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鲫鱼养殖与病害防控

2022-11-18 14:41张有瑞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鳙鱼廊坊市鱼苗

张有瑞

(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北 廊坊 065000)

廊坊市是河北省直辖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北京、天津之间,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廊坊市中、南部地区全部为冲积平原区,地貌类型平缓单一,总面积5179 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0%以上。廊坊处在海河流域中下游,流经大小河流20 条,平均每年可拦蓄地表水3.33 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7.74 亿立方米,十分适合发展水产养殖业。

近年来廊坊市依托当地的水资源优势,加大淡水养殖产业发展,现有无公害水产生产基地超过3000 公顷,已认证产品3 个,可增加无公害水产品6 个,增加认证产量超过170 吨,有效推动了水产品的安全生产进程。

鲫鱼肉质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价值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当地的养殖户发展池塘鲫鱼养殖模式,水域养殖面积呈现逐渐增大的态势,受到了养殖户的一致好评。廊坊市水产产业体系中,鲫鱼养殖达当地水产养殖的40%以上。加快池塘鲫鱼养殖技术的有效推广,加大常见病害的有效防控,对推进当地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和无公害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鲫鱼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建造

(1)选地与建造

最好选择在靠近水源地带,水质清新,饵料较丰富,周边环境较安静,避免周边存在污染企业,确保电力充足,交通较便捷。为便于管理,池塘应呈东西长方形,面积通常控制在5~10 亩,长宽比控制在3:2,水深1.5~2.0 m,要保证池塘相对较坚固,底部较平坦,土质主要以偏碱性壤土和砂壤土为主。

(2)配套设施

按照10 亩养殖池塘需7.5 kW 潜水泵2 台、1.5 kW 叶轮式增氧机2 台标准配置。修建独立排水系统,进水口设置在池塘地势相对较高地带,排水口设置在对角地势相对较低地带,进水口安装60 目细筛过滤,防止鲫鱼外逃。

(3)搭建投料台

池塘北侧中部搭建投料台,向池塘内部延伸3~5 m,高出池塘水位40 cm 左右。台面一般使用木板或水泥板搭建,下面使用水泥柱或木桩支撑。饲料投喂机械安装在投料台向内延伸的一端,做到定量投喂、定时抛洒,保证饲料均匀分布,节省人力物力,减少对鱼群造成过度侵扰[1]。

2、养殖前准备

(1)池塘清理

养殖前应做好池塘的有效清理和杀菌,培育鲫鱼饵料、设置食场。冬季将水抽干,铲除底部杂草,修补池塘缺口,封堵四周泄漏地方并对加固塘梗。全面清理底部淤泥,剩余淤泥厚度一般控制在10 cm 左右。清理后要保证底部土壤疏松,加速底部有机质分解和转化。

(2)池塘消毒

放养前15~20 天对池塘进行1 次全面清理,每亩使用生石灰70~100 kg。在池塘底部开挖几个小坑,加入生石灰,然后用水进行乳化处理后,趁热全池泼洒保障,不留死角。

第2 次使用溴氯海因进行池塘清理,每亩用量100 g。石灰效果消失后,使用清水对池塘进行全面清理,然后向池塘注入50~60 cm 清水,将溴氯海因兑水稀释成3000 倍液后全池泼洒,迅速杀灭池塘中的病原微生物和野杂鱼。

(3)培养生物饵料

杀菌结束后,可以向池塘中投入生物饵料,同时投入发酵处理后的鸡、牛、猪等畜禽粪便,每亩200~300 kg。3~4 天后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稀释液,促进有益菌群形成,增加池塘中的浮游生物数量。池塘中的生物性饵料适口性良好,营养价值全面,能够增强鲫鱼自身长势,提高放养成活率,采食后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4)围建进食场

