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幽门喂养联合暖箱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及呼吸暂停的影响

2022-11-11 00:34杨春红
医疗装备 2022年20期
关键词:胃管胃肠功能反流

杨春红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厦门市围产-新生儿感染重点实验室 (福建厦门 361003)

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质量低于1 500 g的新生儿;由于患儿机体能量储备不足,胃肠道、消化系统等尚未发育成熟,易导致宫外发育迟缓,不仅可影响其远期神经发育,还可增加其患病风险[1-2]。在VLBWI出生后早期采取合理的营养支持措施对于促进其生长发育、预防或减少体质量丢失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工作重点[3-4]。经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在VLBWI中较为常用,但由于患儿的胃肠蠕动功能差,吞咽与吸吮功能不协调,易出现喂养不耐受、胃食管反流等问题,并可增加呼吸暂停风险,进一步影响其生长发育,故需寻找其他喂养方式干预。经幽门喂养是一种新型喂养方式,喂养过程中能绕过胃,有利于减少胃内反流的发生[5],但临床关于该喂养方式的报道较少,其具体价值还需进一步明确。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经幽门喂养联合暖箱对VLBWI喂养耐受性及呼吸暂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86例VLBWI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胎龄28~34周,平均(31.29±1.14)周;体质量1 054~1 469 g,平均(1 256.33±80.58)g。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胎龄28~34周,平均(31.22±1.20)周;体质量1 048~1 477 g,平均(1252.97±81.0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纳入标准:胎龄<38周,出生体质量<1 500 g;出生后入住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排除标准:遗传代谢性疾病;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肺部感染后气道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消化道畸形。

1.2 方法

两组均于出生2~3 d、生命体征平稳,且腹部听诊闻及肠鸣音、胎粪排出后开始喂养;均在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配合部分外周静脉营养支持,并逐渐过渡至全肠内营养支持,直至肠内营养所提供的能量>418 kJ·kg-1·d-1;对两组进行营养支持期间,将患儿放置在婴儿培养箱(济南欧莱博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中,将箱内温度控制在25~37 ℃,将患儿皮肤温度控制在34~37 ℃;放入前,需先将暖箱内的温度调节至35 ℃,预热5 min后再放入患儿,并根据患儿身体情况适当调整箱内温度。

对照组采用经鼻插入胃管间断性喂养:初始的喂奶量为10~20 ml·kg-1·d-1,每3~6小时喂养1次,每次喂养前注意观察残奶量,若残奶量超过需要喂养量的1/3,需减少喂养量;若残奶量超过需要喂养量的1/2,则停喂1次;若患儿出现呕吐、腹胀等情况,需待其症状缓解后再开始喂养,患儿若吸吮、吞咽反射正常,且反应良好,则改为经口喂养。

观察组采用经幽门喂养:将患儿摆放为右侧卧位,选择6~8号硅胶胃管,将0.9%氯化钠注射液涂抹在胃管的顶端;将胃管经患儿口腔置入其胃内,轻轻抬高其臀部约30°,直至胃管随着胃蠕动而移动,经过幽门后1~2 cm;借助B超确定胃管的位置,确认胃管顶端在幽门后1~2 cm,提示插管成功,然后记录置入胃管的长度;采用输液泵滴奶,初始喂奶量为10~20 ml·kg-1·d-1,每3~6小时喂养1次。

两组均持续干预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包括喂养后呕吐或胆汁反流3次/d以上、胃潴留、明显血便、喂养量减少持续3 d、腹部膨胀或变色;患儿出现上述任意一项,即可判断为发生喂养不耐受。(2)记录两组生长发育指标,包括达全肠道喂养时间、体质量、头围及身长增长水平;增长水平计算方法为,两组出生时及出生后14 d,分别用软尺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将测量结果相减。(3)观察记录两组喂养期间呼吸暂停发生情况。(4)观察记录两组住院时间。(5)给予两组听诊检查,比较其胃肠功能,包括胃肠每分钟蠕动次数及肠鸣音强弱。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喂养不耐受

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生长发育指标

观察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出生后14 d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2.3 两组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呼吸暂停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比较

2.4 胃肠功能

观察组听诊器听胃肠蠕动、肠鸣音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胃肠功能比较(次

3 讨论

VLBWI的病因复杂,临床认为,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等因素均可导致妊娠难以持续进行,致使胎儿被迫提前出生[6]。早产儿在子宫内发育尚未完善,各器官及系统发育成熟度欠佳,尚需大量营养物质维持继续发育,即使出现短暂性营养不足,也会对脑部发育造成影响,故给予早期营养支持尤为重要[7-8]。经胃管喂养属于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在VLBWI出生后2~3 d,生命体征平稳时即给予早期肠内微量喂养,可满足其机体的营养需求,促进胃肠激素分泌及胃肠黏膜成熟,增强胃肠动力,从而预防或减少胆汁淤积发生[9-10];经胃管肠内营养支持还可防止患儿肠屏障功能损伤,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但由于VLBWI胃未发育成熟,蠕动能力差,且排空较慢,经胃管喂养时,奶汁直接进入胃内会导致胃容量急剧增加,引起胃食管反流,进而引起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11-12]。故临床仍需选择一种更为优质的喂养方式,以满足患儿机体对营养的需求。

经幽门喂养是一种新型的肠道喂养方式。采用该方式对VLBWI进行喂养时,奶汁会绕过患儿胃部,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或肠,可预防或减少胃食管反流,提高患儿的喂养耐受性,有效避免胃排空差、误吸、呕吐等问题发生,从而减少胃食管反流发生,降低患儿发生呼吸暂停的风险,有利于促进患儿生长发育。胃肠蠕动次数与肠鸣音的强弱可有效反映人体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胃肠蠕动次数越多、肠鸣音越强,提示胃肠功能恢复越好。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后,其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可增强,并引起肌肉紧张性收缩,可阻止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从而减少食管反流及呼吸暂停;同时,患儿胃肠功能的恢复还有利于胃肠腔内容物的清除,并使空腹样运动向餐后样运动转化,进一步降低食管反流及呼吸暂停的发生风险;而且,经幽门喂养可通过间断喂养,有效提高患儿胃肠道的生理反射,增加胃肠蠕动,增强胃对容量负荷的调节功能,进而可提高患儿的喂养耐受性,确保喂养顺利进行,改善患儿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其生长发育;此外,喂养期间使用暖箱,有利于维持患儿体温的正常,减少热量丢失,并可增强患儿安全感,有利于促进其机体生长发育。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出生后14 d体质量、头围、身长增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蠕动、肠鸣音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经胃管喂养相比,经幽门喂养可更好地满足VLBWI的营养需求,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并可降低患儿呼吸暂停发生率,促进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经幽门喂养联合暖箱可显著提升VLBWI的喂养耐受性,减少呼吸暂停发生,并有利于促进患儿机体发育。

猜你喜欢
胃管胃肠功能反流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二次试水法在难置胃管患者胃管位置判定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留置胃管”真的那么恐怖吗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胃食管反流易误诊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急性中毒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