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参与式”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22-11-16 10:11☉杨
小学生 2022年27期
关键词:参与式数学教师教学模式

☉杨 倩

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归根结底是知识在起推动作用,知识不仅可以改变个人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时代和社会。在今天的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是在学校接受教育,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德行兼备的优秀人才,我国教育部门不仅推行新课程改革,还持续性宣传素质教育理念,鼓励当代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1]。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应试教育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感召下,必须要转变教学方式,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在主动学习中得到巩固与提高。

“参与式”教学便是一种注重“生本位”的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师生均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并共同营造趣味性强、氛围活跃的课堂,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均能以主体地位参与进来,实现同步学习、共同进步。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参与式”教学更为注重学生的地位与感受,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调整教学模式,以提高其学习舒适度,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可见,“参与式”教学模式契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可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教学,以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自主学习探究中逐步扭转对数学的偏见。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的教育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总是怀着无限的尊敬与敬仰,在师长授课时基本都是在安静倾听,很少会对师长的话产生怀疑和辩驳,否则会被视为对师长不敬。时至今日,很多教师的脑海中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安静和谐的,而不是吵吵闹闹、争论不已,学生只需要认真坐在座位上听课即可,不需要太多的争论和发言[2]。而“参与式”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和推翻,与教师们的传统教学理念完全相悖。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落后的教学理念长期根植于教师脑海,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很难得到体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师教学模式落后

落后的教学理念必然会伴随着落后的教学模式。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最为习惯的教学模式便是“灌输式”(“理论式”)教学法,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对于天性好动、自学能力还较差的小学生而言,有些教师在授课时宛如和尚念经,其在数学课上很难集中精神听讲,经常会出现心不在焉、搞小动作等情况,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如今,虽然国家大力推崇素质教育,并要求中小学教师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要求,转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但对于某些已经有几十年教龄的中老年教师而言,其已经习惯采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所以即便“参与式”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其也不愿意再追求进步和改变。

二、注重课堂趣味,让学生自愿参与

课堂缺乏趣味性是学生对数学丧失兴趣的重要原因。因为小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还比较差,其在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兴趣为驱动进行学习的,如果课堂教学过于乏味无趣,学生自然不会有太强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参与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趣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游戏等方式来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不自觉被情境和游戏所吸引,自愿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并主动跟着教师的思路开展学习和思考。

例如,学习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的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其对数学运算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法进行参与式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朱莉跟着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妈妈买青菜花了5元,买猪肉花了22元,买鱼花了23元,买牛肉花了13元,朱莉一直算不清楚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过跟家人一起去买菜的经历,其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便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朱莉的角色中,并主动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朱莉遇到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和计算便可,不需要反复告知学生怎样计算,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视频激发起来了。经过10多分钟的计算以后,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思路和结果,如果学生的计算存在错误,教师可以耐心指出错在何处;如果学生的计算准确,则应当对其进行肯定和表扬,以激励学生继续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学习完《混合运算》这个章节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游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巩固。首先,教师让学生将自己手上的各种文具放到讲台上。例如,铅笔、作业本、橡皮、文具盒等,教师将这些文具分门别类摆好以后,便对学生说道:“同学们请看,你们现在共同集资开了一家文具店,现在文具店开始营业了,你们轮流到讲台上当一次商店老板,老师扮演顾客,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学生顿时被这有趣的买卖游戏吸引住了,一位学生自告奋勇担任首位“商店老板”。教师走到讲台前面问道:“请问这笔多少钱一支?本子多少钱一个?”学生答道:“笔2元一支,本子1块钱1个。”教师询问:“我现在要买12支笔,20个本子,一共多少钱呀?”学生经过计算后给出答案:“40块钱。”教师听到答案以后打趣道:“你确定吗?那你的买卖要亏本呀?”台下的学生都大笑起来,并帮台上的学生给出答案:“一共44元,2×12+1×20=44元。”紧接着,台下学生轮流上台当商店老板,教师就通过买文具的方式检查和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师生都玩得不亦乐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巧妙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参与

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和引路人,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很少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例如,在面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时,教师很容易产生无力感,甚至只将教学的目光放在学习优秀的学生身上,而“放弃”了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教师并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才能让其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参与式”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手段进行巧妙引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或实践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学习到《长方形》这个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现实中见过哪些长方形的物体呢?”由于这个问题较为简单,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回答。其次,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观察一下黑板上的这个长方形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难度中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能力一般的学生来回答。最后,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长方形与正方形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请详细列出来。”这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来回答。最后,教师对学生们的回答进行汇总和完善,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惑和质疑,相信通过长时间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必能获得知识与成长。

又例如,学习到《克与千克》章节时,由于学生对重量的概念较为模糊,为了深化学生对重量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称重”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先将电子秤置于讲台上,并说道:“同学们,相信你们对这个电子秤不会陌生,你们在菜市场、超市应该见过这个东西,今天我们一起来称各种东西的重量,好不好?”紧接着,学生们纷纷将自己的课本、铅笔、文具盒等文具轮流放到电子秤上称重,学生称过以后报出每样东西的重量,教师再将每样东西的重量写在黑板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进行“克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以此深化学生对重量单位的理解与认识。可见,教师利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其课堂主体地位也通过实践得到了突出,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四、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参与

对于学生而言,团结协作是其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这对于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模式很少涉及合作,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处于各自学习的状态。此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还不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的时候,听久了便会走神,教师也毫无办法。如若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来开展参与式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来,在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其学习心不在焉的可能性。

例如,学习到《平行四边形》这个部分的内容时,由于平行四边形是由长方形演变而来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以5人左右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每组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必须保持在相近的水平,即每组既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其次,教师给出一道探究题“分析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异同点”,要求每个小组都对这道题目展开探究分析。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分析的时候,教师需要不间断地移动脚步,深入各小组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探究当中。合作探究结束以后,教师再让每一组的学困生概括本组探究学习成果。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学会如何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积极进行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例如,学习到《面积》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课外活动。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给每组发放了一把卷尺。随后将学生们领到教室外,让学生分组测量操场、教学楼、教室等场地的长和宽,最后算出这些建筑或场地的面积有多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内部自行进行分工,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协调……每个学生都带有小组分配的任务,所以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协作中,认真、用心去完成所有的任务。可见,小组合作其实更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管没有教师的指导,但是他们还是能够通过分工合作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五、积极进行鼓励,让学生乐于参与

负面的批评和指责容易让人产生自卑感和情绪化,正面的鼓励和表扬容易给人带来自信心和愉悦感,而儿童是最需要鼓励的一群人,因为他们年纪尚小、心思单纯,对很多事物的看法还处在混沌的状态,所以会迫切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而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保持友好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还要不吝啬自己的鼓励。例如,课堂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多给予学困生表现的机会,如果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出问题,教师应给予其赞扬;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应循循善诱,引导其找到正确答案,并对他的表现给予鼓励,让其能对数学始终保持兴趣和信心,并乐于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又例如,在进行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并让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接受考验和完成任务。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喜欢数学教师,还会爱上数学课,“参与式”教学的开展效果自然也会越来越佳。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不是随口一言,而是必须要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主动将“参与式”教学运用于数学教学中,并通过注重课堂趣味、巧妙进行引导、开展小组合作以及积极进行鼓励等方式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课堂真正围绕学生学习需要来展开,唯有如此,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数学素养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数学教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