在饲料投喂机前方用20 目网片围成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进食场,面积控制在30 m2左右。网片下缘入水50 cm,外围使用竹竿固定,上部使用泡沫塑料或者PVC 管支撑。食场设置完毕后让鱼群集中采食,可观察鱼群的进食情况、精神状态和生长发育情况,有利于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2]。

3、鱼苗放养

(1)鱼苗准备

科学选择鲫鱼苗,应确保规格整齐,膘肥体壮,身体颜色较鲜明,头小背宽,尾柄短粗,具有良好的游动能力,逆向游动能力相对较强,鳞片较完整,鳍部不存在损伤,不存在伤病、病虫害,更不能有寄生虫感染。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小池塘中培养鱼苗,没有条件的养殖户需从育苗基地采购。

(2)鱼苗配置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饲料资源,应结合池塘水深以及水质、饲料利用情况,选择多品种鱼群进行科学搭配。坚持以鲫鱼养殖为主,搭配适量鳊鱼、鲢鱼、鳙鱼。鲫鱼放养比例占70%,鳊鱼占20%,鲢鱼、鳙鱼控制在10%。主养鲫鱼的池塘中不能够放养青蛙、草鱼、鲤鱼,否则会对鲫鱼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鲫鱼扁鱼放养规格一般控制在50~60 g,鲢鱼控制在150~200 g,鳙鱼控制在200~250 g。鲫鱼每亩放养1600 尾,鳊鱼控制在500 尾,鳙鱼和鲢鱼控制在200 尾左右。

(3)放养时间

为了确保鱼苗能够更好地适应水域环境,应做到温度适宜尽早放养[3]。转变传统放养模式,由春季放养冬季捕获转变成冬季放养冬季捕获的养殖模式,这样能够延长鲫鱼的养殖周期,也便于下一轮养殖前对池塘进行有效清理。结合外界气候条件,一般在11 月放养,此时水温相对较低,水质较为稳定。

(4)鱼苗消毒

鱼苗放养前放置在3%~5%食盐水中浸润消毒,或放置在0.2%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浴10 min,可杀灭体表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严禁将药液倒入池塘。

4、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应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密切监测外界天气、水质和鱼群采食情况,根据鱼苗规格确定饲料直径。50~70 g的鱼苗饲料直径一般控制在1.5 mm,随着鱼苗质量逐渐增加,逐渐增大饲料直径。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确定蛋白质的添加比例。3~5月时,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控制在26%~28%;6 月时控制在38%;9 月时控制在30%;10~11 月时控制在30%。

鲫鱼的消化系统比较特殊,饲料投喂应按照少量多次原则添加,提高饲料利用率。一般每天投喂4 次,上午下午各投喂2 次,下午投喂饲料占全天总饲料投喂量的60%~70%。

二、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将疫病防控工作贯穿养殖全过程。放养前做好水体和鱼苗消毒。采食场每间隔10~15 天进行1 次全面清理和消毒,可将漂白粉300 g兑水15 kg 融化后均匀泼洒在采食场周围,防止细菌大量滋生。鱼塘每间隔10~15 天,每亩用生石灰10~15 kg 融化后全池泼洒,有效控制细菌传播流行。定期做好驱虫工作,5 月下旬到8 月中旬使用90%晶体敌百虫进行1 次全面杀虫处理,每亩使用量控制在0.3~0.5 kg。鲫鱼一旦发病应及时诊断,明确病因,做到对症下药,防止疫情传播蔓延。

三、结语

鲫鱼高密度养殖模式下经常发生病害,饲养管理人员需掌握鲫鱼的生长发育特征,科学调控水域环境,确保饲料科学搭配,及时清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针对患病鱼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防范,保障鲫鱼健康生长。

猜你喜欢
鳙鱼廊坊市鱼苗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三种规格鳙鱼池塘嵌套循环养殖技术研究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市实施转型发展打造产业新支撑的研究
鳙鱼鱼肉不同酶解产物的加工特性及抗氧化性
岗、黄两库鲢、鳙鱼放流效果分析及建议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被鸟儿啄出的财富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