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2-11-11 00:33黄志兰陈珑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经颅心神失眠症

黄志兰,陈珑(通信作者)

南京市中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失眠症是一种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球约1/3的人饱受失眠症的困扰[1]。随着失眠症病程的延长,患者可能会出现抑郁、谵妄等精神类疾病,甚至会导致其免疫功能减退、内分泌紊乱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催眠、镇静类药物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研究发现,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与毒副作用,不可长期服用[2]。因此,寻找另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低频经颅磁刺激可直接作用于颅脑深部,刺激目标区域,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针灸属于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可调和气机,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有效规避药物的依赖性与不良反应。但目前关于针灸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较少,为弥补该领域空缺,特进行该项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脑病科门诊、睡眠门诊、中医经典病房收治的82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参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3]中相关标准;中医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痰热内扰型,主症包括睡眠难安、心情烦躁、胸闷痰多、痞脘不适、口苦难耐、头晕目眩、舌质偏红、脉滑或滑数、苔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5](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7分;明确表示严格遵照试验计划。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继发性睡眠障碍;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入组前接受过相关治疗;体内植入金属;合并恶性疾病、器官功能障碍;常年服用镇定类药物;存在明显出血性倾向;未严格遵照试验计划进行治疗;对经颅磁刺激不耐受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因个人原因自愿退出研究;未参与后续复诊。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74,规格3 mg)治疗:于睡前30 min内服用1片,1次/d,连续服用4周;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立即停止服药,病情严重者即刻就医。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与低频经颅磁刺激进行联合治疗。(1)针灸: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常规取穴命门、大椎、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双侧)、肝俞、心俞、安眠(双侧)、丰隆(双侧)、三阴交(双侧)、照海(双侧),用乙醇(山东利尔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规格100 ml)擦拭皮肤消毒,取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无锡佳健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00225,规格0.25×40 mm),通过无痛进针法刺入相应穴位,穴位作用分别行提、插、捻、转法,得气后停针30 min,每隔15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期间,严格注意患者情况变化,若出现晕针、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2)低频经颅磁刺激:使用经颅磁刺激治疗仪(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鄂械注准20142211249,型号CCY-1)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提醒患者摘除身上金属物品,并于首次治疗前测定患者的静息运动阈值;目标位置为右侧额叶,治疗强度为静息运动阈值的80%,设置频率为1 Hz,刺激时间为27 s,刺激间隔时间为3 s,治疗总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在治疗期间,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若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治疗。

1.3 评价指标

综合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相关标准评价。睡眠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 h,加之睡眠深沉,日间精力充沛为痊愈;睡眠有所改善,睡眠时间增加≥3 h,深度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增加为显效;症状有所缓解,睡眠时间虽有增加但<3 h,深度睡眠较治疗前无明显提高为有效;症状无好转甚至于出现加剧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睡眠质量:使用PSQI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结束时评估两组的睡眠质量,该量表包括24个条目,分为16个自我评估条目以及5个他人评估条目,总分21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睡眠参数:治疗前、后使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北京倍德华君科技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72210823,型号Greal80)采集患者的睡眠潜伏期(sleep latency,SL)、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以及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在试验期间,试验组因依从性较差脱落1例,对照组因个人申请脱落1例,未严格遵照医嘱治疗脱落2例,最终以试验组40例,对照组38例为有效样本纳入。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2.3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睡眠参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SL、TST、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L均低于治疗前,TST、SE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SL低于对照组,TST、S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SL、TST、SE比较

3 讨论

中医学中并无失眠症的明确定义,而是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症状将其归为“不寐”范畴。中医学认为,不寐的诱发因素很多,包括情志不达内伤五脏,累及心神受扰,故表不寐之态;另饮食无节,致其脾胃失和,故生运化不转之困,阻滞气血运行之畅,以致津停生湿,久之成痰,痰久化热,热气上呈,扰乱心神,故生不寐之状[7];劳累困倦太过易伤脾气,而过逸少动则可致脾气不足,脾力不足,使其生血化气之能匮乏,故致心神失养,乃生不寐。由此可见,不寐与痰热上呈、心神被扰有关。因此,考虑从抑热、祛湿、调和气运等角度对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对不寐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单独行药物治疗更佳。分析原因,百会穴为手足三阳经即督脉阳气汇集之处,属督脉,具有治百病、调节阴阳平衡之效,灸之可行安神定志、通畅经络,助气运转,气血通行无阻,致津液升腾,无痰之燥,故可解扰乱心神之祸[8]。《针灸大成》中有言:“思虑劳伤心脾,可灸百会”。命门穴属督脉,行针刺之,可调和气血,梳理运行、气血运行通畅可解痰热之苦,故可去内扰心神之忧。大椎穴乃督脉腧穴,针刺之可调全身气血,振奋阳气,固本培元,补化脾气不足之难,复其运化之责,使其血气生成充盈,滋养心神,故可解不寐之困。神庭穴乃督脉、足阳明胃经以及足太阳膀胱经交汇处,行针刺之可直取脑髓,解其困乏,扰杂之境,脑宁则神静,因此有解不寐之效。此外,印堂穴乃经外奇穴,具有解痛、宁心、安神之效。神门穴属手少阴心经,主治不寐,针刺,可泻痰热上呈之火。肝俞穴具有疏泄水气、祛湿除痰之用。安眠穴可除心神之扰,纾解情志,平肝息风。丰隆穴可健脾化痰、顺和胃气、清浊降热。三阴交可行调脾舒胃、补血益气之效。照海穴可表滋阴清热之用。心俞穴可行发散心热、温湿之效果。取上述穴位有助于调和胃气、补脾活血、祛湿除热,因此疗效更佳。低频经颅磁刺激可纠正患者脑内的多巴胺水平,促进松果体释放大量的褪黑素,调节睡眠-清醒周期,帮助建立更为正确的睡眠模式[9]。因此,针灸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低频经颅磁刺激可导致神经突触发生改变,诱导脑电波波幅升高,进而加深患者的睡眠深度。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L均低于治疗前,TST、SE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SL低于对照组,TST、SE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表明针灸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可有效降低患者SL、延长TST、提高SE,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原因,低频经颅磁刺激可提高γ氨基丁酸抑制性神经递质的分泌,调控患者丘脑以及下丘脑等于睡眠相关的脑区,形成特定的睡眠节律,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10]。

综上所述,针刺联合低频经颅磁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优化睡眠质量,对失眠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经颅心神失眠症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经颅磁刺激问与答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失眠症状≠失眠症及早治疗是关键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