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2022-11-18 14:41刘治江周芳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若虫铜仁成虫

刘治江,周芳

(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茶桑技术推广中心,贵州 思南 565100)

铜仁市茶园面积总计150 万亩,到2021 年底投产茶园面积达133 万亩;为打造“世界抹茶之都”,引进了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英国太古集团等企业入驻铜仁,致力生产出口茶叶。做好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至关重要。

对铜仁市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发现,茶小绿叶蝉发生面积最大,是茶农的重点防治对象。但作为茶产业发展新区,种植者对茶小绿叶蝉的发生缺乏足够认识,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示范推广面积不大,技术转化率不高,唯药有效的认识和盲目用药问题时有出现。需了解茶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坚持绿色防控理念,做到多种措施集成应用,有利于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茶小绿叶蝉的危害

1、发生时间

茶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俗称浮尘子、叶跳虫,当地又称茶蜢子、绿跳虫,铜仁茶区茶园常年4~11 月均可发现。该害虫年发生代数较多,以成虫在茶园就地越冬,早春气温回升、茶叶嫩梢萌发后,成虫开始取食产卵。一般在5 月中下旬至6 月初出现第1 次爆发高峰,9~10 月出现第2 次爆发高峰,对幼龄茶园和投产茶园危害均较大。

2、主要危害

茶小绿叶蝉成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并产卵,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茶叶生长受阻,逐渐出现叶片凋萎、叶脉变红、叶尖叶缘枯焦等表现。幼龄茶园或台刈茶园,受到茶小绿叶蝉为害后,芽生长缓慢或停止,新芽减少甚至不发芽,秋季严重受害还会影响翌年春梢萌发,从而阻碍茶苗分枝,延缓茶树棚面形成。投产茶园受害后新芽少、芽头小,导致产量降低,严重地块甚至无茶可采;受害茶梢节间缩短,叶片损坏,加工茶叶产品品质降低。

二、茶小绿叶蝉发生特点

1、与气候与地势相关

茶小绿叶蝉发生期世代重叠,条件适宜时种群数量猛增。铜仁地处贵州东部,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区,具有冬冷夏热、降水丰富的气候特点,夏秋季节时晴时雨的天气茶小绿叶蝉易暴发成灾。

铜仁地区山岭连绵,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100 m 之间,立体气候差异较大。部分中低海拔茶区冬季气温偏高,越冬虫口密度相对较大,茶小绿叶蝉发生相对较严重[1]。

2、与茶园管理水平相关

观察发现,茶小绿叶蝉的发生程度与茶园管理情况有关。该害虫有趋嫩特性,成若虫均趋嫩叶刺吸汁液,成虫多在新梢2~3叶间嫩茎内产卵。新梢萌发期,如修剪不到位,会因茶棚过于密闭出现茶小绿叶蝉较重发生。铜仁茶区重点推广茶园人工除草,部分管理不及时的茶园杂草较多,易于茶小绿叶蝉藏匿和越冬,发生也相对较重。有的茶园肥力不足,茶树长势较弱,自身的抗虫能力不高,受茶小绿叶蝉为害后恢复较慢。另外,由于铜仁地区山岭连绵,茶园分布在500~1100 m 之间,立体气候差异较大,在一些中低海拔茶区,冬季气温偏高,越冬虫口密度相对较大,茶小绿叶蝉发生也相对较严重[2]。

三、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

1、绿色防控管理标准

围绕生态干净茶生产目标,立足欧盟标准,以茶园生态系统为中心,实施茶园生态健康管理。推广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提高防控效果,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茶叶农药残留符合欧盟标准,保障茶树生产安全、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2、生态调控技术

(1)创造良性茶园生态环境

适时清除茶园及田边土坎的杂草,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环境,尽量破坏茶小绿叶蝉生长繁衍的藏匿场所,有效破坏其越冬环境,减少虫口基数。可在茶园周边种植除虫菊、万寿菊、紫苏等显花植物,创造有利于蜘蛛、小花蝽、瓢虫、螳螂等天敌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条件,发挥天敌对茶小绿叶蝉的控制能力;或者种植香茅草等趋避植物,使对茶小绿叶蝉成虫远离。

