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吞咽功能的影响

2022-11-11 00:33饶艳君
医疗装备 2022年20期
关键词:脑瘫功能障碍电极

饶艳君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四川绵阳 621000)

临床调查发现,约有70%~75%的脑瘫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摄入食物,易导致其出现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可对患儿健康发育造成不良影响[1]。临床多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对脑瘫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患儿进行干预,虽可缓解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但干预周期较长、恢复速度慢。有研究发现,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干预,可更有效地改善脑瘫患儿的吞咽功能[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瘫患儿吞咽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0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7岁,平均(4.23±0.81)岁;脑瘫分类,共济失调型4例,肌张力低下型15例,痉挛型12例,混合型13例,不随意运动型6例。观察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2~6岁,平均(4.78±0.56)岁;脑瘫分类,共济失调型6例,肌张力低下型14例,痉挛型13例,混合型12例,不随意运动型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儿家属均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符合脑瘫的相关诊断标准[3];伴有进食缓慢、吞咽困难等症状。排除标准:存在心、肺、肝等器官功能障碍;喉部畸形;有严重咽喉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1)感官刺激:护理人员用棉签或手指刺激患儿口腔触觉,同时采用冰块轻轻刺激患儿咽喉壁、软腭及舌根部位,让患儿自然产生吞咽行为,在此过程中,对于年龄较大,可听清楚指令的患儿,应叮嘱其保持吞咽东西的状态;使用带有不同味道的棉签棒刺激患儿舌头,反复触发其味觉。(2)口颜面功能训练:根据患儿认知程度及年龄,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采用合适的表达方法指导其进行全面的唇部肌肉及舌头训练,同时进行发声、发音及屏气练习;在患儿耐受力范围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训练;对于年龄较小无法听清楚指令的患儿,护理人员可用棉签蘸取葡萄糖并涂抹于患儿唇部,诱导患儿主动地进行伸舌头训练。(3)摄食训练:结束前两组训练后,可对患儿开始摄食训练,即协助患儿保持30°仰卧位,并保持头部向前屈伸,先从糊状流食开始训练,再逐渐过渡至相对较硬的食物,每次训练间隔时间为20 min,注意摄入食物不宜过多。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河北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DK-802)干预:对患儿颈部进行全面消毒后,将第1电极放置在其舌骨上,然后将第2电极放置在第1电极旁、患儿甲状上切迹上方;以第1、2电极之间的距离为依据,将第3、4电极等距离放置于第1、2电极下方;布局好电极位置后,设置治疗仪参数,将脉宽设置为300 ms,固定脉冲强度设置为2~15 mA,脉冲频率设置为80 Hz;在患儿主诉喉部出现捏起感、挤压感或其出现吞咽动作时,说明刺激产生了作用;30 min/次,1次/d。

两组均持续干预8周。

1.3 观察指标

(1)吞咽功能障碍:干预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4]对两组吞咽功能障碍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分为5级,1级为患儿5 s内能一次性喝完30 ml温开水,且无呛咳;2级为患儿5 s内能分2次喝完30 ml温开水,且无呛咳;3级为患儿5 s内能一次喝完30 ml温开水,但发生轻微呛咳;4级为患儿能分2次及2次以上喝完30 ml温开水,且发生呛咳;5级为患儿无论分几次都难以喝完30 ml温开水,且喝水过程中频繁发生呛咳。(2)生命质量: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5]评估两组生命质量,共有44个条目,内容包括食欲、食物选择、睡眠、进食时间、社会交往、语言交流等11个维度,每个条目有5个等级,分值为1~5分,评分为44~22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吞咽功能越佳、生命质量越好。(3)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干预期间血压波动、喉痉挛及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障碍

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障碍比较(例)

2.2 生命质量

干预前,两组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WAL-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WAL-QOL评分比较(分,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大多数脑瘫患儿均伴有吞咽障碍症状,导致其无法正常摄入食物,极易引起呛咳,引发窒息、脱水、坠积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及生命安全[6]。该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采取何种有效措施,尽快促进患儿恢复正常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往,临床针对此类患儿常给予吞咽功能训练,通过感官刺激、口颜面功能训练、摄食训练等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者的吞咽功能,使其逐渐恢复,但恢复进程较慢,需要较长时间,导致效果欠佳,需寻找其他干预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吞咽功能,促进其病情恢复。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通过低频脉冲电流直接作用于患儿运动神经轴,可使轴突壁去极化,并将动作电位传递至轴突末梢,进而起到促进肌肉收缩的作用[7];还可激活潜在通路,建立神经反馈回路,帮助患者重建新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提高患儿的吞咽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后,两组SWAL-QO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干预,可使患儿吞咽功能得到改善,生命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分析其原因为,神经肌肉电刺激仪通过电刺激有助于促进肌肉组织收缩,恢复运动功能,增强吞咽肌的力量,增加患儿摄食种类,提升食欲,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进而可改善患儿睡眠质量、生活态度、语言交流能力等[8];加之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感官刺激、口颜面功能及摄食训练可使机体受到全方位刺激,各部位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研究结果另显示,观察组干预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给予患儿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干预属于一种无创干预方法,能提升脑瘫患儿口腔部位组织的灵活性、协调性,可通过低频脉冲电流直接作用于患儿喉部,有利于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避免发生肌肉萎缩,并可对其脑神经细胞产生作用,故可有效避免患儿血压波动、喉痉挛、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9-10]。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脑瘫患儿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脑瘫功能障碍电极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
巧妙解决燃料电池电极式书写问题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