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女神”韩喜球

2022-11-17 00:20张东亮
做人与处世 2022年17期
关键词:航段大洋科考

张东亮

今年53岁的韩喜球,出生在台州农村。年轻时参加高考,她报考了成都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后,韩喜球进入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现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韩喜球埋头学术,潜心研究深海多金属结核。

2007年,中国“大洋一号”开始第19航次的考察,这次的任务,主要是在广袤大洋中探矿,寻找海底“黑烟囱”。韩喜球说,“黑烟囱”是海底喷射出来的高温热液,在遭遇冰冷海水后,沉淀形成黑色金属硫化物矿的一种现象,形似滚滚黑烟。那里就是“海底成矿工厂”。

在第2航段,凭着以往科考时积累的经验,韩喜球敏锐地发现了西南印度洋脊上的首个海底“黑烟囱”,以及4个新的热液活动区。根据内行人介绍,一个海洋地质学家,能找到一处“黑烟囱”,或者一个海底热液矿化区,就是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了。在第3航段中,韩喜球担任首席科学家,承担了整个航段的指挥任务。韩喜球这个名字,从此与“中国首位大洋科考女首席科学家”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韩喜球说,与太空探索、登月竞争、极地开发类似,深海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另一处资源战场。调查和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是国家战略需求,“先来先得”是国际深海探矿的原则。深海探矿,显然是一场时间与智慧的双重较量。但是茫茫大海,去哪儿找矿,怎么找?这时,“探宝队”队长、首席科学家的判断至关重要,韩喜球要为航次科学目标的实现负全责。科考船上的工作一般24小时不停歇,作业组4班轮换。作为首席科学家,没人和她轮班,只要船上的馬达不停转,韩喜球的工作就不分昼夜。

海上常年烈日当空,甲板被烤得有50℃的高温。由于阳光曝晒,韩喜球每次出海,原本白皙的皮肤都会被晒伤,她戏称自己变成了非洲人,过着“流血流汗,掉皮掉肉”的日子。但在韩喜球心中,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如丝绢般华丽的洋面,给出海的日子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在科考任务进展顺利的间隙,她会抽出时间,观星、赏月、填词作赋,与强调困难相比,韩喜球更喜欢与大家分享大洋科考的快乐。她说:“海洋科考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和发现,因此会有一种比较兴奋的状态。”

韩喜球说,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比陆地上的矿产种类和数量还多。所以,海底宝藏的研究开发,已经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资源战略。而这些资源需要地质学家和海洋科学家,采用相应的深海技术把它们找出来。虽然这个过程复杂而艰辛,但每次取得新发现,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她觉得接受大洋科考的挑战,其乐无穷。

让韩喜球至今难忘的是,在西南印度洋首次发现“玉皇山”矿床。那是2010年5月,西南印度洋“魔鬼西风带”,“大洋一号”即将返航的前一天。当时,狂暴的海浪一度直扑到四层高的驾驶台玻璃窗上,但是一想到已经发现显著的热液异常,而下次再回到这片海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韩喜球决定再坚持一下,把多金属硫化物矿找出来。她和团队成员从午夜开始等待,凌晨风浪稍有平息的间隙,大家决定把电视抓斗放下海去做最后一搏。这时10 级狂风又呼啸而来,科考船拖着两三吨重物逆浪前行。韩喜球在驾驶台指挥船舶前进的路径,船长亲自操船,科考队和风浪整整搏斗了四个小时。直到她的对讲机嘟嘟作响:“发现红色热液沉积物了!”“我们发现硫化物了,已经取到样品!”

海上的颠簸与辛苦,换来的是丰厚回报。多年来,韩喜球负责主持了几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际及国内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在大洋多金属结核、大陆边缘冷泉碳酸盐岩等方面均有突破性的调查研究成果。

2020年9月23日,一个三年级学生写信问韩喜球:“韩阿姨,大海有多深呀?海洋里真的有宝藏吗?”孩子对海底充满了好奇与遐想。韩喜球告诉她:“海底像另一个陆地,同样有沟壑、山丘和平原。太平洋里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达11034米,把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塞进去都露不了头呢!海洋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海底蕴藏着很多矿产资源,还有20多万种海洋生物。”

入行三十年来,韩喜球踏遍6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领团队在海底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多金属硫化物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的调查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根据“先来先得”的国际规则,通过科考调查,为我国申请国际海底区域矿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为国家争取到了万里海底矿场。因为功绩卓著,韩喜球先后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众多荣誉和称号。

2022年农历新年,韩喜球在办公室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登山观锦绣,潜海探深幽。横批:喜欢地球。前不久,韩喜球海底“寻宝”的事在网上出现后,她一下就火了,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国民女神”。

韩喜球说:“全球经过科学家调查的海底,到目前只占5%,还有95%的海底没有被探查过。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其实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航段大洋科考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今年首个科考
悬浮屋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科考延期为哪般
基于双重容量识别标准的航空网络关键航段识别方法
航班计划对延误波及变化的影响分析
“张譬”号开展首航第二航段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