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2022-11-17 02:21☉张
小学生 2022年29期
关键词:深度数学知识思维

☉张 璇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内涵和教学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此过程中,逐渐走向深度学习。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后进行深度学习,能提高相关数学学习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在这里,笔者也将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一点教育心得。

一、营造学习氛围,吸引学生兴趣

在进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也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这种学习氛围,能够逐渐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主动的姿态进行数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走进数学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1]。

例如,教师在讲授《有关0的加减法》内容时,可以为同学们进行故事导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她给3个孩子每人准备了3个桃子,对他们说,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个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是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桃,老三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他们各吃了几个桃。”这样以故事导入,除了能够让学生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之外,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故事导入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一直讲述数学课的教学模式,营造新的教学氛围,能够让学生始终在数学课堂上保持学习的新鲜感,可以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数学知识转化为主动接受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甚至是和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理论和积累数学知识经验,帮助学生逐渐走进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持久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营造学习氛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深度潜力,帮助学生以一种更加主动的姿态走进数学深度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完善知识体系

为了紧跟现代教育的步伐,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加有逻辑、有规划地进行数学深度学习的计划安排,帮助学生逐渐提高数学学科素养,逐渐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2]。

例如,教师在讲授《连加、连减》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投影技术,为同学们进行题目演示。如,“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家种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自己都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他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了4个,第二次又运了2个,还剩下1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怎样计算?”首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投影技术,可以将枯燥的数学题目转化为生动的动画形象,让学生能够以一种具体、客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理解数学题目的意思,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进数学深度学习当中,提高学生对数学题目正确理解的能力。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思维,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方向,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有条理地表述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掌握连加、连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同学们拓展含有相同知识点的数学题。这样,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资源,就不单只是依靠数学教材或练习册上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拓展更多的数学题目。学生通过这些拓展的题目,丰富自己的数学实践经验,逐渐将不同题目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算式进行有条理的规划、整理、总结,提高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对知识归纳、总结的思维,这将更加帮助学生走进数学深度学习。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过程当中,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及时性、丰富性等特性,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记忆、理解数学题目,逐渐完善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加有逻辑、有条理地进行数学深度学习。

三、进行分层实践,引导学生体验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能够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当中,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及时将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逐步体验数学实践中的题目和情况,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拓展所学到的数学公式和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对不同数学学习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学习效能的最大化,帮助每个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就感和信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逐渐走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授《加减混合》这一内容之后,可以为同学们进行分层实践操作,让学生们进行数学知识检验。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布置基础的算式题,如“12+58-45=( );22+58-45=( );12+18-5=( );11+21-5=( )”;对于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含有一定思考空间的解答题,如“小红说她今年6岁,奶奶说等你长到10岁时,我是63岁。姐姐说不管过几年,年龄差都是不变的,那么奶奶今年多少岁?”;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一定锻炼能力的数学知识题,如“兔妈妈拔萝卜,小兔多多吃掉了7个后,兔爸爸又拔回了20个,现在还剩下36个萝卜,兔妈妈拔回了多少个萝卜?”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实践的锻炼,可以让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为之后实现质的飞跃而进行量的积累。对于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在巩固自己基础知识的同时,得到一定的训练,帮助这些学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而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进行训练,可以让学生突破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当中,进行实践体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训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数学知识实践,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数学实践当中增强数学学习体验感、成就感,帮助每一个学生在进行体验的过程当中,逐渐提高数学学科素养和数学学科综合能力,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更好地走进深入深度学习。

四、结合生活素材,培养数学思维

学生无法走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距离感。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素材,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数学知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走进数学深度学习。

例如,教师在进行《分一分》内容教学时,要能够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认识分类的方法,同时要知道怎样进行分类,并且按一些简单的要求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如果只进行口头叙述,或者是只利用多媒体投影,都无法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体验感,无法让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这样会极大降低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无法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生活中的东西,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素材,减少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笔、尺子、橡皮等物品,让学生进行分一分,让学生结合生活物品和生活经验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如哪些东西应该放在学具盒里,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总结归纳思维。帮助学生将生活素材或生活用品融入到数学知识教学的过程,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抵触心理,帮助学生以一种更快的速度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当中。这样,学生在真正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之后,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加快学生深度数学学习的进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逻辑。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结合生活素材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也可以结合生活素材为学生创造数学学习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加持久,也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实施动手操作活动,深入思考问题

在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中,一个最为重要的表现就在于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借助动手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问题探究的欲望,能够有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当中。借助动手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的意识,也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去深入学习,培养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加强操作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实践操作联系在一起的桥梁,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以及自身思维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圆柱体的体积》的相关知识内容中,在知识学习之前,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圆柱体,并且根据自己发现的圆柱体尝试着去记录其中的数据内容,并且将记录的相关数据带到课堂中。第二环节,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让学生在一张白纸上根据自己记录的数据画出这个圆柱体的底,先计算出这个底的面积是多少,接着,让学生将这个圆柱体在白纸上滚动两圈,然后去思考一下圆柱体侧面在白纸上滚动时所接触的面积是多少,应该怎么去计算这个侧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去联想一下所学的“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的知识和相关知识一起进行思考。在以上的这两个环节结束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重新复习一下圆的面积公式相关知识点,在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复习之后再引出新知识的内容,就能够让学生更加自然地去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学习。那么在回想完

基础知识之后,教师让学生将这个圆柱体灌满水,并引出如何计算圆柱体体积的新课知识内容。

借助以上的这个动手实践操作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环环相扣,

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将以往所学的知识内容结合在一起,再慢慢地过渡与牵引到新知识的内容当中。这相较于以往的小学数学而言更加循序渐进,不会那么的突兀,在理解的层面也会更加的简单和自然,更有助于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升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增加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旧知识巩固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在深度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延伸。总而言之,为了能够让小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就需要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牢牢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把握现代教育的教育思想内涵,紧跟现代教育的步伐,利用现代教育的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的教学服务,为学生营造适当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建立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可以始终保持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走向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逐渐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体系。

猜你喜欢
深度数学知识思维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