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影响

2022-11-13 18:05佟博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新能源地质队
财会学习 2022年26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核算

佟博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新能源地质队

引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管是社会主义经济还是市场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既为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令政府事业单位的服务内容与所涉及的服务对象等在21世纪发展、变化的时代下,与之前的工作方式与处理方法存在着不小的变化与差别。特别是依托现阶段的经济大发展,我国的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不仅在单位管理活动中占据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同时,涉及的工作范围也逐渐变大,如果事业单位仍旧一成不变地使用以往的会计制度,是完全不能满足事业单位阶段性需求的,面对这一情况的出现,国家适时地对政府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与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当下会计相关工作的实际需要。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

2017 年 10 月,财政部会计司发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不仅明确要落实此文件的相关内容,也确定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之前所使用的各种会计制度都要一并废除、停止施行,这既是我国针对现阶段《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弊端提出的新举措,同时,也意味着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全面开始实施。回顾改革之前政府所施行的会计制度,在标准体系下,依照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采取预算会计进行相关内容的核算,核算最终是为了呈现完整报表,从而针对收入、支出等实际情况进行整体决策。但是,对比之前政府实施的会计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没有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信息需求。又比如,在改革前的政府会计没有突出特点,不管是核算内容还是口径都有许多重叠部分,另外包含许多制度一并施行的情况。国家一方面为了夯实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另一方面,希望构建相对统一与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了系列改革。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与挑战

(一)会计核算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不仅使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高效地对财务会计功能进行了强化。

在原来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收付实现制核算。《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新制度将权责发生制核算引入到会计核算中,实现了事业单位进行预算会计核算的同时,也要实行财务会计核算的“双核算”功能。另外,以往在固定资产核算时,除了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值,以及对固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不计提摊销的情况出现时,在固定资产精细核算时,才会进行成本方面的核算。这样的会计处理方式无疑没有从直观层面去反映现值的具体情况。而在改革后的新制度中,需要针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进行如实、切实的计提,从而如实反映事业单位运营成本、具体使用资产等状况。

另外,改革后的新制度使核算方法统一化,不仅采用平行记账、差异调节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制度完美衔接与适度的做到分离,同时,也因为重新改变了会计要素模式,实现了会计核算的“双基础”功能。这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财务报告当中,改革前的财务报告没有对现金支付的债务进行反映,这样不仅会影响事业单位整体决策,也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新制度中,新增加了收入核算与费用核算,除此之外,也通过实行权责发生制对各项内容进行准确、全面的具体反映。

(二)促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规范

改革后的《政府会计制度》更加凸显透明化,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不仅反映得更加全面,也能够将各个项目的财务收入与支出呈现出来,同时,对于整体的资产运营状况也如实的展示了出来。事业单位具体的债务情况,既可以让管理层对债务进行了解与评估,也能够针对当前财务状况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安排与计划。

不言而喻,由于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合理,未改革的《政府会计制度》核算重点主要是针对预算执行方面的内容进行核算,这导致在预算过程仅仅对资金来源进行核算,令预算执行工作完成效率低下,一旦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坚持财务审核的原则与底线,往往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问题。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实行了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为了能够关联会计期间与财务支出、收入的联系,也希望在最大限度规避财务风险的同时,通过预算资金的使用绩效等进行合理化的评判,特别是,针对支出的会计期间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认定。

(三)会计核算工作量与难度加大,财务信息化标准提升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不仅对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素养与专业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也由于核算工作总量的增加,会计核算难度也逐渐加大。例如,原来的财务报表编制变为了两套,这无疑需要兼顾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会计核算。但是,对于部分财务人员不仅没有对新改革后的制度进行深入的学习与切实的掌握,也没有转变思维、改变以往的会计核算理念。举例来说,一些财务工作人员不能处理会计核算中的很多业务问题,例如,怎样更好地关联会计收支与会计期间匹配度、平行记账以及如何衔接新制度与旧制度。

同时,在权责发生制下,产生的收入和支出如何与会计期间进行匹配时,部分财务人员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此情况作出职业判断。诸如此类,不仅会令数据失真,也会导致最后呈现的政府财务报表准确度不高,导致决策者对于单位具体运营状况以及资产使用情况无法全面性把握,从而影响下一步的工作部署与内容规划。正是如此,在《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中,除了要对会计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也要不断提升财务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注重对其进行定期专业知识、财务制度等的系统培训。

