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诺福韦酯补救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11-11 03:06彭芳郭婷廖群王伟新
当代医学 2022年19期
关键词:内径硬度肝功能

彭芳,郭婷,廖群,王伟新

(江西省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江西 宜春 336000)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后,不同的人群会表现为不同的疾病转归形式,部分患者的病毒会出现自发清除,从而实现疾病的临床自愈。但也有部分HBV感染者会进入肝炎活动期,出现肝脏持续性损伤,随着疾病的恶化,肝脏逐渐纤维化,当肝纤维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肝硬化[1]。肝硬化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及多种严重并发症,甚至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2]。恩替卡韦是临床治疗HBV感染肝硬化的常用药物,在抑制病毒复制活性、血清转氨酶升高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单一用药需要患者长期服用才能有效清除HBV。有研究[3]指出,在对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替诺福韦酯进行补救治疗,有助于患者及时缓解肝脏炎症,促进患者康复。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替诺福韦酯补救治疗对HBV感染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HBV感染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体质量49~76 kg,平均(59.75±3.23)kg;Child-Pugh分级标准分类:B级23例,C级1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体质量48~77 kg,平均(60.06±3.11)kg;Child-Pugh分级标准分类:B级24例,C级1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年龄>18岁;腹部B超或CT检查结果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4]中的HBV感染肝硬化诊断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无严重肝肿大伴脂肪变性患者。排除标准:艾滋病;因其他病因而出现肝癌;伴有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严重缺损且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分散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国药准字H20100019,规格:0.5 mg×28片)治疗,每次0.5 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诺福韦酯(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36,规格:0.3 g×30 s)补救治疗,口服,每次0.3 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48周。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1.3.1 肝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抽取患者空腹12 h以上静脉血液,通过离心机离心处理后,将上层血清作为检验标本,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清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

1.3.2 肝脏弹性利用超声技术对肝脏硬度进行量化,通过测量弹性横波的波速,明确肝脏的硬度,分别于患者右肋缘下测量3次,最终得到平均模量,弹性数值2.4~75.4 kPa,其数值越大表示患者肝肝硬化程度越严重。

1.3.3 肝脾超声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测两组患者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内径、脾厚度。

1.3.4 HBV-DNA转阴率分别于治疗12、24、48周后使用抗凝管采集两组晨起餐前(空腹时间需≥8 h)静脉血5 ml,置于-50℃环境下保存30 min后取出,室温下静置5 min,以3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8 cm,分离上清液,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HBV-DNA转阴率。

1.3.5 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48周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肌酸激酶水平偏高、腹胀腹泻、头部眩晕、恶心呕吐。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硬度值比较治疗前,两组AST、ALB、TBiL水平及肝硬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ST、TBiL水平及肝硬度均低于治疗前,ALB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ST、TBiL水平及肝硬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而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硬度比较(±s)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肝硬度比较(±s)

注:AST,谷草转氨酶;ALB,清蛋白;TBiL,总胆红素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838 AST(U/L)治疗前132.23±40.04132.33±40.210.0110.991治疗后67.25±14.3889.58±20.845.437<0.001 ALB(g/L)治疗前30.54±0.7130.47±0.660.4450.658治疗后35.97±0.7433.04±0.6118.834<0.001 TBiL(μmol/L)治疗前32.91±3.7833.03±3.130.1510.881治疗后25.06±1.3328.32±1.2411.052<0.001肝硬度(kPa)治疗前22.45±3.1222.73±2.660.4210.675治疗后14.53±2.5418.17±2.366.472<0.001

2.2 两组肝脾超声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脾厚度、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脾厚度薄于对照组,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脾超声指标比较(±s,mm)

表2 两组肝脾超声指标比较(±s,mm)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838门静脉内径治疗前14.22±1.4114.21±1.470.0300.976治疗后10.51±0.7012.19±0.6910.536<0.001脾静脉内径治疗前8.84±1.138.88±1.080.1580.875治疗后6.63±0.517.27±0.585.108<0.001脾厚度治疗前50.45±3.6750.35±3.760.1170.907治疗后41.21±3.1146.05±3.466.413<0.001

