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及问题分析

2022-11-17 00:20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冷链运输物流

郭 林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东营 257200)

1 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冷链物流是指将易腐烂的货物冷冻保存在低温环境中,将货物进行运输储存和销售,从而保证易腐烂货物的质量[1]。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食品冷链发展较晚,目前我国食品冷链已初步形成,但冷链物流建设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目前影响食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原因如下。

1.1 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分布不均

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不成熟,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冷保温车的规模较小且数量少[2]。同时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这两个原因是限制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要因素。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使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局限,同时也给食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危机。但如果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会给国家的节能减排任务带来一定的威胁,同时还会以环境作为牺牲品,这也是当前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阻因。

1.2 软硬件技术水平低,是冷链物流的薄弱环节

冷链物流需重点建设的是其低温保障能力,冷链物流是制冷技术与综合运输服务的有机结合[3]。从硬件设备层面来看,其不仅需有完善的制冷设备和控温硬件,还需要完善的物流服务基础设施。但综合来看,国内冷链物流的装备发展建设水平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20世纪初期,国外多数国家开展海上、航空冷链建设时,我国仍使用被子或冰水瓶作为食物冷链运输的方式。从具体表现来看,冷链物流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冷链的自动化体系建设不足,使得整体运行效率不足,导致成本较高。②未形成统一的、全面的冷链信息归集体系,部分食品在物流过程中只能显示基本的路径信息,对温度等信息难以及时反馈,使物流环节存在断链风险,导致部分食品在运输中产生损失。

1.3 全民对冷链的认识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冷鲜食品的普及,消费者的餐桌越来越丰富,但人们对冷链物流的认识并未相应提高[4]。大部分人未充分认识到冷链物流对食品生产销售的实际意义,也未意识到其对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在消费者体验冷链物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运输速度有较为苛刻的要求,但对冷链质量的监督意识不足,投诉反馈的积极性较低,导致部分企业通过较为敷衍方式进行冷链运输,降低了冷链物流整体的发展质量。因此,政府和行业协会在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限制供应商行为,同时还应注意对需求方的宣传教育,以提高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认识。

2 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食品冷链体系还处于初级发展状态,未形成完整独立的成熟体系[5]。现阶段的冷链物流仍需依靠政府协调指导建设,多数冷链物流技术集中在市场主要物流企业中(如德邦物流、顺丰物流等),且只有这些企业有较强的实力参与冷链物流建设,导致我国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据调查统计,90%以上的肉类、80%左右的水产以及居民日常需要的大部分奶制品、大豆制品都未在冷链安全箱中进行运输和销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同时也给食品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2 食品冷链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参与较少

除中国出口的易腐食品外,国内销售物流和分销业务主要由制造商和经销商进行[6]。食品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完善,不仅影响了食品物流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且食品冷链和货物的成本损失也很高。由于冷链建设成本高,第三方企业通过冷链运输业务获得的营业利润往往会受到较高的冷链维护成本的影响,第三方企业即使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也缺乏进行大规模冷链物流建设的能力,难以使冷链物流形成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

2.3 食品冷链硬件设施建设不足

从食品冷链物流建设所需的实际硬件设施来看,主要集中在制冷设备、拥有车载制冷系统的运输设备、食品冷链仓库、冷链集散中心和冷链配送站点等。不仅需要大量的制冷设施建设,对于城市冷链物流的布局能力、基础设施供应建设能力也有着较高要求。而当前我国食品冷链的硬件设备不足,原有的设备陈旧,无法为易腐烂的食品循环提供低温,易导致食物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尤其是农产品。而农产品运输占比较大,约占总体运输的70%,其在运输过程中易因温度过高而造成较大的损失。同时易腐烂的物品被运送时,如果缺乏低温系统的循环,会使被运输的食品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

2.4 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统筹整合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产销一体化程度较低,虽然规模较大,但农产品主产区和粮食供应链较为脆弱,综合化的专业人才较少。针对食品冷链缺乏供应链上下游的总体规划与协调。从冷链物流建设的上下游产业来看,上游需要充足的低温设备建设商、冰块提供商,下游需要持续建设冷链物流配送点、冷链物流货品暂存点等设施,这对于城市基础产业能力和物流网络布局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很多城市由于资源不完善、冷链上下游建设能力不足而存在严重的冷链发展不均衡现象,缺乏全面的发展规划,影响了食品冷链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的提升。

3 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

为形成稳定有效的行业标准,需从多个方面发力。在制度建设方面,相关部门要明确企业开展冷链业务的资质标准,制定清晰的冷链能耗、温控标准,明确车辆的使用标准,使整体发展具有较强的合规性。行业协会与相关部门应推广商品包装标准,这是保障冷链货品在储存、加工、运输过程中实现可调查、可追溯的基本手段。商品包装标准化有助于跟踪产品质量和安全,降低召回成本,而且建立明确的商品包装标准后,企业可以按照不同标准设计相应的运输方案,在低温车选择、物流路线规划、配送流程规划等方面都可以进行适当优化,从而提升运输效率。

3.2 加快低温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食品冷链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系统,旨在确保易腐商品的质量,并在低温环境下保持产品的循环,但食品依然有在运输途中腐败、损坏、遗失的风险,因此食品冷链的物流渠道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从冷藏商品供应链到冷藏规划,再到冷藏设备的制造和使用以及冷链物流温度控制技术的应用等,都需要建设完善的信息采集反馈机制,尽可能对标现有物流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程度,形成完善的食品冷链信息汇总处理系统,确保可以及时上传食品运输路径,保障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追溯性。

3.3 加快食品冷链产业信息化建设

食品冷链的信息化要求从运输转送数据、保质信息、温度变化信息等方面形成有机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数据管理体系,为路线优化、货品现状查询等提供可靠的信息,使企业与用户可以及时掌握货品的传送情况,提升用户的实际体验。同时,要建设以城市为单位的冷链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充分运用车辆定位、站点信息上传等渠道获得的数据,实时汇总发布温度信息,形成动态化的货品运输数据反馈系统,使冷链从无形变为有形,确保商品的安全和质量。

3.4 科学规划,硬件、软件设备相结合

在硬件方面,食品冷链物流建设需从前期布局开始,形成科学的规划设计,具体内容包括城市食品冷链的货品供应站布局、物流路线设计、集散点位置设计及社区配送站点的位置规划。在软件方面,食品冷链建设既要持续强化生鲜食品、加工等步骤的制冷保鲜技术,还需持续进行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不断完善食品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追溯技术,如二维码识别、无线射频识别、车辆卫星定位技术等。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先进的设施技术为基本条件,利用设施技术与各方协调、组织,从而保证食品物流的连续性,充分发挥各级的积极作用。

3.5 国家政府部门给予政策鼓励和支持

食品冷链物流是一个新兴产业。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和引导。①国家财政支持企业制冷设施建设和冷藏车购置,设立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减轻企业前期投资负担,促进企业融资。②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税收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指令落实,满足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

4 结语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对食品冷链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条件不完善,发展环境相对较差。同时,我国大多数居民对食物冷链物流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导致食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受到阻碍。因此,提升居民对食品冷链物流的认知,促进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食品行业的一个关键点。为促进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食品冷链物流的投入,克服食品冷链物流自身的局限性。同时,要加快行业标准化建设以强化食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合规性。政府部门要落实硬件、软件设备相结合的合理规划,提高建设速度。此外,食品冷链物流产业自身也要健全低温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完善产业信息化建设,提高食品冷链物流的综合效率。

猜你喜欢
冷链运输物流
要不要做冷链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冷链物流用复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