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简祷的文化阐释

2022-11-16 08:42胡建升
关键词:萨满画像石精灵

胡建升

(上海交通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40)

一、“”字释读研究概述

释为“翌”。李零在《包山楚简研究(占卜类)》一文中,将其释为“翌”。[6](P435~448)

释为“仍”。陈伟武在《战国楚简考释斠议》一文中认为,可读作从“乃”得声的“仍”字,训为因仍、连续。[10](P637~661)

文字学家比较擅长从古字的字形演变与古音转读等方面入手,分析字形的历史变迁,以及古音声韵母之间的转读关系,也可以得到一些别出心裁的观点。纵观其研究方法,他们能够将出土文字研究与传世文献放在一起讨论,将第一重证据(传世文献)与第二重证据(出土文献)结合起来,已经有很大进步了。但这两方面的证据还都是文字文献文本,都属于文字小传统范围之内。

二、释“”:天熊的神话观念(4)关于“”字,还可以参考胡建升:《释一:文化文本的创世神话原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

图1 红山文化熊形陶酒尊

图2 北斗星与大熊星座 图3 北斗帝车画像,山东嘉祥武梁祠

图片来源:蒋英炬《中国画像石全集第3卷·山东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图4 飞熊、凤凰与鱼

我们还可以在现存的萨满歌声中,找到口传文化中羽熊或天熊的神话观念及其活态存在。诸如西伯利亚的苏约特族(Soyot)萨满吟唱的《萨满之鼓》,讲述了天熊、天鹿伴随着萨满鼓声,驾着祥云飞奔而来的神话故事。其云:

喔!我多彩的鼓

你站在前方角落

喔!我欢乐艳丽的鼓

你站在这里

愿你的肩颈壮硕。

听啊,喔,听我的马——你这只母红鹿!

听啊,喔,听我的马——你这头熊!

听啊,喔,听你(这头熊)!

喔,艳丽的鼓站在前方角落

我的坐骑们——公的母的红鹿。

安静啊,铿锵有力的鼓,

覆皮的鼓

充满我的祝福

如轻快的云朵,搭载着我

穿越幽暗的土地

掠过阴沉的天空

如风一般飞掠而过

飞越山的巅峰![22](P113~114)

萨满神鼓是萨满沟通天地的特殊法器,鼓声是召唤天地精灵的重要音乐形式。而天熊、天鹿等神话精灵就会随着鼓声,从幽眇之处显现出来,它们带着萨满,尽情遨游在天地之间,完成萨满极为神奇的穿越之旅。

图片来源:蒋英炬《中国画像石全集第4卷·江苏安徽浙江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第160页。 图5 羽龙、熊、凤凰

图片来源:蒋英炬《中国画像石全集第6卷·河南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图6 飞虎、飞熊与飞龙

图片来源:蒋英炬《中国画像石全集第6卷·河南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1页。 图7 羽龙、熊与牛

图片来源:蒋英炬《中国画像石全集第7卷·四川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00~101页。图8 玉璧、熊与羽龙、羽虎

三、祷的神话仪式

表示代祷。周凤五在《读郭店楚简〈成之闻之〉札记》中认为,代祷和与祷是配套的两种祷祠。所谓“代祷”,就是由主持祷祠仪式的巫觋,以巫觋的名义,代替当事人举行祭祀,并代为提出要求与承诺;其祭祀对象一般以祖先或家族先亡者为主。(5)周凤五:《读郭店楚简〈成之闻之〉札记》,载《古文字与古文献》试刊号,楚文化研究会筹备处,1999 年,第42~54页。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鄂伦春、鄂温克和赫哲族至今还流传着口耳相传的熊神故事,他们在仪式活动中,还经常戴上具有神秘力量的鱼皮熊图腾面具,见图10。北亚楚克奇萨满在做法事的时候,头顶着熊首,身披着熊皮,俨然变成了《周礼》中的“方相氏”,右手拿着法鼓,左手执有鼓槌,全神贯注地开展仪式活动,似乎自己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只天熊,可以在天地之间自由穿梭,沟通人间与神话世界,见图11。

图片来源:山西博物院等编著《马王堆汉墓文物精华》,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00页。 图9 熊经鸟伸导引图

