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荣成市种粮模式成功路径

2022-11-18 14:41杨振刚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荣成市领办种粮

杨振刚

(山东省荣成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山东 荣成 264300)

自2019 年起,荣成市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旨在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如何增收”等关键问题,本文对种粮模式的成效、存在问题和建议进行分析阐述。

一、种粮模式的创新与主要成效

1、支持村集体土地规模化流转经营

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率,激发村集体领办合作社进行土地规模种植的积极性,荣成市政府对于村集体流转土地给予种植业生产成本保费、最低收入保费、土地流转费、托管服务费等财政补贴,创新实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土地流转+保险兜底+社会化服务”模式。2020 年成立合作社489 家,累计流转土地10.5万亩,规模种粮5 万亩,村均增收13 万元。2021 年637 家村党支部或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全面完成目标,累计流转土地规模16余万亩,其中规模种粮面积达到8 万亩,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200万元,带动778 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过10 万元。

2、地块整合与农田设施提标改造

2020 年荣成市实施了0.8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1年又接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 万亩,连续2 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共计5.8 万亩,财政项目补贴投资8700 万元,田间道路、水利工程、耕地质量等基础设施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2022年计划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6 万亩,项目总投资11700 万元。

同时,大力推进撂荒地复耕有效利用和土地整理项目,2021年财政支持土地整理资金245 万,完成撂荒地有效利用1.225 万亩。随着耕地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助力赋能,荣成市撂荒地及山耩薄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适宜机械化耕作改造,地力得到提升,为全市粮食生产提供了优质耕地保障,践行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农业发展战略[1]。

3、建立乡村振兴共富党建联盟

随着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断发展,村庄规模小、承载能力弱、重复建设多等问题逐渐显现。荣成市坚持区域统筹发展理念,发挥产业链优势,2022 年启动了乡村振兴共富党建联盟工程,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推动组织建设由“封闭运行”向“统筹联动”转变,区域发展由“单兵作战”向“协同抱团”转变,乡村治理由“离散运行”向“融合共进”转变,开拓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路径,形成了乡村振兴强大组织合力。

荣成市乡村振兴共富党建联盟由中华联合保险、农村商业银行、农资供应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多类涉农市场主体加盟,可以提供 “荣成富农贷”“粮食规模种植贷”、测土配方施肥、农业保险、农业技术、农机互助等多项服务。党建联盟具备与时俱进的开放属性,随着时间推移和产业发展,联盟将吸纳一切有助于规模种粮的市场主体加盟,不断壮大党建联盟“朋友圈”,提升互助共富合作能力。

乡村振兴共富党建联盟是荣成市继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又一创新举措,充分释放了党建统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内生动力,形成党建引领联盟、联盟带动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大户的联动机制。依托联盟在农业科技、农资供应、田间管理等方面的统筹作用,搭建规模种粮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联合体。2022 年,力争将全市276 个规模种粮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1 家300 亩以上种粮大户、11 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5 家粮食烘干场所全部纳入联盟,实现年村级规模种粮12 万亩以上,充分发挥专业化互助种粮比较优势,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2]。

二、种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共同作用下,全市土地规模集约生产经营成效显著,但土地托管服务方面仍存在不足。田间调查发现,个别托管土地小麦田杂草丛生、病虫害加重、长势较差,产量低于农户自己种植的小麦产量,存在着部分托管主体规模化生产能力较低、管理粗放、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1、土地托管主体生产能力与托管土地规模不相适应

不误农时是确保农业生产质量效益的重要因素。全市土地托管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托管主体即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较少,生产能力不强,托管主体培育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村集体领办合作社规模经营的需要。

部分托管主体盲目求多、求大,承接超出自身实力范围的土地,适时耕种时间紧、任务重,无法在适宜农时内完成机械作业任务。如小麦播种过晚,麦苗长势较弱,失去与杂草的竞争优势,托管服务效果不佳。

2、部分托管主体责任心不强

当前,荣成市托管主体监督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过度依赖托管主体自身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软约束,制度性刚性约束力不强。同时,托管服务协议和保险条款不够科学细致。如现行小麦托管服务条款规定,只要托管小麦亩产量能够达到100 kg,承保公司都要给予全额最低收入保险,没有将托管土地管理水平和产量收益与托管服务费密切挂钩,导致托管主体减少生产投入,疏于农田管理。

3、机械装备与土地规模化改造需求不匹配

规模生产经营发展迅速,山耩薄地及小地块被逐渐整理成集中连片地块,机耕路、田间道路得到改良,对大型高效农机具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传统农机大部分适合小地块作业,作业效率相对较低,目前相对于耕地改善速度来说,农机报废更新步伐较滞后,需因地制宜加快现代农机引进购置应用力度。

4、农业技术应用和农机农艺结合存在不足

当前,全市部分托管主体在农业技术和农机农艺结合方面存在短板,小麦适期播种、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技术应用不充分,经常错过较佳病虫害防治、施肥浇水等作业时机,耕种效益事倍功半。机收、机管、机播技术参数调整与农业栽培技术要求不匹配,播种深度、施肥位置、株行距、机收时机、植保机械调试等机械化作业与农业技术错位,失去农机农艺结合的优势作用。同时,部分社会化服务组织高端复式新机具数量不足,农机化作业水平不能满足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需要。

三、种粮模式创新建议

1、先发展后治理,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大托管主体培育力度,采取先发展后治理路径,在前期优先培育托管主体数量的基础上,加强规范治理,淘汰服务能力差、社会责任心不强的托管主体,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作用,实现优胜劣汰,促进托管主体整合重组和培育壮大,不断提高托管主体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2、完善托管协议条款,加强监管引导

优化调整土地托管服务合同,将托管土地收益与土地托管服务费挂钩,将土地地力水平与保险额度挂钩。综合考虑地力类型、倒茬时间与播种时间、耕种模式、同等地力其他地块产量、同镇乃至全市平均产量、气象灾害等因素,科学计划确定合同目标产量以及耕种收托管服务费,激励托管主体精细化生产的积极性,避免依赖政策保险或利用合同漏洞逃避管理责任。

同时,加强土地托管主体监管力度,实行年度考核评价机制。土地托管合同都要到农业农村部门备案管理,农业农村部门统计各托管主体承揽托管服务数量,及时纠正机械装备、人力物力与托管土地面积、作业量不匹配的问题,确保托管业务量与生产能力相适应。

3、推广大型复式智能化农机,用实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项目

2021~2022年,荣成市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30余万元,农机工作者加强基础调研,全面了解全市耕地状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农机化需求缺口,科学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高效复式智能化新机具,不断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切实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为种植业产业振兴提供现代化支撑[3]。

同时,加强农业扶持政策整合创新力度,研究制定撂荒地复耕复种扶持和粮食作物最低收入险补贴等粮食生产补助政策,探索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与村集体领办土地合作社途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化土地改革,对土地承包合同已到期的村组织,开展再延长30 年的工作试点,在放活经营权上下功夫,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升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化率。

猜你喜欢
荣成市领办种粮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土地适度规模的有效形式——股份合作——村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见成效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乔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做好粮食种植“大文章”
农资价格上涨不是小事
“围绕”在百姓四周——黄陵“代办领办”拓展为民服务
我的安全 我做主
种粮大户连续7年给农民发巨额年终奖
“党建+合作社”模式释放党建生产力
荣成市休闲渔业旅游产品开发
荣成市启动“美德少年”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