确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同时,测量椎弓根钉道长度,根据钉道长度钉入椎弓根螺;以相同方法扭入另外3枚螺钉,在预弯好的固定棒安装后撑开复位并固定骨折椎体;最后,通过C型臂透视机观察患者骨折复位情况,满意即可冲洗置入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行全身麻醉,在其胸部、髂部放置软枕,使腹部悬空,复位体位后使用双掌在骨折椎体棘突部位自腹部方位进行按压、复位;通过C型臂透视机对伤椎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进行标记,并于标记点做切空处理,经患者椎弓根穿刺空心穿刺针,并置入导针、扩张套筒,借助C型臂的透视作用拧入椎弓根螺钉;经患者肌间隙放置预弯后的矫形棒,撑开椎体观察椎体高度、椎间隙恢复情况,恢复良好即可扭紧钉结合部螺钉;最后,在C型臂监视下根据上述方法穿刺病椎椎弓根,将骨水泥注入,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3]为评估工具,总分1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功能障碍以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4]为评估工具,该量表包含站立、步行与坐位等10个项目,每个项目6个选项,对应分值0~5分,总分50分,ODI评分=患者实际得分/50×100%,ODI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3030手术时间(min)90.14±10.2183.32±5.462.9450.018术中出血量(ml)130.42±25.1930.34±5.4219.4210.003切口长度(cm 11.54±4.323.11±0.799.5980.012)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比较治疗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t值P值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t值P值t值组间治疗前P值组间治疗前t值组间治疗后P值组间治疗后VAS评分8.25±1.515.21±1.646.8180.0158.67±1.303.09±0.3720.6420.0011.0540.5126.3050.016 ODI评分62.47±11.3524.52±3.9215.8020.00662.38±11.4215.71±3.1819.6850.0020.0280.6758.7270.013

2.3 两组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治疗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伤椎后凸Cobb角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比较(±s)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t值P值t值组间治疗前P值组间治疗前t值组间治疗后P值组间治疗后时间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治疗前治疗后5个月伤椎前缘高度(%)69.24±6.7293.14±5.0311.1990.01069.36±6.4596.71±5.2614.5360.0080.0640.6302.4530.019伤椎后凸Cobb角(°)27.54±5.3110.82±1.1615.3810.00727.69±5.2410.12±1.0216.4560.0050.1010.5562.2660.020

3 讨论

因骨质疏松性单阶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好发于中老年群体,而老年患者身心特殊,且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低于青壮年,故治疗时需要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手术方式,以减轻对患者身心造成的影响,并促进病情与症状的显著改善[5]。

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是一种传统治疗术式,该手术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螺钉把持力度不足而降低内固定成功率,加之椎体骨折复位后处于形态复位,易使病椎椎体中出现空洞,导致部分病椎嵌入椎间盘组织,影响内固定效果[6]。随着近年来微创治疗理念的发展,临床医护人员逐渐应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为患者进行治疗,尤其是两种术式优势互补,一方面能弥补单一治疗存在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提升疗效,为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创伤性较小,不仅手术时间短,且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有研究认为,医护人员为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时,主要通过其肌间隙开展各项操作,不仅符合微创治疗的理念,且术中无电刀热损伤,能保护患者脊柱旁肌肉,减轻手术操作对脊柱后柱造成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7]。治疗过程中,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需要大范围剥离患者椎旁肌肉,这一操作可延长手术时间,甚至增加患者术中出血量,而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实施过程中无需广泛剥离、反复牵拉患者腰骶部肌肉,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手术操作损伤患者椎旁组织深部血管而增加术中出血量。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使其功能障碍得到显著改善。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在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借助后路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提高中后柱的稳定性,同时,注入的骨水泥能强化患者伤椎,增强前中柱支撑力,从而恢复脊柱正常负重力线,减少内固定应力[8-9]。此外,骨水泥具有削弱、破坏椎体内感觉神经末梢的作用,有助于减轻与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伤椎后凸Cobb角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伤椎后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可促进病椎复位效果的改善,对病椎高度进行维持,避免椎体塌陷。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病椎内注入骨水泥,可保证脊柱处于稳定状态,尤其是骨水泥凝固后发挥的稳定效应,有助于医护人员复位患者椎弓根,增强脊柱固定阶段抗疲劳能力,帮助患者获得稳定的脊柱内固定,达到恢复椎体高度、维持病椎高度的目标[10]。同时,经皮椎弓钉内固定与椎体成形术实施过程中可达到双侧椎体相融合的目标,并不会干扰患者中央椎管,可减少对硬膜囊、神经根的牵拉,保留棘突间韧带、腰椎棘突上韧带对腰椎后部动力带重建的作用,从而提高脊柱稳定性。

综上所述,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中老年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有助于改善其疼痛症状、腰椎功能与病椎高度。

猜你喜欢
椎弓成形术经皮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