2.3 两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比较治疗12、24、48周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比较[n(%)]

2.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多数HBV肝硬化患者在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2项存在轻度异常;当病情发展至失代偿期时,患者不仅会产生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及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道症状,还可能会出现月经失调、腮腺肿大、男性性功能减退等症状,并引发急性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甚至增加发展为肝癌的风险[5]。HBV表达水平过高是造成疾病恶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改善HBV肝硬化预后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及早抑制HBV的复制、增殖过程。既往研究[6]证实,对HBV感染肝硬化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逆转肝脏纤维化的进程,从而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延长生存时间。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均为临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两者均属于抗病毒药物中的核苷类似物,具有抗病毒强、耐药性低等优点,能迅速抑制HBV复制、促进HBV 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血清学转换、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但长期单一用药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7-8]。

陈欣等[9]研究中,替诺福韦酯组经过48周的治疗后,TBiL水平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而替诺福韦酯组的ALB水平高于恩替卡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对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时,补充替诺福韦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替诺福韦酯属于一种最新的核苷酸类似物,能抑制多种病毒产生,早期主要用于临床治疗艾滋病,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发现该药物在抗HBV方面也具有良好效果。替诺福韦酯的水溶性较强,患者口服后可迅速被吸收,在血液中降解为替诺福韦进入细胞,之后在细胞激酶磷的酸化作用下转变为替诺福韦双磷酸盐,从而对病毒聚合酶产生抑制作用,并插入病毒DNA中。在缺乏3’-OH基团的情况下,当抑制剂插入生长的DNA链时可导致HBV DNA合成受阻,从而抑制HBV的复制[10]。患者在进食时服用替诺福韦酯,可提高至少40%的生物利用度,药物在机体内转化为替诺福韦双磷酸盐后,药物半衰期约为10 h,故可1天给药1次,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可在给药1~2 h后达到峰值;由于CYP450酶系不会参与替诺福韦酯的代谢,因此,极大降低了该药物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肾小球是人体过滤替诺福韦酯的主要场所,过滤后超过70%的原形药物经尿液排出体外。此外,与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药物相比,替诺福韦酯的肾毒性较小,因此,可采用较大的剂量对患者进行治疗,每天300 mm的剂量既可最大限度发挥替诺福韦酯的药效,又可有效防止患者产生较大的肾毒性[11]。AST是一项评价肝功能的关键指标,当患者体内的AST升高时提示肝功能受损,预后不良;ALB是人体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维持机体营养与渗透压,当ALB水平下降明显时,表明患者可能发生肝脏合成功能障碍;TBiL是检查肝、胆功能的关键指标之一,当TBiL水平出现病理性升高时,表明患者可能出现肝炎、肝硬化等病症[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ST、TBiL水平及肝硬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厚度均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替诺福韦酯能对HBV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替诺福韦酯补救治疗HBV感染肝硬化患者,有利于HBV-DNA转阴,减少用药不良反应。恩替卡韦分散片可抑制病毒多聚酶的活性,但其对细胞的α、β多聚酶与线粒体γ-DNA多聚酶抑制作用偏弱,且其长期服用常见眩晕、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14]。而替诺福韦酯具有潜在的抗HIV-1活性,其活性成分双磷酸盐能直接与天然脱氧核糖底物竞争性结合,插入DNA中终止链,从而对病毒聚合酶发挥抑制作用[15]。同时,替诺福韦酯具有水溶性,服用过程中几乎不经胃肠道吸收,也不经CYP450酶系代谢,因此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替诺福韦酯对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进行补救治疗,能有效控制肝硬化的恶性发展,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提高HBV-DNA转阴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内径硬度肝功能
软硬度
内径千分尺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金属表面镀层硬度的测量方法
内径侧轴向引出分接线段的可调模绕制
“o”型密封圈内径胀大对线径变化的关系
生命的硬度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