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效果

2022-11-18 12:12魏元元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个体化肿瘤营养

聂 巍 魏元元

(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各类肿瘤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1]。当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各类早期恶性肿瘤可以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病情发展甚至根治[2]。但对于中、晚期恶性肿瘤,癌细胞发生转移后,治疗难度会大幅增加,也会明显增加患者致死、致残率。肿瘤骨转移是当下临床上常见的肿瘤转移方式。肿瘤发生转移后,可引起严重疼痛,而且因为肿瘤会大量的汲取身体的养分,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同时也容易引起伤残及死亡[3]。本研究将探讨分析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水平、生活质量及伤残情况的影响。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骨转移患者102例,将所选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1例,男性22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为(64.25±10.37)岁。对照组51例,男性20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为(62.81±11.09)岁。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病例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验,确诊为恶性肿瘤并发骨转移;②所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相关治疗手段;④年龄为18周岁以上,具有独立行为能力。(2)病例排除标准:①既往使用过抗核因子κB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抗体;②未控制的并发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未控制的糖尿病(>2级,NCI-CTCAE 5.0 )、症状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病(经标准治疗后血压仍>150/90 mmHg)、不稳定型心绞痛、需药物或仪器治疗的心律失常、既往6个月内的心肌梗塞病史,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③随机前4周内使用过双膦酸盐;④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⑤患者有HIV感染或活动性肝炎;⑥合并其他原发性骨病。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对患者给予常规说明病情状况以及治疗方案,争取获得患者积极配合。对患者给予放疗、化疗、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疼痛干预,常规应用镇痛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应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入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步骤如下:(1)常规检查。这类患者除一般的常规检验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血红细胞减少、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浆蛋白下降、A/G比值倒置等表现外,还应进行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血钙、血磷等项检查。约1/10的乳腺癌、肺癌、肝癌和肾癌骨转移患者血钙升高,血磷降低。前列腺癌骨转移时酸性磷酸酶增高。在成骨性转移瘤时碱性磷酸酶可升高。(2)病理检查。凡疑为骨转移灶时应进行活体组织检查,其目的是明确诊断,设计治疗方案,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采用针吸、钻取及切开活体组织检查,同时吸取病灶脱落组织进行涂片,通过脱落细胞进行诊断,再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3)营养评估。膳食平衡是维持机体免疫力的基础,普通食物是机体营养素的最好疗养员,对于存在营养不良等临床情况的患者应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要保证摄取均衡全面的营养,每天食物多样化是必需的,即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展示的5大类食物的比例。通过动态监测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其他营养指标,联合营养师、主管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估患者营养需求。再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状况,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在尽量满足患者口味爱好的同时尽量满足患者营养需求。营养制剂有:口服营养制剂、人工肠内制剂或肠外营养制剂3类。需注意氨基酸摄入量满足0.2g/kg,同时注意核苷酸、精氨酸等免疫营养物质的适量摄入。(4)营养支持。①病人尚能经口进食时,应尽量经口进食,有利于增加病人的胃肠内营养。病人家属应尽一切可能来增加病人经口饮食摄取营养,要根据病人平时的饮食习惯,尽量烹调适合病人爱吃的食品。目前,国外已广泛使用全营养型强化流体食品,该类食品是将优质原料按科学、全面、均衡的原则配制在一定量的液体中,使其营养含量大大提高,从而有利于癌症病人的营养补充,促进身体康复。②病人不能经口进食时,应采取鼻饲,用管子将营养品直接送到病人的胃中。当然,鼻饲只能短期使用,一般不要超过3个星期。因为长期使用鼻饲会刺激病人的鼻、咽喉、食道。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需要长期鼻饲,则可选择作胃造口将管子直接送到病人的胃内。现在可用胃镜放置胃管,不必手术造瘘。若病人的胃已失去功能,则可做空肠造口,直接将管子放入病人的小肠内供给营养。对于常规饮食无法满足其当下营养需求的患者,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胃肠道症状难以消化吸收的患者,可以通过肠外营养液输注方式为患者补充相应营养物质。患者营养液配制需要营养师根据近期营养监测结果及营养需求评估报告进行适量增减。