图10 赫哲族鱼皮熊图腾面具 图11 楚克奇萨满祭祀

美洲的印第安土著萨满至今还保留了蒙熊皮的熊舞仪式。他们将熊皮覆盖在身上,见图12,似乎将自己变成了一只充满神秘力量的熊兽。他们模仿熊兽的身体姿态,敲着萨满的法鼓,体验神熊的神话幻象。在熊舞仪式中,他们相信,神熊会赐给他们力量,保佑他们狩猎成功,并赐给部落居民以力量与智慧,见图13。

图片来源:琼斯、莫里努《美洲神话》,余世燕译,新世纪出版 社2011年版,第22页。图12 披着熊皮的萨满

图片来源:琼斯、莫里努《美洲神话》,余世燕译,新世纪出版 社2011年版,第19页。图13部落熊舞仪式

美洲西北海岸特林吉特(Tlingit)部落在舞蹈仪式中还要反复敲打鼓点,吟唱《灰熊之歌》,其云:

唔!熊!

唔、唔

你说

唔唔唔!

你来了

你是优秀的青年

你这灰熊

爬出了你的熊皮

你来了

我说唔唔唔

我把油丢入火中

是为了你

灰熊

我们是一体![22](P130)

《灰熊之歌》重点揭示出萨满披着熊皮,在鼓声的节奏中,获得神熊精灵的青睐,神熊从天降临,依附在萨满身上。由此,萨满与神熊融为一体,此时萨满的言行都是由神熊来支配。

北美印第安温纳贝戈族萨满雷云描绘了自己的神话动物——灰熊精灵到来的情况:“在蓝克雷河畔住着一个神奇的生命,那是一只会跳舞的灰熊精灵。遇到大麻烦时,我会拿出很多烟草,他就会帮我。这只灰熊给我唱歌并赋予我看到圣物的神力,并给了我他的熊掌。那是神圣性的掌。灰熊边跳舞边表演,以示显其神圣:一只灰熊撕开他自己的腹部,然后自己愈合,这样重复了好几次。一只灰熊用爪子抓伤另一个,使其严重出血,随后他们又都治愈了自己;他们就这样使自己变得神圣。”[30](P147)萨满在吸烟的时候,灰熊精灵从天而降,赐给萨满以神话力量,教给他神话知识,并帮助他治疗疾病。因此,印第安土著萨满在自己的烟斗上,通常会雕刻神熊、神豹等动物幻象,以期待神话动物精灵的随时降临,见图14。

图片来源:Joseph Campbell,the Way of the Animal Power, Harper & Row,1983,P148.图14 神熊动物的象牙烟斗

北美印第安人基特卡汕族的萨满艾萨克·特斯(Isaac Tens)描绘自己在仪式活动中,通常要穿上熊袍,戴上熊爪帽子,这样才能保证神熊精灵的惠顾与降临。其云:“作为最后的手段,我要使用只有在巨大困难面前才会用的法力(郝格维斯特,即模拟捉熊):我穿上熊袍,戴上熊爪帽,在我脖子上套上一个圈套,绑着脖子把自己吊起来。事实上,我不能被吊起来,倒是这个衣领可以把我系住,在场的人们要抓住这根绳子。我们可能会并排倒下,因此我必须去掉挂在脖子上的重量,四个哈莱特各站一方,共同用力。首领哈莱特端来水浇在我头上。我们四个人便站在池水上开始磋商,这叫做西林。那时,其他的哈莱特开始对病人施法。我们走出池水,裹上毯子。如果病人很虚弱,首领医师要捧着他的精灵,轻轻吹气使其呼吸。如果还是虚弱,哈莱特就从火中取来一块热石,将精灵置于石上。可能小块脂肪会放在石上融化,手掌来回转换,喂养生病的精灵。之后,哈莱特让精灵坐下,将其置于患者脑中。”[30](P157)图15为约翰·R.劳伦斯身穿熊皮萨满服饰,头戴熊面具,手执萨满鼓,开始做法事活动。

图片来源:李楠《北美印第安人萨满文化研究》,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2019年版,第224页。图15 约翰·R.劳伦斯

四、结论

猜你喜欢
萨满画像石精灵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萨满文献开发利用路径探索
冬精灵
海底精灵国
汉代画像石里的成都生活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欢舞的精灵们
何为萨满:人类文明史的眼光
黑龙江鄂伦春族萨满文化的遗存调查与保护研究
汉画像石墓出土仿木结构石立柱初步研究——兼谈白杨店画像石墓出土立柱位置
汉画像石中的“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