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
——让小学生学会主动学习数学的推动术

2022-11-17 02:21☉陆
小学生 2022年29期
关键词:体验式课本数学知识

☉陆 波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为学生提供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应用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一、体验式教学特点

体验式教学,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或者实践机会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直接呈现出来,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这一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学科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体验式教学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学生主体性

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公,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与引路人。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本知识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使其通过实践积累数学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意识。以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现代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与主动学习意识得到发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要求教师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中得到发展。

(二)强调合作学习

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本知识教学,通过与学生的合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本知识学习中,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基础知识学习效果,夯实学习基础。以往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根据教学时间安排教学内容,将课本中大量的知识点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记忆。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实施,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本知识学习,让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下投入到课本知识学习中,无形中提升教育工作质量。

(三)注重学生体验学习

体验式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学生体验学习,要求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本知识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与变化,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本知识学习中,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并因此爱上数学学科[1]。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参与热情不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并不高涨,甚至出现了抵触的学习情绪。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数学学科的因素。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小学生正处于生长的重要阶段,思维能力薄弱,无法理解课本中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产生了数学学习的压力。第二,学生无法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教师很少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布置学习任务后,会要求学生自主回答。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并没有就学生的答案进行分析,而是将问题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在这一学习模式中,学生无法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数学学习自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数学能力发展。

(二)单一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课本知识教学,将教材内容以口述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自主记忆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工作,明确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并在传统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与改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实现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落后的教学理念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仍实施以成绩为主的教学理念,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会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忽略学生数学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培养[2]。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育工作者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应用在实践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但是部分教育工作者认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可以学会应用,能够实现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并非如此,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设计实践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建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在探索中完善基础知识,构建数学知识网络。情境教学方法的运用,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知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数学学科的奥妙,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学习感受[3]。在这一内容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素材,利用小学生熟悉的内容引出课本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此实现高效率的教学。

例如,进行《负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存在的负数呈现在课堂上,将此作为情境教学的依据,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以此实现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将海平面下、温度零下、欠费、透支、股票的下跌、利润的亏损、经济的负增长、产量的下降、建筑地下部分的标高等内容呈现出来,选择学生最熟悉的温度作为教学的入手点,为学生播放一段语音:哈尔滨-15℃~3℃、北京-5℃~5℃、上海0℃~8℃、海口12℃~20℃。语音播放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问道:同学们,你们对语音中的内容熟悉吗?学生纷纷点头。教师:那你们知道如何表示零下吗?学生摇头。教师:那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事情吗?学生1:负一层。学生2:水电欠费132元。教师:没错,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看看如何用数学表述生活中的一些信息吧?然后引出负数,并结合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讲解负数,让学生在课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对此形成正确的认识,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课本知识,理解教材中描述的内容。问题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为学生留出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经验,提升课本知识教学质量。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数学基础,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通过从浅到深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开发,养成积极主动的探索学习习惯,借此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内容为例,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并且能够利用三个平面图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探索学习中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在这一内容学习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正方形、长方形基础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知。针对学生学习基础,结合课本知识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第一,三角形的边和角有哪些特征?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特点?第二,在这一内容中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确定学习任务后,为学生留出3~5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索课本内容,在课本中找出相应的答案。问题探究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本知识学习中,增加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效果,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团队意识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组,布置适合学生学习基础的任务,使学生在讨论学习中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得到发展。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

以《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为例,当基础知识教学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以下讨论学习任务:第一,正方体与长方体有哪些差别?第二,将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小长方体,那么一共有几个面?几个顶点?为什么?确定小组讨论学习任务后,就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探究,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后,就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总结小组讨论内容。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评价,说出每个小组总结的内容是否正确,并就小学生讨论的思维进行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自己的学习过程、其他人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身学习问题,并在未来学习中进行不断改进,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应用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课本知识教学,将教学内容以应用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总结应用题中涵盖的数学知识,并利用所学方法与技巧解决问题,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4]。通过学生对解题过程的体验,可以使其从中收获更多,能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例如,东、西两城相距75千米。小明从东向西,每小时走6.5千米,小溪从西向东每小时走6千米,小辉骑自行车从东向西每小时走15千米。三人同时动身,途中小辉遇见小溪即折回向东行,遇见小明又折回向西而行,再遇见小溪又折回向东行。小辉这样往返一直到三人在途中相遇为止。小辉共行了多少千米?

这一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路程与速度相关类型题的掌握情况。根据题干可知:三人行走的时间是相同的,结合公式: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75/(6.5+6),求出小明和小溪的相遇时间,也就是小辉的行走时间,然后用小辉的速度×时间,求出小辉的行走总路程。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使学生掌握题干中重要信息。如以数形结合的方式,将三个人的路线图呈现出来,然后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小辉的路程,并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最终确定问题答案。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成就感与自信心的驱动下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解题中,并在实践的过程提升自身解决问题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等方法进行课本知识教学,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利用这一教学方法,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验式课本数学知识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