(2)科学施肥,保持良好树势

根据土壤、肥水条件与茶园类型,针对性选择推广茶叶专用肥。每年冬季修剪后,茶园进行全面深翻,开沟20~30 cm 深施。春茶采收结束修剪后,及时浅耕疏松土壤,开10~15 cm 沟施,梯级茶园施于梯级内侧。施肥时可混拌1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菌[2]可湿性粉剂500 g/亩和蚯蚓蚓激酶颗粒剂10 kg/亩,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提高肥料利用率。针对土壤较为板结的茶园,中耕施肥覆土后亩用土壤调理剂耕地液2 kg 均匀喷施土表,进一步改善土壤板结,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茶树根系健康生长,保持树势良好,抗虫能力增强。

(3)及时采收,降低虫口密度

及时分批勤采,利用茶小绿叶蝉成虫和若虫的趋嫩性,特别是低龄若虫主要集中于嫩叶活动和成虫在嫩梢上产卵的习性,适当嫩采可去除芽叶上大量的卵和低龄若虫,有效控制虫口密度。大宗茶生产采尽秋梢,秋冬季修剪时去除鸡爪枝、病虫枝等,剪下的枝叶集中带出茶园埋入深沟或烧毁,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3、免疫诱抗技术

早春茶芽抗寒能力弱,易出现早春低温寒害的茶园,春芽开始萌动时、寒害过后天气转好时、春茶采收修剪后,可用5%氨基寡糖素水剂800 倍液或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7500 倍液叶面喷雾,提升茶树抗逆能力,以免因寒害影响茶树健康生长[3],提高茶树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

4、天敌控制技术

在茶小叶绿蝉发生初期,可释放捕食螨、小花蝽、寄生蜂等,增加益虫数量,并选用对天敌无害的农药,保护天敌种群,发挥以虫治虫的控制作用。

5、理化诱控技术

(1)灯光诱杀

利用茶小绿叶蝉的趋光性,用太阳能杀虫灯或风吸式诱虫灯,每1000 m2安装1 盏,杀虫灯高度在高出茶蓬面25 cm 以内,诱杀效果较好。

(2)信息素诱控

利用茶小绿叶蝉信息素进行引诱控制,使用方便,不会伤害天敌。在成虫羽化期,每亩悬挂4~6 个信息素诱捕器,不高出茶蓬面10 cm,可有效诱杀茶小绿叶蝉。

6、安全用药技术

(1)及时防治

每年在4 月下旬开展监测,每5 天随机检查100 片叶,记录正反面的成若虫数量。夏季百叶虫口数达5 头以上、秋季百叶虫口数达10 头以上时为预防适期,要及时喷药[3],推行统防统治。

(2)科学安全用药

茶区全面施用符合欧盟标准的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择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多种农药交替使用。卵孵化盛期或低龄若虫高峰期,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均匀喷雾,还可兼治蚜虫、螨类及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

最好选在阴天下午喷药,间隔24 h 喷施2 次效果更佳。茶小绿叶蝉发生严重年份,可在茶小绿叶蝉发生高峰期前,使用24%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2000倍液进行应急防控。

(3)冬季封园

全面开展冬季封园,打好关门药。冬季修剪施肥结束后,可选择99%矿物油与0.136%赤·吲乙·芸苔混配,或45%石硫合剂作关门药,可有效破坏茶小绿叶蝉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基数。封园用水量要充足,将茶树蓬面叶片、侧面叶片、枝条等均匀喷透。使用背负式手动(电动)喷雾器,用水量至少1125 L/hm2;使用机动弥雾机或担架式喷雾器,一定要喷到有微沥水现象,以确保封园效果[4]。

四、结语

茶小绿叶蝉是铜仁茶区病虫害的重点防治虫害,要加强虫情监测,注重生态管理,主推农艺措施,应急时选用好安全农药,推广防控技术集成应用,为干净茶的生产提供切实保障。

猜你喜欢
若虫铜仁成虫
基于轻量级SSD模型的夜间金蝉若虫检测
11种杀虫剂对透明疏广蜡蝉3龄若虫的毒力测定
环斑猛猎蝽对烟蚜若虫的捕食作用
铜仁:山与水的交响
诗书画苑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薇甘菊颈盲蝽基础生物学特性
济宁地区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的监测与防治试验
沈阳舟蛾科成虫调查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