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宫颈癌患者锎252中子刀后装联合外放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2-11-11 00:33张娜崔红升宋雪吴爽佟旭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中子宫颈癌病灶

张娜,崔红升,宋雪,吴爽,佟旭(通信作者)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1 放疗科;2 核磁共振科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宫颈癌是临床常见的妇科肿瘤,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其中,手术主要适用于早期宫颈癌患者,对于失去手术指征的中晚期患者,多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1]。锎252中子刀发出的中子射线是唯一可近距离治疗的高线性能量传递射线,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强,具有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等优点,临床在宫颈癌患者治疗中多联合外放疗使用[2]。目前,临床主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评估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疗效,其中,MRI具有多参数、多序列成像的优势,且软组织对比度良好,可全面呈现子宫的解剖结构及肿瘤浸润情况,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措施的调整提供可靠依据[3]。但关于MRI对锎252中子联合外照射治疗后的疗效评价鲜有报道,故将其应用于宫颈癌锎252中子刀后装联合外放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仍需进一步验证。鉴于此,本研究探讨MRI在宫颈癌患者锎252中子刀后装联合外放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0~64岁,平均(47.35±3.12)岁;体质量指数20~28 kg/m2,平均(24.57±2.33)kg/m2。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2019版)》[4]中宫颈癌相关诊断标准;经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确诊;具备基础自理能力;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近期接受过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入院前接受过相关放疗、化疗等治疗。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联合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先行全盆腔适行调强外照射,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医科达(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Elekta Compact Lite]放疗,每周5次,每次剂量为1.8~2.0 Gy,总剂量DT为45.0~50.4 Gy;盆腔外照射第2周后,采用252锎中子后装治疗机(深圳双环灵顿有限公司,型号Zh-1000)开始进行252锎中子腔内后装治疗,每次6 Gy(宫旁A点),每周1次,共治疗6次;进行中子腔内治疗当天不做外照射,治疗结束后根据患者肿瘤消退情况嘱其回家后半年内每周做1~2次阴道冲洗。

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采用磁共振成像系统[(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型号MAGNETOM Spectra]检查,检查前嘱患者适量饮水;横轴面T1WI TSE序列重复时间为741 ms,回波时间为11 ms,视野为35~45 cm,矩阵为256×256,激励次数为4次,层厚为5.0 mm,层间距为1 mm;横轴面及矢状面T2WI TSE序列重复时间为4 732 ms,回波时间为95 ms,视野为20 cm,矩阵为256×256,激励次数为4次,层厚为5.0 mm,层间距为1 mm;DWI EPI序列重复时间为5 000 ms,回波时间为71 ms,视野为35~45 cm,矩阵为128×128,激励次数为4次,层厚为5.0 mm,层间距为1 mm,b值采用800 s/mm2进行图像扫描,扫描完成后,自动生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nfficient,ADC)图像。

100例患者均在治疗前行MRI检查,治疗4周时、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年内采用电话、微信等方式随访,定期复查MRI。

1.3 评估标准

治疗结束时,参照国际抗癌联盟相关疗效标准[5]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完全缓解,患者所有可测病灶完全消失,无新病灶出现,疾病相关症状消失,生化指标恢复正常;部分缓解,患者肿瘤体积缩减幅度>50%,未出现新病灶;稳定,患者肿瘤体积缩减幅度≤50%;进展,患者肿瘤体积未见明显变化或扩散,有新病灶出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时,10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46例,稳定15例,进展5例。根据患者病情缓解情况将其分为缓解组(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80例和未缓解组(稳定例数+进展例数)20例。缓解组年龄41~62岁,平均(49.50±3.25)岁;体质量指数21~27 kg/m2,平均(25.57±1.03)kg/m2。未缓解组年龄42~65岁,平均(48.66±4.05)岁;体质量指数21~28 kg/m2,平均(25.88±1.23)kg/m2。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MRI对锎252中子刀后装联合外放疗的疗效评估结果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年内缓解组的ADC值逐渐升高,肿瘤直径逐渐减小,且缓解组ADC值高于未缓解组,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MRI对锎252中子刀后装联合外放疗的疗效评估结果

2.3 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的MRI表现

治疗前,患者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治疗4周时,10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的肿瘤信号消失,有7例患者的T2WI肿瘤信号不均匀、T1WI信号增强,有39例患者无异常信号改变;治疗结束时,有96例患者无异常信号变化;治疗结束后1年内,所有患者的肿瘤信号均消失,且无异常信号改变或轻微强化。

3 讨论

既往临床在为宫颈癌患者选择治疗计划时,一般以Ⅱ期为分界线,Ⅱ期前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Ⅱ期后患者则采取放化疗治疗。放化疗作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6]。锎252作为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发射中子射线,可通过发射高能量集束在近距离的肿瘤组织内,集中灭杀肿瘤细胞,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同时也可为许多经常规放疗后病情未得有效控制的患者提供再次治疗的机会。尽管放化疗是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个体的差异性与临床治疗效果紧密关联,故及早明确疗效,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利于取得最大的临床效益。

MRI检查对软组织病灶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力,可多方位成像,有效显示宫颈组织与外周组织之间的位置关系,且可通过ADC定量分析组织的水肿、坏死等病变程度,有助于宫颈癌患者的疗效评估[7]。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年内缓解组的ADC值逐渐升高,肿瘤直径逐渐减小,且缓解组ADC值高于未缓解组,肿瘤直径小于未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在宫颈癌患者治疗过程中,ADC变化水平与患者临床疗效有关,分析原因可能为,ADC用于描述MRI中不同方向分子扩散运动高的速度以及范围,而患者接受锎252中子刀后装联合外放疗后,大量肿瘤细胞可出现坏死,并发生液化,导致细胞密度降低、细胞外间隙扩大、肿瘤直径减小,从而增加水分子的扩散速度,明显升高ADC值,这便提示病灶对治疗较为敏感,预示治疗效果良好[8];且MRI可结合患者肿瘤直径判断临床疗效,为宫颈癌的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但本研究还发现,在未缓解组中,即使患者的ADC值增高,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原因可能与这部分患者肿瘤细胞虽坏死,但未发生液化有关。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前,患者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治疗4周时,10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的肿瘤信号消失,有7例患者的T2WI肿瘤信号不均匀、T1WI信号增强,有39例患者无异常信号改变;治疗结束时,有96例患者无异常信号变化;治疗结束后1年内,所有患者的肿瘤信号均消失,且无异常信号改变或轻微强化。其原因可能与宫颈癌细胞增殖速度快,细胞之间的排列较为紧密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水分子的扩散,故T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而治疗结束时,宫颈癌细胞大幅减少,导致细胞密度降低,故呈现无异常信号改变或轻微强化的状态。

综上所述,MRI在宫颈癌患者锎252中子刀后装联合外放疗疗效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中子宫颈癌病灶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VVER机组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子输运计算程序系统的验证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70~100)MeV准单能中子参考辐射场设计
3D打印抗中子辐照钢研究取得新进展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物质构成中的“一定”与“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