(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如同一把“双刃剑”,改革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面带来正确的发展指向,但是,也凸显了事物的两面性,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政府会计制度》以核算体系、报表两个大的方面对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划分,除了增入了报表理论,将会计核算制度融入其中,兼顾专业化与复杂性,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二,《政府会计制度》实行了“双基础”会计核算模式,为了落实这一模式除了要依托信息应用平台,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的投入,正是如此,在《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其三,为了更好地顺利开展《政府会计制度》,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班延长工作时间才能够完成现阶段的工作内容,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基本的财务会计工作,也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与预算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的编制以及附注资料较多的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等相应工作内容,这无疑令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总量增加了许多。

三、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爆发式发展,不管是经济实力还是GDP相关数据,都凸显出我国国民经济取得的辉煌成绩。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逐步跻身于经济强国的行列。但是,现阶段,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一是没有紧随全球经济发展整体趋势的脚步,存在一些问题;二是《政府会计制度》呈现“粗管理”状况,所谓“粗管理”重点体现在“粗”字上,政府在财务管理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制度方面、工作效率上都亟待精细化的管理。不仅需要完善、改进相关制度也要提升政府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在赤字出现的时候更好的进行应对。目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相应的制度还不健全,没有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对国家长久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为了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以及促进各个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的会计制度一定要顺应时代的步伐进行实时的合理化革新。此外,在建设《政府会计制度》过程中,一定要依据我国基本国情、符合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整体情况进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四、针对《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在《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抱着积极的学习心态,去加强所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要对《政府会计制度》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准确的把握与运用。同时,适时地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在《政府会计制度》开展过程中,事业单位才能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财务队伍,同时也顺应了时代与经济发展。

(二)加强对单位的财产清查活动

在《政府会计制度》顺利开展过程中,国家对于各个单位的资产,不仅要更加严苛地进行逐一排查,也需要每个单位提供最新的相关统计数据。特别是针对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资产,通过对本单位的清查,除了能够将事业单位的资产准确、全面地展现在政府财务报告中,也可以对这些长期闲置的财产如何维护、怎样处置提出有效的处理意见,从而对于国有资产的整体利用率以及使用度都大有裨益。

(三)做好政府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新的政策改革是对原有制度的推陈出新,同时也是一种完善与改进,因此,即便在许多方面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与处理,也一定要做好新旧《政府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现阶段,对于新旧《政府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重点、难点主要是负债科目与资产这两个方面,在事业单位的往来账目中,不管是应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还是应收款项等,都需要按流程进行批准、处理,要如实将资产的具体情况反映出来。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对于一些科目的合并、拆分等一定要以改革后的《政府会计制度》为参照做好相应的工作。除此之外,工作底稿的编制在新旧衔接工作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工作内容与环节。

(四)科学编制《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报表

财务会计报表系统除了资产负债表、净资产变动表,还有收入费用表以及现金流量表,是由这四个报表共同组成,而预算会计报表系统不仅有预算收入支出表、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还有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主要是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的。由此可知,在《政府会计制度》下的报表,主要分为了两大部分,分别是财务会计报表、预算会计报表。因此,在报表编制过程中,相关的财务人员必须依照过去的财务报表为参考基础,同时也应该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这样才能呈现事业单位资产的真实数据,这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以及工作整体水平与工作效率都十分有帮助。

(五)加强信息技术使用,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水平

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以及依托信息化大背景,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信息技术的相关使用融入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对于资源整合十分有利,另一方面,也能够省时、省力,减少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总量,不仅可以有效改进财务管理方式,也能够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

结语

总而言之,《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既成了我国事业单位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也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从事业单位自身出发,需要将事业单位具体业务内容与《政府会计制度》相适应,这样有利于更好地落实新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另外,从《政府会计制度》开展情况去看,事业单位通过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不仅解决了单位的各项财务问题,也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质量、效率。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下,将新的制度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能够高效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制度会计制度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与地勘单位会计制度衔接的若干思考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探究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问题及改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