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11-16 10:26杜永丽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农业农村

杜永丽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制度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以农耕业为主的边疆地区——黔西县,正逐步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但黔西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渐变之中,经济落后的状况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工商业和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本文以黔西县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主,分析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为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思路。

一、黔西县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基本县情

黔西县位于贵州中部偏西北平原地区,总面积约2 380.5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5个街道和36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约100万,其中农村户籍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58%。耕地总面积为388.9万亩,其中净灌溉面积耕地达180多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麦类为主,玉米、豆子、马铃薯类等为辅,油料产品以黄花菜、向日葵、芝麻油料作物等为主,辅助加工黄油烤烟、土烟、麻花、桑叶和绿茶等。全县优质无烟煤矿潜在资源储量可达70亿吨。

(二)农村产业结构现状

近几年来,黔西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农村产业转型,使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持续上升,农民收入逐年增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黔西县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总体需求,逐步实施玉米减植计划,不断开发农业、种草养牛,重点开发经果林、牧草和蔬菜等高效益产业,累计调减玉米50万亩。加强市场开发,推行“订单生产”“以销定产”,深入促进农业产品在学校、机关和超市发展,在广州花都区设立农业产品销售中心。充分发挥地方农业资源的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吸引“特惠贷”专项资金30 372.2万元投入到当地农业和轻工业建设发展中。规划建设500亩以上的大型坝区,其中省级示范样板大型坝区2个、达标示范坝区基地12个;全年建成生产蔬菜1 000亩以上标准化基地4个,核心生产基地300亩以上15个;努力打造超过5 000亩县级以上农业特色工业区1个,调整乡级示范基地样板4个,乡级以上农业示范基地116个。大力开发国有工业投资公司,申报获批行业扶贫基金项目87个。引进16家扶贫企业,建立52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23个“千企改造”项目,成功推出了黔西红木家具、制鞋行业园、节能环境保护产业孵化园等多个项目,二甲醚、食品级二氧化碳和建筑石膏等化工行业延展项目得到有序推进,初步形成以电厂和煤化工为中心的循环经济。成立了文化旅游公司、旅游开发中心,全面激活了乡村旅游资源,累计开发了942家旅游企业。“智慧黔西同心扶贫”云平台建设也不断完善,农村电子商业网点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引导贫困家庭入股合作社,组织贫困农户到合作社务工,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

二、存在问题

(一)主导产业不突出

近几年,黔西县不断探索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取得显著效果,但仍存在政府利用已有信息指导农民种植的现象,未及时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主要还是靠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作为主要手段,转种植于萝卜、白菜等快速出产的经济作物,由于种植市场已经饱和,加之产销对接不到位,农民收入与预期相比大打折扣,在以后投资发展经济作物上会失去信心,不愿意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

(二)农产品优质率低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开始转向更有利于健康、安全等高品质的食品。但黔西县在农产品品种及种植养殖上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农产品质量不高。由于文化水平所限,大部分农业种植养殖户只满足于出产率高,对于科技、绿色种植养殖认识还不到位,农产品销路一直走低端市场路线,不能向更好的地区和消费人群提供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弱。

(三)畜牧水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黔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重心主要还是放在种植结构上。黔西县旱地占40%,草地及疏林草地占14%。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足20%。在水资源方面,水产品生产值占农业生产总产值的比重还不到10%。畜牧水产业发展脚步缓慢,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农业工业化程度低

黔西县地处西部贫困地区,不少贫困家庭种植养殖的随意性很大,许多农家地种植面积是碎片式的,低端粮食种植占比较大,大多数独立经营,导致农产品加工等级较低,基本上处于初加工状态,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如果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就会存在后续发展劲头不足状况,仅仅依靠政府和农户自己,很难持续做出广泛持久的主导产品。

三、对策建议

(一)因地制宜,精准选择产业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定种植,到市场中找产业,不仅能实现精准选择产业,更一步解决了市场销售问题,打开了群众脱贫致富之门。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进一步发展主导产业,合理有效利用本村资源,注重长短结合,突出地区特色,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二)转化农村产业行为,引进龙头企业

政府应发挥调控作用,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农民自身素质有限的情况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遵循的主要思路应当是“以外带内”,通过外力的介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村民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费,参与企业生产获得务工费,还可以参与利益分红。

(三)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方面,应在稳定粮食、蔬菜及油料作物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农产品,可以拓展养殖业市场,包括畜牧、水产和养殖行业,向市场推出与之相关的多样性产品。升级产业结构的同时,不断完善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和保障制度,增加高层次需求农产品市场,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四)坚持宣传导向,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对群众进行培训,邀请致富带头人到各地就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并选派群众代表到示范基地学习产业结构调整先进经验。为确保群众增产增收,要大力提倡良种良法,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全面提高农技人员的潜能,让广大乡村干部懂农业实用技术,助力提高农作物生产水平。

新时期黔西县要切实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重点抓好产业选择、经营主体培育、合作社建立与规范运行、完善利益联结等关键点,尤其要抓好产业链建立、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等工作,致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农业农村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