3 观察指标:(1)观察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等营养相关指标。(2) 应用SF-36量表从8个方面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并以各个方面标准得分的平均值为SF-36最终得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3) 治疗后参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伤残情况,总分为100分:95分以上为正常,患者日常生活无需他人帮助,可以自理;75-95分为轻度伤残,患者日常生活大部分可以自理,较少部分需要他人帮助;50-70分为中度伤残,患者日常生活大部分需要他人帮助,少部分可以自理;50分以下为重度伤残,患者日常生活基本需要他人帮助,无法自理。伤残率=(轻度伤残+中度伤残+重度伤残)/总例数×100%。(4)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最终结果分为3种:非常有效、比较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5)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信效度为0.87)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依次分为不满意60分以下、一般61-80分、满意81-100分3级,其中以90分为界值,将满意细分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

5 结果

5.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水平变化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58.36±6.73)g/L、(32.58±5.45)g/L,治疗后为(66.32±7.05)g/L、(40.32±5.61)g/L;对照组治疗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58.09±7.71)g/L、(32.06±5.84)g/L,治疗后为(62.34±7.67)g/L、(34.06±5.75)g/L。治疗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t=0.1884、0.4649,P=0.8509、0.6430(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t=2.7283、5.5650,P=0.0075、0.0000(P<0.05),有统计学意义。

5.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为(54.63±10.39)分,治疗后为(71.06±8.3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为(55.29±10.17)分,治疗后为(64.04±9.12)分。2组患者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t=0.3242,P=0.7465(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F-36评分比较:t=4.0544,P=0.0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

5.3 2组患者伤残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轻度伤残15例,中度伤残9例,重度伤残2例,伤残率为50.9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轻度伤残22例,中度伤残12例,重度伤残5例,伤残率为76.48%。2组伤残率比较:x2=14.0656,P=0.0002(P<0.05),有统计学意义。

5.4 2组患者干预后的效果对比: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共51例,显效占比19例(37.39%);有效占比17例(33.84%);无效占比15例(29.75%);总有效率为36例(70.24%);观察组:共51例,显效占比25例(49.57%);有效占比19例(37.36%);无效占比7例(13.06%);总有效率为44例(86.93%)。t=3.333,P=0.0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5.5 2组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分别有非常意度16例(31.90%),比较满意14例(27.03%),一般9例(17.25%),不满意12例(23.80%);观察组分别有非常满意21例(41.39%),比较满意15例(29.35%),一般12例(23.80%),不满意3例(5.45%)。x2=7.632,P=0.000。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骨转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细胞转移方式,是指由骨组织以外的恶性肿瘤经血行转移至骨组织,并引起骨损害、疼痛的一种疾病类型[4-5]。骨转移病灶的形成是原发癌经血行转移,肿瘤细胞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乳腺癌、肺癌、肾癌、直肠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等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均容易产生骨转移[6]。骨转移中一般脊柱转移相对多见,其次为骨盆和下肢长骨转移。

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营养支持治疗在肿瘤手术、化疗、放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7-8]。营养支持治疗不同于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方法,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杀灭作用,但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可以提高免疫功能、纠正器官功能不全,大大提高患者对化、放疗的耐受性,有利于完成既定的治疗方案。因此,需要肿瘤学家和营养学家携起手来推动其研究和发展。肿瘤骨转移,可导致溶骨性、成骨性或混合性骨损伤,可引起疼痛、骨折等相关临床症状[9]。尽早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是改善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限的重要手段[10-11]。但常规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容易对患者消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在长期病痛折磨以及精神压力之下,患者通常难以通过常规饮食方式满足机体营养需求。而患者营养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其治疗效果也难以保障,更容易并发相关并发症,也可能导致伤残发生[12-13]。本研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伤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病情显著变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个体化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纠正器官功能不全,大大提高患者对化、放疗的耐受性,同时也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和降低患者伤残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个体化肿瘤营养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个体化疼痛护理干预在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疼痛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滚蛋吧!肿瘤君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眼睛需要营养吗
蔬菜与营养
蔬菜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