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中的分类指导策略

2022-11-16 21:52吴蒙晰
小学生 2022年26期
关键词:图画因材施教写作能力

☉吴蒙晰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字基础,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保障。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利用分类教学,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作文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写作。

一、因材施教,提高写作兴趣

因材施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遵循的教学原则,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对写作的恐惧。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经说过:“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兴趣能够让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我们能够更加完善地完成我们的工作。”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想让他们安静地坐在那里写作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谈到写作就会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有些学生想要进行写作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写什么,最终导致作文写得“干巴巴”的。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肚子里没有墨水,即使有的学生思路比较清晰,但是苦于词汇量和素材不够丰富,也无法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作文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升,长此以往,一些学生就会丧失对写作的兴趣,产生自暴自弃的学习心理,甚至对写作产生厌恶的情绪,不利于教师开展语文写作教学。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兴趣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针对性地加入一些既可以吸引学生兴趣,又足够生动形象的作文素材,提升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强化他们的写作能力。作文素材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这需要教师仔细鉴别,选择合适的素材进行写作教学。除了教师之外,学生也可以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作文素材,然后由教师进行系统整理,融合到写作教学中,最后教师利用素材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文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想法,还可以强化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师就可以先找一些有关探险的作文素材,例如森林探险、洞穴探险等,并创造出合理的情景。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清整篇作文的思路,例如跟什么人同行、在哪个地方探险、需要携带什么装备、准备哪些补给品,最后是在途中遇到的险情以及怎样化解险情。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一些有关探险的视频和动画,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让学生对探险有更多的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探险经历,或者希望去什么地方探险等,引导学生进入写作状态。想要进行写作还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图书角或是利用阅读卡片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要求学生有固定的时间阅读,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可以在写作时不必再为素材而苦恼。

二、分类教学,提升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作文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以及图画作文。因材施教中的材不仅仅代表着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也代表着教学内容的不同,因此在实际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作文形式,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1]。

(一)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锻炼的是学生扩写、续写和缩写的能力,给出一小段话然后让学生尝试进行写作。

首先,要想提升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提升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材料作文通常会给你一个写作材料,然后根据材料进行写作,这个材料中可能包括人物、时间、地点、目的、心情等多种信息。只要掌握了这些信息,那么材料作文的写作难度就会大大降低。但是很多学生往往缺少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进行材料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重要的信息,导致材料作文写作失败。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好材料作文中的素材,例如这样一段话:“今天是星期天,也是我的生日,但是爸爸妈妈却都不在家,我看着空无一人的房间有些不知所措……”这是续写类型的材料作文,在这个材料中给出的人物有“我”和爸爸妈妈,而时间是星期天,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今天是“我”的生日。再例如:“昨天,我和朋友小明、小刚以及小红一起去了博物馆,在那里我们看见了许多新的东西,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历史故事,我们感觉到非常快乐。”这是扩写类型的作文,人物主要有4 个,分别是“我”,小明、小刚以及小红,而时间是在昨天,地点是博物馆,心情是快乐。

由此可见,材料作文一般会给出大量的信息,需要学生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理解,这样就能够保证写出的作文生动形象,逻辑清晰。

其次,要学会寻找切入点,例如在上述材料中,为什么爸爸妈妈会不见了呢?他们去了哪里?随着切入点的寻找,学生的写作思路也会逐渐展开,有利于进行写作。

(二)命题作文

顾名思义,命题作文就是给学生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命题作文是作文的基础类型,也是最重要的类型,命题作文大多要求的是记叙文。首先,学生需要寻找题目的题眼,也就是作文的关键含义,例如《暑假趣事》这一题目中,题眼就是“趣”字,学生要寻找有趣的事件进行写作。其次,要寻找题目限制之外的思路,例如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这个地方可以是书店,可以是餐厅,也可以是景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选择地方。

(三)图画作文

图画作文是写作的第一阶段,从看图写话开始,到看图作文,如今还有漫画作文形式。图画作文非常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寻找图画作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的图画写作能力。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在看图作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全图,寻找其中的有用信息,看清图画中有哪些事物。例如时间、地点、人物、正在干什么事、人物的表情等等,由此把握图画的内容进行写作。

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图画重点,注重画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般来说,一组图画中有的画面是起铺垫作用的,而其中的一两幅就会反映出事物的高潮,这就需要学生学会抓住重点,想象延伸,整合思维进行写作。

三、优化教学,彰显学生课堂主体性

彰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并发挥中心角色这一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和探究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作文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学习,让学生能够不断地在写作学习中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身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关键时候还要帮助学生处理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节活泼、生动的作文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成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例如,命题作文:我的植物朋友。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这一作文时,为了能够有效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记录卡的方式,将自己喜欢的植物记录下来,然后在班级中分享,通过分享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喜欢的植物。在进行写作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先对即将描写的植物进行观察和了解,通过闻一闻或者是摸一摸的方式,完成自主观察,之后再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彰显学生在课堂的中心地位,同时还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写作文时有话可说,进一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和培养,这对其今后的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彰显理念,全面实施分类化教学

每个人都是非常独特的存在。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所以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化作文学习时,必须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成长特征,引导他们全面融入到综合性发展的道路之中,这与新课改教学提出的理念是相吻合的。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一篇《最熟悉的人》时,可以让学生使用叙述的方式描述自己比较熟悉的人群,在描述时还要结合该人物的语言特征和外貌进行描写,彰显人物的主要特征。若有些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并不是非常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将他们的写作范围加以扩大,鼓励他们结合上述技巧对周围事物或者是让自己有着深刻印象的天气等内容加以描写。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将分类指导教学活动融入其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练习的主动性,关键是还能让学生将更多的写作方式和修辞运用其中,生动且形象化地描写出不同人物和事情的形象特征。面对班级中对人物描写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则要先对其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再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从而更好地完成人物写作。

五、注重评价,提升学生写作自信心

教师有效合理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应该注重评价手段的运用,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另外,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展开针对性分析,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改进方向和建议,引导学生学会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还要对当前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且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实施分类指导,从而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进行挖掘,全面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夸奖,但是一味的夸赞只会让学生产生放纵的心理,不利于进行教学[2]。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态度,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写作自信心。首先,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的努力,激励学生取长补短,再接再厉。对于那些犯错误的学生,教师一定要谨慎使用评价语言和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改正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批评式教育。教师的语言应该婉转并足够令人信服,同时也要为学生留有一些余地来纠正错误,适当批评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一些长处给予肯定和鼓励,让犯错误的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接受批评和教育。其次,教师应该学会怎样去引导学生。除了要评价学生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教学时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思考更多与写作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例如在写自我介绍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一种思路进行写作,写出与朋友交往时候的自己和与家人交往时候的自己,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又如,关于“写人”作文,大多数学生笔下的人物都表现得栩栩如生,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那么就是情感体现还不够丰富,影响了作文的感染力,无法真正打动读者。还有一些学生知道如何表达情感,但是却因为词汇量不足,所以只能使用比较简单的语言和词汇,从而导致语言出现干瘪和苍白的现象,情感表达力度不够。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展开分类评价,及时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改善,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营造更加轻松愉悦的写作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针对作文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并在学生完成之后给予恰当的评价和引导,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图画因材施教写作能力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图画捉迷藏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图画捉迷藏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